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662 道试题
1 . 由如表信息可知(     
18世纪中期1750年广州出口到欧洲的货物表
出口货物英国法国荷兰瑞典丹麦
瓷器(箱) 789



茶(担)21,54314,9449,42212,62912,340
生丝(担)58620019813
绸缎(匹)5,6402,5307,4601,790809
土布(匹)5, 740



白铜(担)

3, 450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B.欧洲的进口商品中茶叶数量剧增
C.中国的传统手工业处于转型阶段D.英国是中国的主要对外贸易国家
7日内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铜川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唐代的蒙学教育已不仅仅局限于官宦士大夫之家,一般的平民百姓也开始注重对儿童进行启蒙,不仅在京师州县有官办的小学,在偏僻的乡村也有学生家长集资延师设立的小学校,唐代这种“圣人之教”遍于乡野现象的出现折射出(     
A.私学开始兴起B.科举制度的作用C.官僚政治形成D.商品经济的发展
2024-06-07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三新”改革联盟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联考(二)历史试卷
3 . 郑国曾于公元前706年派兵援齐国,帮助其击败了入侵齐国的北戎军队,而齐桓公更是凭借“尊王”和“攘夷”战略,为周王室和小国提供政治和安全保障。这本质上说明(     
A.分封制度逐渐瓦解的现实B.齐国取代郑国成为霸主
C.“尊王攘夷”受到普遍认同D.战争冲突促进民族交融
2024-06-07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三新”改革联盟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联考(二)历史试卷
4 . 汉代刺史制度是对秦代监御史制度的继承,《汉书》卷六《武帝纪》:“初置刺史部十三州。刺史的职权,有明确的规定,即“奉诏六条察州”。由此可知,西汉刺史的设置(     
A.可以弥补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B.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是地方行政体制建设的重要内容D.代表着社会履行监察官员的职能
2024-06-07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三新”改革联盟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联考(二)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22年6月18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三星堆遗址最新考古成果。从“裹裙坎肩大背头”的立人像,到青铜和玉材质的“月光宝盒”。似曾相识却又迥然不同,充满中国古人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这可以实证(     
A.三星堆遗址文明已超越中原文明B.三星堆遗址文明独立自成体系
C.三星堆遗址文明来源于商周文明D.中国古代文明的多元性丰富性
2024-06-07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三新”改革联盟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联考(二)历史试卷
6 . 云梦秦简中,出现了二十多个《秦律》的律名,包含《田律》、《金布律》、《仓律》等。《金布律》详细规定了布帛的规格长八尺宽二尺五寸,钱十一当一布,此外还有损坏官物如何赔偿等内容;《仓律》对不同身份人的口粮定量都做了明确规定。这说明秦代(     
A.法律体系得以建立B.官营经济得到了发展
C.加强对经济的控制D.重农抑商政策的开始
2024-06-07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三新”改革联盟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联考(二)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下列文献关于分封制的历史叙述中,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出处
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诗经·大雅》
先王制诸侯,使五年四王、一相朝,终则讲于会,以正班爵之义,帅长幼之序,训上下之则,制财用之节,其间无由荒怠。《国语·鲁语上》
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礼记·王制》
A.体现王权专制的发展趋势B.凸显了西周统治疆域的辽阔
C.开始确立贵族的世袭特权D.体现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
2024-06-07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三新”改革联盟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联考(二)历史试卷
8 . 两汉实行以道德行为为考核评量标准的选官制度察举制,东汉时,这一制度逐渐形成了由本乡名士主导的乡闾品评的传统。曹魏时,九品中正制的雏形显现,中正由政府委任,把私人品评变作官家品评。这一演变显示了(     
A.选官制度走向成熟B.世家大族垄断选官权
C.选官标准发生变化D.加强集权政治的需要
2024-06-07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三新”改革联盟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联考(二)历史试卷
9 . 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荀子提出“天行有常,不为尧舜,不为桀亡。”这说明两人(     
A.思想的共鸣B.政治主张相同C.思想的争论D.阶级立场不同
2024-06-07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三新”改革联盟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联考(二)历史试卷
10 . 汉代学者陆贾,将秦亡归结为“尚刑”。在陆贾为汉高祖拟定的治国方略《新语》中,经常可见对秦“尚刑”而亡的描述。如“秦二世尚刑而亡”(《道基》);“秦以刑罚为巢,故有覆巢破卵之患”(《辅政》):“秦非不欲治也,然失之者,乃举措太众、刑罚太极故也”(《无为》)。由此可知(     
A.治国理念要强调德政B.治国之道要尊重传统
C.治国之策要以民为本D.治国之策要外儒内法
2024-06-07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三新”改革联盟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联考(二)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