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

材料二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而藩国大者,跨州兼郡,边城数十……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汉书》

材料三   若元(元朝),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盖汉东西九千三百二里,南北一万三千三百六十八里,唐东西九千五百一十一里,南北一万六千九百一十八里,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

——《元史》


(1)材料一中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初又分封王侯的原因及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元朝疆域状况的特点。为此,统治者实行了怎样的地方管理制度?有什么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的特征。
2023-12-26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汉族在形成、发展过程中融汇了大量少数民族成分。史家胡三省说:“呜呼!自隋以后,名称扬于时者,代北之子孙十居六七矣。氏族之辨,果何益哉!”下列史事与材料观点不一致的是(       
A.西晋琅琊王司马睿重建晋朝B.北魏孝文帝改鲜卑姓为汉姓
C.李唐皇室与鲜卑独孤氏联姻D.诗人白居易为西域族人后裔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

材料二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而藩国大者,跨州兼郡,边城数十……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汉书》

材料三   若元(元朝),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盖汉东西九千三百二里,南北一万三千三百六十八里,唐东西九千五百一十一里,南北一万六千九百一十八里,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

——《元史》


(1)材料一中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初又分封王侯的原因及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元朝疆域状况的特点。为此,统治者实行了怎样的地方管理制度?有什么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的特征。
2023-12-04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天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经历了一系列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汉中后期,由于宦官专权、政治腐败,察举制名实不符,很难选拔到真正的人才。同时,汉末以来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百姓背井离乡,“人士流移,考详无地”,难以掌握士人的真实情况,使察举制无法实施。

——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上册)》

材料二   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荜门蓬户(家境贫寒)之俊,安得不有陆沈(埋没)者哉!

——《晋书·段灼传》

材料三   《唐摭言》载:唐太宗见新科进士自端门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1)察举制是什么时期确立的选官制度?根据材料一,东汉中后期察举制难以实行的原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九品中正制选官的标准是什么?这种方式有什么弊端?
(3)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描述的制度的选拔标准。此制度有何积极作用?
2023-10-17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锦屏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淮南子》对孔子形象有相当程度的转化和建构,主要有三种倾向:褒扬孔子、批评孔子和改造孔子。褒扬的较多,批评的较少,改造的目的则是将孔子塑造成为道家的代言人。《淮南子》的孔子形象,既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也同西汉初期社会思潮有密切联系。通过对比《淮南子》与先秦诸子的孔子形象,发现他们有同有异,其中展示了学术思想从百家争鸣到融合会通的趋势。

——摘编自秦晓《转化与建构:<淮南子>中的孔子形象》

材料二   《史纪》共一百三十篇,其中世家三十篇。可立为世家者,皆是能够辅助君主之臣。孔子尝于鲁国出仕,但未为周臣,然其匡正乱世之心,天下乱臣贼子惧焉,当属辅弼股肱之臣。置孔子于世家,在其整理旧籍,使后世学者能有所宗。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天下君主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然其世系井然,至汉尤存,传十余世,代有贤哲,故为世家。

——摘编自潘铭基《论司马迁对孔子生平之考证》

(1)据材料一,指出学术思想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将孔子塑造成为道家的代言人”的理由。
(2)据材料二,概括司马迁将孔子列为“世家”的依据,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圣化”孔子的主要原因。
2023-06-29更新 | 73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淮南子》对孔子形象有相当程度的转化和建构,主要有三种倾向:褒扬孔子、批评孔子和改造孔子。褒扬的较多,批评的较少,改造的目的则是将孔子塑造成为道家的代言人。《淮南子》的孔子形象,既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也同西汉初期社会思潮有密切联系。通过对比《淮南子》与先秦诸子的孔子形象,发现他们有同有异,其中展示了学术思想从百家争鸣到融合会通的趋势。

——摘编自秦晓《转化与建构:<淮南子>中的孔子形象》

材料二   《史纪》共一百三十篇,其中世家三十篇。可立为世家者,皆是能够辅助君主之臣。孔子尝于鲁国出仕,但未为周臣,然其匡正乱世之心,天下乱臣贼子惧焉,当属辅弼股肱之臣。置孔子于世家,在其整理旧籍,使后世学者能有所宗。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天下君主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然其世系井然,至汉尤存,传十余世,代有贤哲,故为世家。

——摘编自潘铭基《论司马迁对孔子生平之考证》


(1)据材料一,指出学术思想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将孔子塑造成为道家的代言人”的理由。
(2)据材料二,概括司马迁将孔子列为“世家”的依据,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圣化”孔子的主要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影响孔子形象的主要因素。
7 . 明末清初社会动荡、思想活跃,出现了一些著名的思想家。其中,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的思想家是(     
A.董仲舒B.王守仁C.黄宗羲D.顾炎武
8 . “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该言论的提出者是(     
A.李贽B.陆九渊C.王夫之D.顾炎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春秋时,管子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战国时,商君言:“农战之民千人,而有《诗》     《书》辩慧者一人焉,千人者皆怠于农战矣。”上述思想(     
A.体现了变革时期的治国探索B.反映了社会教化的重要影响
C.适应了封建国家的统治需要D.确立了重本抑末的经济政策
2023-01-15更新 | 619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表所示是后人对隋朝开凿大运河的评价。据此可知(    )
朝代人物评价
唐代李吉甫“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焉”
明代于慎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者矣”
A.大运河巩固了隋朝的统治B.隋朝因修运河而亡
C.隋炀帝的功过参半D.大运河的开凿有深远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