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38 道试题
1 . 商鞅认为,要富国强兵就必须压制民众,“弃其所喜,赴其所恶”,将民众视为可供驱使的牲口,“削民以弱”是其国家治理思想的核心内容。这从侧面反映出商鞅变法的
A.重农抑商理念B.儒法调和色彩C.道义和人性化D.强制性和功利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20世纪后期,考古学家在湖北、甘肃、湖南等地发现了大量秦代的竹简,其中有政令、上下公文往来、司法文书、吏员簿,还有物资登记、转运、赋税、徭役、军爵、官吏任用等文书。这些史料可以佐证秦代
A.地方宗族势力强大B.文书政治比较严密
C.郡县制在全国确立D.国家治理体系紊乱
3 . 《尚书尧典》记载,炎黄族群的首领舜担任邦国联盟首领后,任命禹为“司空”,主持治理洪水、平定水土;任命东夷族群的首领皋陶为“士”,主持刑罚。这一现象可用来说明当时
A.官僚政治的初步形成B.族群交融程度的加深
C.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D.华夏认同观已经确立
2021-09-25更新 | 155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素质测试历史试题
4 . 唐朝的门下省负有驳正违失、审议签发的重要职责。贞观六年(632年),唐太宗对黄门侍郎王珪说:“国家设置中书、门下省,就是为了互相稽查,如果中书省的诏敕有错误,门下省就应进行驳正。“唐朝强化门下省封驳职能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统治效能B.缓和君相间的矛盾
C.促进吏治清明D.完善中央集权体制
5 . “(曹)魏以中书、尚书为主,两晋中书地位更加重要,门下逐渐崛起、与中书分权。但是东晋在权臣控制下,三省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南朝时,政虽出自三省,但三省长官大权旁落。”据此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
A.三省权力出现此消彼长态势B.监察体制尚未出现
C.三省制度处于孵化孕育状态D.三省擅权成为常态
6 . 1600年宣传“宇宙无限论”的布鲁诺被宗教裁判所判死刑;同时期,李贽被明神宗御批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逮捕下狱,迫害致死。这两人被时人视为“异端”,是因为他们
A.誓死捍卫真理和自己的信仰B.抨击封建道德主张发展个性
C.挑战统治思想威胁社会秩序D.否定现存秩序宣传民主思想
2021-09-24更新 | 485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新蔡县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董仲舒《春秋繁露.为人者天》中说:“人生有喜怒哀乐之答(对应),春秋冬夏之类也。喜,春之答也;怒,秋之答也;乐,夏之答也;哀,冬之答也。天之副在乎人,人之情性有由天者矣,故曰受,由天之号也。”其根本目的是
A.阐述人的情绪变化与四季更替的关系
B.说明人是天的产物且受天的支配
C.为“君权神授”学说提供理论上的根据
D.指明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合理路径
2021-09-24更新 | 600次组卷 | 16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因“京朝官俟阙既久,奉朝者颇多”,下令“审官院以近地二年半以上,远地二年以上权与差替,不为永例”。这一诏令表明宋朝
A.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B.完善了地方权力组织架构
C.中央官僚队伍庞大冗滥D.官员选任制度发生了异变
9 . 下表是汉文帝在位期间(公元前180年—前157年)颁布的部分诏令。这些诏令的颁布有利于
颁布时间及内容节逸出处
前元五年(公元前175年)夏四月,“除盗铸钱令,使民放铸”《汉书·食货志》
十二年(公元前168年)春三月,“除关无用传(通行证)”《汉书·文帝纪》
后元六年(公元前158年)夏四月,“开关梁,弛山泽之禁”

A.缓和社会矛盾B.提升商人社会地位C.巩固中央集权D.形成区域性的商帮
2021-09-24更新 | 17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商开大联考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唐初,大臣魏征曾说:“美玉明珠,孔翠犀象,大宛之马,西旅之獒,或无足也,或无情也,生于八荒之表,途遥万里之外,重译入贡,道路不绝者,何哉?盖由乎中国之所好也。”由此可以乔他,魏征
A.认识到对外贸易的意义B.提倡平等互利的中外贸易
C.赞成重开陆上丝绸之路D.主张设立贸易管理机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