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4 道试题
1 . 魏晋至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下列选项中,对这一时期历史现象出现的背景解读最合理的是(     
历史现象历史背景
A魏晋玄学在政治上主张“无为”,生活作风上要求任其“自然”,社会风气上崇尚“清谈”战乱频繁,生活物资匮乏
B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博采众长、诸体兼精,世称“书圣”北民南迁加快了民族交融
C孙思邈完成医学名著《千金方》,唐高宗时国家颁行《唐本草》印刷术的进步导致伪劣医书泛滥
D晋代法显、唐代玄奘西行取经,鉴真东渡,空海来华佛教在东亚深入广泛传播
A.AB.BC.CD.D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山西陶寺遗址是中华文明古国阶段晚期代表性遗址。考古发掘出土了彩陶、漆木器、玉器等器物,其中鼍鼓、石磬、土鼓等在大墓中随葬的数量、组合和布设位置都是固定和统一的。即使几座大墓的入葬时间至少相距百年,上述规制也无明显变化。据此可知(     
A.神权在陶寺社会中占据主导B.中原核心的文明格局基本形成
C.古国阶段晚期初步形成礼制D.陶寺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征
2024-04-10更新 | 356次组卷 | 7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南宋时期农村经济中的非农产业得到增长,随着种茶、制糖、养蚕、缫丝以及多种土特产等新型生产项目的引进和扩展,农民经济收益表中的非农收入明显增长,此时的农业经济已是包括种植业、手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和其他服务业在内的有机体系,而与原先男耕女织的单一结构相区别。这说明南宋(     
A.重农抑商政策松动B.商品性农业的成长
C.小农经济逐渐瓦解D.传统经济结构崩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据徐松《登科记考》载,中晚唐时籍贯可考的进士共470人,其中籍贯在北方五道(关内、河南、河北、河东、陇右)的共245人,在南方五道(江南道、山南道、淮南道、剑南道、岭南道)的有225人。这一分布情况缘于(       
A.南北民族交融加强B.科举制度的完善C.南北经济均衡发展D.人文环境的变迁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刘邦立汉以后重建封建制度,陆续分封诸侯王和列侯,然而汉代郡县与封国并行的“双轨体制”只施行于关东地区,在关西地区则采取全面郡县的一元统治体制。统治者旨在(       
A.吸取秦朝灭亡的经验教训B.贯彻因俗而治政策
C.构建中央优势的区域格局D.健全地方行政体系
2024-03-29更新 | 791次组卷 | 18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富源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中叶,农业生产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主要农具类型比较齐备,产量、质量不断提高,如水转连磨在宋元两代的基础上有进一步的发展,南方的水碓既被用于运碓成米、转磨成面,还广泛被用于引水灌溉稻田。在畜力缺乏的地区,还出现了“代耕法”,以耕架代犁,“一人一手之力足敌二牛”。长江三角洲和岭南一带,蚕桑业特别发达。棉花的种植遍布天下。据称,松江200万亩耕地“大半植棉”。烟草自东南亚传入后,很快推广,至明末“北土亦多种之”。

材料二   据记载,嘉定城乡各地,“民间机杼之声相闻也”“昼夜纺织,公私诸费皆赖之”。在松嘉棉织区不仅有以织布为业的机户,也有专门从事棉布加工的轧花业与弹花业,还有专门从事棉布加工的浆染业和踹布业,以及棉布再制品行业,如松江的暑袜业……当时从事个体经营的手工业者,如铁匠、木匠、染匠、窑匠、石匠、弹花匠等,被称为“百工杂作”。此外,雇工大量出现。如万历年间,分散在苏州“机坊”和“染坊”里的织工和染工就各有数千人。景德镇的制瓷业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各地的矿工也随着民营矿业的发展,人数也日益增加。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李天石等主编《中国古代史教程》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明朝中后期经济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经济发展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明清时期诸多家训不再单纯要求家族子弟读诗书、习举业,而是实事求是地选择可自立行业,农桑、商贾至于书画医卜也可,即“凡学一艺,于身有益”。这说明明清家训(     
A.起到凝聚宗族的作用B.鼓励宗族子弟分家择业
C.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D.体现工商皆本的价值观
2024-03-26更新 | 207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华侨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从马家窑出土的彩陶纹饰看,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彩陶纹饰很少出现动物纹,较多的是植物纹。马家窑文化晚期,出现一种形纹,好像先民在播撒种子,除此之外马家窑彩陶中有许多与水有关的纹饰。这表明当时(       
A.原始宗教崇拜盛行B.原始农业得到发展
C.剩余产品大量出现D.渔猎活动逐渐消失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春秋中期以后,各国间的战争逐渐由“以礼为固”向“兵以诈立”过渡,即由重“偏战”(各占一面相对)的“堂堂之阵、正正之旗”演变为“出奇设伏、兵不厌诈”;由“点到即止”向“夺地灭国”过渡。这(       )
A.说明华夏认同观念不断弱化B.适应了社会大变革的现实需要
C.表明地方割据势力逐渐壮大D.反映出传统宗法体系开始解体
2024-03-20更新 | 353次组卷 | 8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麻涌中学、塘厦中学、第七高级中学、济川中学四校联考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魏晋时期的名士们多光身着宽大外衣,或者外衣内着一件类似今天吊带衫的奇特内衣,并不等中衣,此衣式仅见于这一时代;女子服饰则长裙曳地,大袖翩翩,饰带层层叠叠,表现出优雅飘逸的风格。宽衣博业成为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的流行服饰。这种服饰装则必备(     
A.是这一时期民族交流的体现B.反映出佛道老庄思想的盛行
C.表明儒学统治地位逐步崩塌D.说明名士能够引领时代习俗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