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1 . 印章、印蜕(印章钤印在纸上的图样)、印面,呈现在方寸之间,展现了天下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秦:宜阳津印

西晋:颁给内迁少数民族酋长的“晋归义羌侯”印

铜印,秦代管理宜阳县渡口官员的官印。印文小篆宜阳,旧韩地名,秦时设县驼钮金印。呈现典型的晋代官印文字风格。魏晋时期颁少数民族官印大致有几个特点:一是首字多有“魏”或“晋”字,以表明至高无上的权威;二是官印中多有族名;三是赐给归附投降的少数民族首领多有“归义”字样;四是印钮多为驼钮。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任选一枚印章多角度解读材料。(要求:观点明确,任选一枚印章进行阐述,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 . 对以下大事年表解读正确的是(       

960年

1005年

1038年

1044年

1125年

1127年

1140年

1141年

北宋建立

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西夏建立

宋夏达成和议

金灭辽

金灭北宋

南宋取得郾城大捷

南宋与金签订和约

A.各民族政权始终处于战争状态
B.各民族政权并立与力量消长
C.辽与南宋维持相对和平的局面
D.北宋政权存在不超过一百年
2023-12-06更新 | 325次组卷 | 40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如图是对中国、西方古代科技成果的比较,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     
A.中国古代科技始终领先于西方
B.公元10世纪时中国与西方科技差异最大
C.公元1世纪中国科技达到最高峰
D.明清时期中国科技发展由先进走向落后
4 . 下表为清朝中期人口、耕地面积数据。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时间人口数量(亿)耕地面积(万公顷)人均耕地面积(亩)
1753年(乾隆十八年)1.84约49024.00
1784年(乾隆四十九年)2.86约50712.66
1812年(嘉庆十七年)3.34约52602.36
1851年(咸丰元年)4.32约50421.75
A.开始突破传统自然经济的结构B.边疆国土的开发有效缓解人地矛盾
C.高产作物传入提高了粮食产量D.人口急剧增长使资源危机日益显露
2023-12-20更新 | 167次组卷 | 52卷引用:黑龙江省鸡西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唐朝时期,江东犁、铁搭、龙骨水车等生产工具的创造和使用,有力地推进了“与水争田”。在丹阳(今江苏镇江境内)的练湖里有横截十四里的长堤,泄去湖水,“取湖下地作田”。对此解读合理的是,唐代(     
A.国家赋税制度还有待完善B.围湖造田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
C.治湖营田在江南卓有成效D.技术改进推动了经济重心南移
6 . 如表所示为北宋货币铸额数据。对如表解读合理的是,北宋时期(     
时间年数年均铸额(万贯)该时期铸额(万贯)累计(万贯)
开宝九年—太平兴国七年(976—982年)774949
太平兴国八年—至道二年(983—996年)1430420469
至道三年—咸平二年(997—999年)380240709
咸平三年—大中祥符八年(1000—1015年)1612520002709
大中祥符八年—庆历八年(1015—1048年)3310033006009
皇佑元年—熙宁六年(1049—1073年)25160400010009
熙宁七年—元丰八年(1074—1085年)12450540015409
元祐元年—宣和七年(1086—1125年)392801092026329
A.铸币量每年持续上升B.南方铜矿大规模开发
C.国家的力量逐渐强盛D.商品经济有较大发展
2022-08-26更新 | 106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绥化市望奎县六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7 .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A.“与民休息”——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学成为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
C.张骞通西域——彻底解除了匈奴对中原的威胁
D.蔡伦改进造纸术——推动纸成为主要书写材料
2023-09-30更新 | 337次组卷 | 58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三国时期,扬州由东汉时的3个郡分为8个郡级行政区,属县由40个增至近80个;赣江流域原东汉豫章郡则被分为7个郡级行政区,属县由21个增至58个。对这一现象解读合理的是,当时
A.统治疆域的进一步拓展B.江南市镇经济兴起
C.经济发展影响行政区划D.经济重心南移加速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而据《晋书》记载:魏晋南北朝时期,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相继向中原迁徙,在北方建立起许多政权,这些政权大都自称是黄帝后裔。对此最准确的解读是
A.人口迁徙促进区域开发B.民族交融推动文化认同
C.战乱频仍导致外族入侵D.中央集权制度不被认可
10 . 魏晋时期政局动荡,官学教育受到冲击,分布各地的门阀士族以家庭教育的模式承担起传承儒学思想上的责任;除儒学的发展之外,还融合了其他思想,文学艺术上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士族家庭教育成为儒学传承的重要渠道B.察举制推动着儒学世家发展为门阀士族
C.儒释道三教文化融合在此时期基本实现D.书法绘画艺术完成理性化和自觉化发展
2022-03-24更新 | 474次组卷 | 6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