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4 道试题
1 . 《晋书·食货志》记载:魏文帝曹丕于黄初二年“罢五铢钱,使百姓谷帛为市”。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以物易物成为魏晋时期主要的交换手段。其主要原因是(     
A.封建统治者限制商业活动B.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
C.我国经济重心南移D.朝代更替频繁和社会动荡
2024-05-31更新 | 124次组卷 | 27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部分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年摸底考试联考历史试题
2 . 下面是儒家思想在古代的发展情况示意图。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a处处于低潮受西汉尊崇儒术的影响
B.b处处于高潮是受秦朝焚书坑儒的推动
C.c处处于低潮是受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思想的冲击
D.d处处于高潮是受明清时期批判思想的推动
2024-05-13更新 | 79次组卷 | 95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易县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收心考试历史试题
3 . 唐时,都护府“掌所统诸蕃慰抚、征讨、斥候,安辑蕃人及诸赏罚,叙录勋功,总判府事”。 由此可知,唐都护府(     
A.主要负责督查少数民族政权B.具有军事与民政双重功能
C.推动了中原和边疆经济交流D.消除了各民族之间的隔阂
4 . 西周末年,郑桓公与商人订立盟约,只要商人不背叛国家,国家就不强买或夺取商人的货物,不干涉商人经营。后来,当晋国人韩宣子向郑国一位珠宝商人购买玉环时,该商人要求必须报告给政府。这反映出当时郑国(       
A.商人与政府间联系密切B.重农抑商观念日趋淡化
C.简化了商业经营的手续D.政府严格控制商业经营
2024-03-12更新 | 149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尚义县第一中学等校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开学收心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庄氏明史案是康熙初年一件影响很大的文字狱案,涉及了当时的许多名儒,后来关于此案的记载也很多。其中大多能够遵照史实,但也有记载中透出了迷信的色彩。如翁广平撰写的《书湖州庄氏史狱》,暗示告发者吴之荣与惨遭灭门的朱佑明是前生有仇这一类作品。(       
A.反映了迷信思想传播广泛B.掩盖了统治者行为的残暴
C.全面揭露了文字狱的原因D.得到了清朝统治者的重视
2024-03-02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尚义县第一中学等校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开学收心联考历史试题
6 . 永乐初期,明成祖选翰林院讲读、编修入内阁,参预机务。明朝中期后,内阁兼领六部尚书,明神宗万历年间的内阁首辅张居正更是权倾朝野,明朝阁臣的品级也由正五品变成了正三品。上述变化表明,明朝(       
A.中枢决策机构发生异变B.内阁地位逐渐提升
C.内阁逐渐成为法定机构D.皇权受到内阁制约
2024-03-02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尚义县第一中学等校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开学收心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宋代所树立的标准佛教居士形象是“口诵佛书,心存仁义,修已齐家”,以致后来王阳明一针见血地指出,“仙佛到极处,与儒者略同,”这说明了宋代(       
A.理学思想走向哲理化B.佛教社会影响更突出
C.佛教儒家化色彩浓厚D.儒释道逐渐融为一体
2024-03-02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尚义县第一中学等校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开学收心联考历史试题
8 . 李白少年时代即诵读道书并受老庄思想和道教经典的影响,而求仙访道的活动几乎贯穿了他的一生。其代表作《日出人行》《赠清流明府侄聿》中都透露出他的道家思想的痕迹。在处事上,道家思想起着支配作用,他自由自在,毫无拘检,无为而达。这说明李白的诗歌(       
A.反映了盛唐昂扬的气象B.推动了道家思想传播
C.体现出一定的时代精神D.具有消极避世的思想
2024-03-02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尚义县第一中学等校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开学收心联考历史试题
9 . 陈寅恪先生在其所著的《金明馆丛稿初编》中指出,以“尊王攘夷”为中心思想的古文运动的出现,实则是由胡人以及胡化的汉人所引起的“安史之乱”,以及其后所形成的藩镇割据的局面的结果。这一观点折射出(       
A.唐朝中央集权不断地衰落B.社会动荡推动了文学发展
C.唐代后期民族关系的恶化D.安史之乱强化了华夷之别
2024-03-02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尚义县第一中学等校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开学收心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三国鼎立时代,曹魏以天下正朔在己,蜀汉与孙吴也都没有放弃自己为正统的主张。三方都认为自己与对立的各方同属一个国家,都高举国家统一的旗帜,为其政治利益而斗争。由此可以说明(       
A.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大势所趋B.三国有着加强君主专制的共同目的
C.三国长期分裂具有客观必然性D.统一是幌子其实质是一种愚民政策
2024-03-02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尚义县第一中学等校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开学收心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