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清前期,苏州女性流行以鲜花为头饰,当地又有“莺语东风二月过,山中花少市中多。桑畦尽作栽花地,那得缫丝有绮罗”之语。这反映了该地区(       
A.消费观念的奢靡化B.产品加工的专业化
C.土地利用的精细化D.农业生产的市场化
2023-11-28更新 | 2026次组卷 | 15卷引用:2023年高考福建历史真题
2 . 下表为研究者整理的元代部分家庭组建的情况,这体现出元代(       

丈夫

妻子

蒙古人秃忽赤

汉人刘氏

汉人王庆端

蒙古人也速真氏

畏兀儿人廉希宪

女真人完颜氏

回回人哈只哈心

汉人荀氏

汉人傅昱

契丹人耶律氏

A.不同民族的杂居B.华夏文化的扩散
C.民族隔阂的消解D.民族习俗的趋同
2023-11-28更新 | 1896次组卷 | 16卷引用:2023年高考福建历史真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吐鲁番出土的一批质库帐历,记录了唐代长安普通居民的质典活动:他们为了借钱,抵押旧衣衫、铜镜等日常物品,并在赎回时支付本息。这批帐历可用来说明当时长安(       
A.对外联系频繁B.商品经济活跃
C.汇兑业务发达D.阶层分化严重
2023-11-28更新 | 2529次组卷 | 22卷引用:2023年高考福建历史真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东汉前期,许慎在编撰《说文解字》时,征引全国各地的政区地名资料,用以分析字形、考辨字义。其中提及次数较多的郡、国如图所示。这反映了该时期(       

A.行政制度的重大调整B.豪强势力的地方割据
C.儒家思想的主导地位D.经济发展的南北差异
2023-11-28更新 | 2433次组卷 | 21卷引用:2023年高考福建历史真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真题 名校
5 . 周礼规定,贵族列鼎数量为王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士三鼎。1976年,江西省新干县西周墓中出土了5件铜鼎,大小依次递减。这可用来说明西周时期(     
A.血缘政治的完善B.铸铜技术的进步
C.分封制度的成熟D.中原文化的扩展

6 . 材料一 自祖宗承五代之乱……而又田制不立,田亩转移、丁口隐瞒、兼并伪冒者未尝考按,故赋入之利视古为簿……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方…方量毕,以地及色,参定肥瘠,而分五等,以定税则。

摘自马端临《文献通考》卷四《田赋考》

材料二 应将王安石变法置入唐宋变革的历史契机中考察。北宋处在中古田制瓦解,契约租佃经济确立的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思想观念和文化理念等都有所改变改革的成败得失,绝非改革者的执拗性格使然,也不能单从集团斗争上去寻找原因,必须深入到表面冲突下的时代潜流中去探究。

摘自李华瑞《王安石变法研究史》


(1)材料一反映了王安石变法的哪项法令?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法实施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安石改革成败得失必须“深入到表面冲突下的时代潜流中去探究”。
2019-12-03更新 | 415次组卷 | 25卷引用: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综历史(福建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7 . 中国象棋中“楚河汉界”的来历与历史上的“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相关。这场战争发生于
A.公元前2世纪早期B.公元前2世纪晚期
C.公元前3世纪早期D.公元前3世纪晚期
2019-01-30更新 | 703次组卷 | 26卷引用: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文综)历史试题
8 . 《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 )
A.上下相安利国益民B.强制去富以抑其骄
C.竭力济贫以抚其忧D.劫富济贫以均贫富
2019-01-30更新 | 2622次组卷 | 57卷引用: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福建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关汉卿在《关大王独会单刀会》中,描绘关羽面对大江的滚滚波涛,仗刀临流。曲中唱到:“大江东去浪千叠……驾着这小舟一叶……可正是千丈虎狼穴……我觑这单刀会似赛村社”。对该作品理解有误的是( )
A.显示关羽壮怀激烈的个性B.借历史典故吊古抚今
C.严厉斥问颠倒黑白的世界D.兼采宋词的豪放风格
2019-01-30更新 | 1672次组卷 | 33卷引用: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综历史(福建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御史台是唐代的最高中央监察机关。唐太宗注意以御史治吏。他采纳御史大夫李乾祐的奏请,增设殿中侍御史和监察御史各二人。贞观末年,“于台中置东西二狱”,委御史台有“鞠(审问)裳禁系”之权。
——摘编自邱永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史》
材料二     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故君失其闻,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树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朕每闲居静坐,则自内省。恒恐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但思正人匡谏,欲令耳目外通,下无怨滞。
——摘自吴兢《贞观政要》卷二《求谏》
(1)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以御史治吏的主要特点。
(2)材料二中唐太宗认为隋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唐太宗是如何做到君明臣廉的。
2019-01-30更新 | 1208次组卷 | 27卷引用: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综历史(福建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