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王安石变法
庆历新政
(1)背景:北宋的政治风气因循保守,行政效率低下。
(2)过程:________在位时,大臣范仲淹曾发起以整顿官僚机构为宗旨的改革,史称“庆历新政”。
(3)结果:新政明显触犯了________的既得利益,引发抵制,很快归于失败。
王安石变法
(1)背景: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
(2)目的:________
(3)基本原则:加强国家对农业、商业、军事、科举、教育等领域的管理和控制。
(4)内容:针对官僚机构、财政制度、军事体制等方面的弊端,制定和推行了一系列变法的政策和措施。(选必1)
________方面官府通过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等手段,力图在调控经济的同时开辟财源
________方面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希望借以逐渐恢复“兵农合一”的征兵制,取代募兵制

(5)影响
①积极影响:变法初期取得了显著成效,达到了富国目的,增加了大笔收入。
②消极影响:一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也引起激烈争议。围绕变法问题,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日益严重,引发党争,北宋逐渐走向衰亡。
2022-10-02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第8讲辽宋夏金元的政治、军事-纲要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22-23高一上·全国·单元测试
填空题 | 适中(0.65) |
2 . 选官:科举制历代选官制度
时期商周战国—秦朝汉代魏晋南北朝隋唐—1905
选官方式世卿世禄军功爵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依照标准血缘关系军功品行才能门第考试

(2)科举制的影响
积极影响:
①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相对____   
②有利于____的加强
③提高官员的____                       
④有利于____的流动,扩大了____的基础
消极影响
①严重____了人们的思想   
②忽视____学问,阻碍了____的新发展
(3)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越来越____
2022-08-20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同步必背知识清单(中外历史纲要上)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颜渊》


(1)材料一隐含了孔子怎样的核心政治主张?在孔子眼中,处理上述关系的最佳方式应是什么?

材料二   孔子在中国教育史上,实亦可称开天辟地旋乾转坤一伟人。因以前教育,都限制在政治圈中。以后教育,乃脱离政治圈转入社会而自为发展……孔子的学生,有父子同来受教的,有贵族,有平民。有的很穷,有的很阔。亦有些不是好出身,不务好行业,但经孔子教育,都变为学成行尊,出类拔萃,显于当时,传于后世的一批人物。

                                                                   ——钱穆《中国教育制度与教育思想》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孔子在中国教育史上,实亦可称为开天辟地旋乾转坤一伟人”。

材料三   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为封建统治找到了较为理想的意识形态。他的学说为稳定和巩固大一统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起了重要作用,对于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产生了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

                                                            ——田昌五、安作璋主编《秦汉史》


(3)材料三是如何分析、评价董仲舒新儒学的?

材料四   董仲舒是西汉一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董仲舒学说的消极影响也是严重的……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盲目自足,因循守旧,不思奋进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4)材料四是怎样看待董仲舒的新儒学的?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康熙元年)令滨海民悉徙内地五十里,以绝接济台湾之患。于是麾兵拆界,期三日尽夷其地,空其人。……自有粤东以来,生灵之祸,莫惨于此。

——【清】屈大均《广东新语》

材料二(康熙五十五年下诏)海外有吕宋、葛喇巴等处,常留汉人,自明以来有之,此即海贼之薮也……东洋可使贸易,若南洋,商船不可令往。

——《清圣祖实录》

材料三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即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窘迫)。居者苦艺能之无用,行者叹致远之无方,故有以四五千斤所造之洋艘,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清】蓝鼎元《论南洋事宜书》

(1)据材料一,归纳康熙帝实行“海禁”政策的原因和影响。

(2)据材料二,归纳康熙帝实行“海禁”的主要目的。这里的“海禁”与材料一中的“海禁”有什么不同?

(3)据材料三,指出“开海”的积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海禁”政策对中国社会长远发展产生的消极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由“开海”与“海禁”的反复,指出清朝统治者政治决策上的根本出发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