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民生是指人民的生活、生计和生存的状况,民生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孟子的政治主张不是从历史上抄袭过来的,而是性善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产物。主要有下列各项;第一,给民以“恒产”;第二,赋税徭役有定制;第三,轻刑罚;第四,救济穷人;第五,保护工商,孟子的先王之道就其内容而论,与时代的要求相合拍,具有现实批判主义精神。

——摘编自刘泽华《中国政治思想史》

材料二:初,定令又租赋庸调法,自开元承平久,不为版籍,法度玩敞。至德后,科敛凡数百名,百姓竭膏血,鬻亲爱,旬输月送,无有休息,炎疾其敬,乃请为两税法以一其制……帝善之,使谕中外,议者沮诘,以为租庸令行数百年,不可轻改,帝不听,天下果利之。

——[北宋]欧阳修《新唐书·杨炎传》

材料三: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较为宽松的社会环境和传统价值观念的转变促使以城市工商业者为主体的市民阶层日趋活跃。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市民意识开始觉醒,具体表现为市民享乐意识、自主意识与商业意识的觉醒,随着市民意识的觉醒,人们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给传统社会注入了新的活力。当人们基本的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后,就要追求更高层次的消费,也就是精神娱乐消费。宋朝也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期,对中华文化的发展是一个明显推动。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孟子的思想主张,分析孟子政治主张提出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杨炎建议实行两税法的原因,结合所学分析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列举宋代直接推动中华文化发展的科技成就,简析促使这一时期“市民意识觉醒”的社会背景。
2022-07-04更新 | 231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宋仁宗朝13榜状元有12人出身平民家庭,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登科录载三代仕履完整的进士570人,其中三代不仕307人,父亲有仕139人,且其官职多属低品,从九品有半数以上。由此可见,当时的科举制度(     
A.有利于社会结构的变动B.杜绝了官宦徇私舞弊
C.仍偏重于家族门第背景D.确保优秀官吏的选拔
2024-04-25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名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2022年4月央视播放纪录片《战国大学堂稷下学宫》,引发广泛关注。稷下学宫创立于公元前450年左右,因位于齐都临淄稷门附近而得名。历时150年左右,是世界上最早的官办高等学府,也是中国最早的“政府智库”。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稷下学宫是世界上第一所官办大学,与古希腊的雅典学院几乎同时出现,在中华文明史乃至世界文明史上都有着重要地位。稷下学宫开古代大学之先河、创百家争鸣之盛况,汇集儒、道、法、名、兵、农等百家之学,为战国时期和先秦时期的学术文化交流及诸子百家争鸣提供了重要依托。稷下学宫实行政治、教育、学术交流功能于一体的完美结合,对齐国的繁荣富强、教育方式转变乃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都具有极为深远的影响。

——摘自解奎静、于美杰《以稷下学宫为例探讨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材料二   稷下学宫为何会出现在齐国?首先齐在春秋、战国两个时期都是强国、富国,齐拥四塞之坚,山河之险,鱼盐之利,国都临淄被盛赞为“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敦而富”,雄厚的经济实力为官学准备了充足的物质支持。再就是齐国开放的社会风气,姜齐时从太公起就”因其俗,简其礼”,田齐因循,为积聚自家声势,更有非常之举……兼容并包使其能容得下各种奇谈怪论。

——摘编自李政富《稷下学宫里的知识分子——“这个时代的文人雅集”之一》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稷下学宫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以稷下学宫为依托的百家争鸣现象。
2023-11-14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洪武四年(1371), 明太祖朱元璋颁布诏书:“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此后,他又多次宣布“海禁”。但是, 明朝的海洋政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明中期, 闽南地区的人地矛盾使得农业无法支持人口增长,发展海外贸易也就自然成为当地人民谋生的重要出路。由于走私贸易带来的利益巨大,屡禁不止,且由于明成祖之后中央政府主导的“朝贡贸易” 日趋衰落, 而民间势力出海贸易的大趋势已经不可逆转.....明穆宗及其朝廷意识到“市通则寇转而为商, 市禁则商转而为寇”的关系, 顺应了一些有识之士要求适当开海的呼声。1567年, 朝廷遂决意在福建开放海禁,史称“隆庆开海”.....海上贸易的繁荣,对于财政的支持变得越来越明显……海外大米大量流入福建,缓解了福建长期粮食供应不足的问题。因开海而崛起的中国海商将中国的国内市场同世界资本市场联系了起来。巨大的海外市场需求直接刺激了包括闽、浙、粤等长江以南地区手工业和纺织业的发展。海上贸易促使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从而为明代的货币白银化提供了必要条件。“隆庆开海”是明朝历史上关于海洋政策的一次大的突破。

——摘编自薛振威《16世纪中国海外贸易思想变革——以隆庆开海为例》

(1)根据材料,指出明朝海外贸易政策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背景。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明朝海外贸易政策变化带来的作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印度佛教传入了中国。佛教在中国初传,主要是作为信仰和方术(旧时指医、卜、星、相、炼丹等技术)流行于民间的。佛教被广大知识分子所接受,是从两晋(公元265年至316年为西晋,公元317年至420年为东晋)时期开始的。知识分子特别感兴趣的是佛教的思想理论,尤其是佛教提出的一些中国传统学术较少研究的理论问题。到了南北朝(公元420589年)时期,佛教的影响越来越大,几乎遍及整个中国。

——摘编自张明、于井尧《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二   传教士利玛窦与一行人来到中国广东,他们自称是来自印度的僧人;在知府王磐收到铃铛等礼物后,允许他们留在肇庆。利玛窦是一位博学的传教士,喜欢结交朋友。他随身带着自鸣钟、菱角镜、山海全图,吸引了不少人观看。马礼逊是拉开晚清新一轮西学东渐序幕的第一人。18079月,马礼逊抵达澳门,然后进入广州。当时,中国海禁未开,仍然禁止西人传教,马礼逊只能先隐匿于广州的美国商馆。不久,他有了合法身份,有了稳定收入,还结婚成了家。此后,直至1834年逝世,马礼逊一直在广州、澳门及南洋各地进行传教活动。

——摘编自张明、于井尧《中外文化交流史》


(1)根据材料一,说明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并逐渐普及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马礼逊来中国传教的中外背景。如何评价这些传教士的传教活动?
2022-08-02更新 | 138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南省五市十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初年,实行盐铁私营,“吴王专(垄断)山泽之饶,薄赋其民,赈赡穷乏(救济穷人),以成私威。私威积而逆节(叛逆朝廷)之心作(《盐铁论.禁耕第五》)。”汉武帝中期,由于多次征讨匈奴,导致国库空虚财政入不敷出。“而富商大贾或蹛财役贫(聚敛财物,奴役贫民),转毂百数(财富百车),废居居邑(囤积居奇),封君皆低首仰给(仰仗他们供给物资)焉。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帮助解决)国家之急,黎民重困(《史记·平准书》)。”

材料二   公元前119年,桑弘羊等人的鼓动下,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是以万物流通,而朝廷富实。当此之时,四方征暴乱,车甲之费,克获制赏,皆赡大司农(依靠盐铁专营的机构)。”

东汉时,“式(卜式,人名)既在位,见郡国(全国各地)多不便(以……不便;指责)县官作盐铁,(认为)铁器苦恶(不结实),贾(价格)贵,或强令民卖买之《汉书.食货志》。”


(1)据材料一,概括盐铁官营的背景。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汉代的盐铁官营政策进行评价。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汉朝沿用的是秦朝的钱币,到了汉武帝时期,钱币越来越多。诸侯国有铸造钱币的权利,民间有的人私铸钱币。还有些不法分子盗铸钱币,而货物赶不上钱币的增量,因此出现了通货膨胀。在景帝的时候,虽然朝廷镇压了七国之乱,但是诸侯国在地方上还是很有势力。而钱财是诸侯国最为重要的对抗中央的资本。汉武帝推行币制改革后,诸侯国的财政受到了中央的控制。汉武帝时期,在外面,汉朝多次同匈奴进行决战,耗费了大量的钱财,国库空虚,而地方上的诸侯和富豪却积累着大量金钱。汊武帝推行币制改革后,稀释了地方上的财富,使得中央在财政上得到了恢复。同时统一钱币制度,方便钱币使用。汉武帝在公元前113年颁布法令,收回了郡国的铸币权,改由中央政府铸造统一的货币。中央政府铸造的就是三官五钱和上林三官五钱,这种钱币工艺精良,铸造成本高,民间很少有私铸与盗铸的情况发生。这种钱币也为以后的朝代所借鉴。

——摘自《百度文库》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币制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武帝币制改革的历史意义。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阿拉伯人通过将实力雄厚的部落结为联盟,加强了统治。在进行统治时,阿拉伯人并不拘泥于民族,而是以伊斯兰教为纽带把各个民族维系在一起,通过这种方式,阿拉伯人和波斯人建立了合作机制。这样一来,实现了由通过军事征服的“征服时代”向从事经济活动的“经济时代”转型。……阿拉伯帝国的中心从与地中海相连的地区向与印度洋相连的地区转移,印度洋被纳入阿拉伯帝国的版图,同时,阿拉伯帝国的经济活动中心也从干燥的地中海,转移到干燥地带和湿润地带的连接处,并进入将东非、西亚、印度、东南亚、中国南部连在一起的印度洋,阿拉伯帝国转型成为陆地和海洋的大商业帝国。

——摘编自(日)宫崎正胜《大国霸权:5000年世界海陆空争霸》

材料二   古代中国与阿拉伯作为亚洲两大异质文明的载体,通过贸易上的相互弥补,器物文明层面的彼此借鉴,宗教文化方面的交流融通,发掘和吸纳有益养分,满足各自所需,从而推动了社会发展和进步,也对世界文明作出巨大贡献。

——摘编自王铁铮《历史上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交往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阿拉伯帝国统治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兴起和发展原因。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古代中国和阿拉伯推动了社会发展和进步,也对世界文明作出巨大贡献。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中叶以后,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一批脱离乡村而没有成为政治统治中心的城镇兴起,打破了旧的城乡一体化格局,形成各种不同类型的城镇。从明朝初期,城镇主要发挥政治控制功能。永乐以后,沿运河逐渐形成了一些工商业发达的城镇。明前期,城镇居民统一编户,阶级结构相对简单。明中叶以后,城市中不事生产的消费者、寄生者大量增加,旧的社会等级受到挑战,金钱成为决定社会地位主要因素,商人成为独立而特殊的群体。十大商帮中有九个是在明中叶兴起,商人为取得政治地位,保证自身利益,于是,官商结合成为必然途径。

——摘自商传《论明代中后期是半等级社会》

材料二   地理大发现和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商业中心转向大西洋沿岸,一批国际商业中心城市建设兴起,并一直居于欧洲最重要城市的行列。伦敦以它为核心形成了英国国内市场网络,并在此与国际贸易体系连接,控制了英国进出口贸易的80%以上。伦敦在1500-1750年间膨胀性发展,人口从5万人增至65万人。阿姆斯特丹是西欧最大的贸易中心和金融中心,荷兰人作为“海上马车夫”,驱动着世界总吨位一半以上的航海商船。新航路开辟后,里斯本迅速成为西欧至印度洋航路贸易体系的中心,是东方产品输入欧洲的主要口岸,每年从里斯本转运至西欧各地的香料多达7000吨,1700年人口发展到近20万人。塞维利亚是西班牙的殖民地贸易中心和行政中心。16世纪西班牙航海探险活动多从这里出发,随着大西洋贸易兴旺以及美洲金银矿开采,塞维利亚成为西班牙贵重商品贸易的唯一港口,其财富令人艳羡。

——摘编自刘景华《欧洲城市建设的黄金时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朝中叶以后的城市变化并简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新兴城市的特点并分析其兴起的主要原因。
10 . 瓦当是覆盖建筑檐头筒瓦前端的遮挡,其纹饰取材广泛,山峰之气、禽鸟鹿獾、鱼龟草虫皆有,图案写实,简明生动。然对唐代瓦当花纹统计,莲花纹占据绝大多数。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唐代三教并行B.人们审美观一致C.唐代佛教盛行D.手工业水平停滞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