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朝有人依然坚持“先华夏而后夷狄”的观点,但“华夷一家”的观念已成为这一时期处理民族关系的主流基调。唐太宗指出“自古皆贵中华,贱戎狄,朕独爱之如一”,这集中体现了唐朝对民族关系的认识。

对于突厥等少数民族政权对中央地区的袭扰,唐朝军队给予了坚决反击。面对境内和周边众多和复杂的少数民族,唐朝政府借鉴了秦汉以来的诸多经验,设置了众多羁縻府州,“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并对他们进行册封。为进一步密切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联系,唐朝政府采取了多种方式。如唐朝与吐蕃和亲后,文成公主积极向吐蕃传授中央地区的耕作方法,教藏族妇女纺织和刺绣。同时,与吐谷浑、突厥等民族的互市,不仅使边疆民族地区得到了中原地区的丝织品、茶叶、粮品等生活资料,也使中原地区得到了农耕生产所需的马匹等耕畜。

——摘编自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民族史》

(1)根据材料,指出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及其实施方式。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民族政策得以实施的历史条件。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唐朝民族政策的认识。
7日内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联合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前期敦煌文化的内容极其丰富,西汉以来几百年的发展为敦煌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础,丝绸之路的畅通,使得众多商胡到来和定居,又为这里带来了城外文化的精髓,儒学、佛学、道学和其他外来宗教学说在这里交相辉映。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生活条件的改善,这一时期的莫高窟在形象塑造上、深受大唐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影响,绘塑的人物皆是丰盈润泽,健硕强壮;壁画内容不再追求苦行清修,转而宣扬天国的欢乐和现世的幸福。画面用色多浓郁华丽,与早期的古朴沉稳恰成对比,创作出的艺术品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据杨宝玉《敦煌史话》

材料二   1900年5月,引起世界轰动的藏经洞被发现,部分当地官员认识到洞内文物价值,希望运到省城兰州保存,但甘肃省政府以无暇筹措运费为由,拒绝这一提议。1907年后,西方国家派出的“深除队”先后进入敦煌,大量文物就此流散世界各地,一度造成“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外国”的局面。1944年,国民政府在文化届和社会舆论的强烈呼吁下成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新中国成立后,敦煌艺术研究所更名为敦煌文物研究所,直接由中央文化部领导,增加人员编制,扩大工作范围。1961年,莫高窟被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敦煌文物研究所扩建为敦煌研究院,成为目前世界史最大的敦煌相关研究实体,经过学人的努力逐渐形成了“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的局面。1987年,敦煌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改革开放以来,敦煌和莫高窟在丝绸之路上再度放出光辉,世界学者络绎不绝,旅游者接踵于道。如今,人们正在领略着这份丰富绚烂的文化财富,整理研究,吸收运用。

——据樊锦诗、赵声良《灿烂敦煌》;宁可、郝春文《敦煌的历史和文化》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前期敦煌文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分析20世纪以来影响敦煌学发展的主要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文化传承与保护的认识。
昨日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实验中学高考五模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顾炎武指出, “刘石乱华(即刘渊与石勒在八王之乱后反叛),本于清谈之流祸,人人知之,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未得其精,而已遗其粗,未究其本,而先辞其末”。据此可知,顾炎武(     
A.否定孔孟学说的正统地位B.倡导弃虚蹈实的学风
C.代表市民社会发展的需求D.批判八股取士的僵化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2019年7月6日,中国浙江的良渚古城遗址入选《世界遗产名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良渚古城遗址,保护区的范围大概是14余平方公里,根据遗迹功能和类型,大概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城址”,包括中心的宫殿区、内城、外城和古水系第二类是“外围水利系统”,包括谷口高坝、平原低坝和山前长堤第三类是分等级墓地,包括最高等级“反山”“瑶山”两处墓地、代表第二等级的“姜家山”墓地、代表第三等级的“文家山”墓地和位于外郭代表最低等级的“卞家山”墓地。

大约距今5300年前后,掌握识玉、用玉技术的古代先民开始大量迁徙到良渚,最早出现了“瑶山”墓地这样的最高等级的祭坛墓地。这个相对独立(人工营造的台地,不仅是良渚人进行特殊仪式活动的祭坛,而且作为最高等级人群的墓地使用。在祭坛上一共发现了12座大型墓葬。墓葬中陪葬的玉器显示出复杂又严格的用玉制度。在庞大的莫角山东坡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大量炭化稻米。

——秦岭《良渚的故事》,《光明日报》2019年7月7日

材料二   良渚的第一代考古人施昕更(19111939),1936年冬季发现了良渚遗址,并先后三次主持发掘工作。1938年,施昕更一边在浙南山区参加抗战游击,一边克服困难继续考古整理工作,五万余字、百余张图片的《良渚——杭县第二区黑陶文化遗址初步报告》得以在战火纷乱的上海正式出版堪称传奇。施昕更在《良渚》的卷首语写道:“这本报告,是随着作者同样的命运,经过了许多患难困苦的历程,终于出版了。虽然是值得欣慰的事,但是此书既成,反不忍卒读,更感慨万千!遥想这书的诞生地——良渚——已为敌人的狂焰所毁灭,大好山河,为敌骑践踏而黯然变色,这报告中的材料,也已散失殆尽,所以翻到这书的每一页,像瞻仰其遗容一样地含着悲怆的心情……然而,中国绝对不是其他民族可以征服了的。历史明明告诉我们,正因为有渊源悠久、博大坚强的文化,所以我们在这艰巨伟大的时刻,更要以最大的努力来维护来保存我国固有的文化,不使其毁损毫厘,才可使每一个人都有了一个坚定不拔的信心。”

——据施昕更《良渚——杭县第二区黑陶文化遗址初步报告》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良渚遗址对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实证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施昕更与良渚”谈谈你的看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北宋时期,学者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唐人作富贵诗,多纪其奉养器服之盛(奢华生活),乃贫眼所惊耳……此所谓‘不曾近富儿家’(没见过世面,不值一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北宋时期的经济发展

领域简介
农业引进优良稻种占城稻;稻麦复种制在南方普及,推动了耕作制度的进步;棉花等经济作物开始得到种植。
手工业制瓷业:形成五大名窑。矿冶业:煤炭开采量加大,煤炭既是生活取暖的能源,也是金属冶炼业的燃料,从而使金属器具的产量和质量都得到提高。造纸业和印刷业:雕版印刷术继续发展,活字印刷术得以发明,书籍大量普及,造纸业随之兴盛。
商业和城市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兴盛,为获得北方教猎产品提供了方便:商品交易量扩大,出现了纸币。海外贸易:瓷器作为中华文明的象征被大量出口;国家财政中,外贸税收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城市:都城东京的人口一度超过百万,商业活动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出现了专门的娱乐场所:广州、泉州等港口获得很大发展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沈括认识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1-01-16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秦朝和元朝的统治疆域较前朝空前扩大,所以统治者在吸取前代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地方行政制度进行了改革和创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始皇初并天下,罢诸侯,置守尉,遂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每郡置一守、一丞、两尉以典之。郡名曰内史、三川、河东……汉中、巴都,蜀郡、黔中、长沙。后又置闽中、南海、桂林、象郡四郡。凡四十郡。”                 

——明张岱所著《夜航船》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此种制度的设立在政治体制上带来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带来怎样的积极影响。
(2)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演变趋势,并结合所学谈谈我们可以得到的规律性认识。
2020-11-17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王安石说)人之困乏,常用在新陈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贷者常苦于不得······昔之贫者举息于豪民,今之贫者举息于官,官薄其息而民救其乏,则青苗之令行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苏辙说)王介甫小丈夫也。不忍贫民而深嫉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不知其不可也。······及得其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

材料三(王安石说):臣以为,苟能抵制兼并、理财,······不患无财。

——邓广铭《王安石》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兼并之家”、“豪民”主要指哪些人?

(2)综合材料一和三,指出王安石变法中实行青苗法的主要目的是。

(3)根据材料二,分析苏辙是站在什么立场上评论王安石变法的?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王安石与苏辙的对立属于什么矛盾?谈谈你对王安石变法积极作用的评价。

2018-05-01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华侨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同眸

材料:西汉前期,丞相都由列侯充任,位高权重。汉武帝为了削弱承相的权力,加强自己的权力,就重用身边的人员,于是尚书令一职日益重要。尚书令原是少府的属官,为皇帝管奏章文书。此时,大臣们的奏章不能直接进呈皇帝,要先送尚书台。汉武帝又选用一些出身低微而有才能的士人为郎,加以侍中、给中、常侍等头衔,允许他们出入宫廷,与尚书令共议军国大事,组成“中朝”。原以承相为首的三公九卿组成的中央机构为“外朝”。从此以后,尚书台台的权力日重,人臣要参与中枢,必须加“领尚书事”或“平尚书事”的头衔。“中朝”是皇帝身边的御用工具。

——摘自张传玺主编《简明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进行中央机构改革的措施和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汉武帝中央机构改革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