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石器时代的文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距今约6000年的安徽凌家滩文化与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并称为“中国史前三大玉文化中心”,该遗址发掘出土玉器、边角料和玉料等1100余件、石器500余件,玉石器技术有切割、打磨、镂雕、钻孔、抛光等,其中玉龙(见如图)被称为“中华第一龙”。这些玉石器(     

A.代表了世界玉器制作的最高水平B.反映出不同区域文明的密切交流
C.标志着国家初始形态的基本具备D.为研究中华文明提供了实物例证
2024-04-11更新 | 397次组卷 | 9卷引用:历史(江苏卷)- 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抢分秘籍(新高考专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表说明,江苏地区(     
新石器时代江苏地区部分遗址概况
遗址名称概况
宿迁顺山集遗址
(距今约8000年)
遗址中发现了半圈形的陶灶,这是中国考古发现的最早陶灶,被称为“天下第一灶”。
苏州东山村遗址
(距今约8000年)
遗址中的墓葬已经分为“平民区”和“富人区”,可能出现了“分开居住”的概念,说明当时可能出现高度的社会分化,犹如中华文明的“第一缕曙光”。
宜兴骆驼墩遗址
(距今约7000年)
根据相关考古资料,有学者提出了骆驼墩遗址突破环太湖流域文化与良渚文化一脉相承的理论,逐渐独立出一种新的文化类型。
高邮龙虬庄遗址
(距今约7000年)
该遗址中首次发现,有陶片和鹿角上带有文字符号特征的刻划符号,有学者称之为“陶文”,该陶文很有可能是甲骨文的起源。
A.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涵B.出现了成熟的早期国家
C.提前了可考信史的时间D.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如表为陕西省龙山文化石峁遗址的部分考古发现。这些发现反映了(     
类别考古发现
玉器具有东部海岱地区龙山文化特征的牙璧
石雕源自欧亚草原的人物面部雕塑
家畜大量引入非本土驯化的牛、羊、马
A.贫富分化的出现B.中华文明统一性的显现
C.劳动分工的明显D.新石器时代文化的交流
2024-01-25更新 | 225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01 中国古代史(高频选择题60题)-【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江苏专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良渚墓葬遗址出土了代表权力和王位的玉钺,以及带有“神徽”刻饰的璧、琮等重器,彰显了良渚古国财富的积聚程度和积累规模,使玉器从之前一般性的喜爱与装饰作用上升到权利与财富的等级象征。这表明当时该地区(     
A.成为中原文化发源地B.具备文明初始形态
C.形成成熟的礼乐制度D.已经建立早期国家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是早期农业产生时间统计表(部分)。据此可知(       

时间

区域

约公元前8000年

尼罗河流域

公元前5000年

中国黄河流域

公元前3000年

中美洲

A.尼罗河定期泛滥利于农业发展B.铁器使用推动中华文明的进程
C.古代文明的产生具有多源特点D.古代中美洲农耕文明相对落后
2023-06-27更新 | 114次组卷 | 3卷引用:【好题汇编】专题01 世界古代史
6 . 距今4300年左右,由于洪水频发,稻田沦为沼泽,盛极一时的良渚文化衰落。与之相对应的是,黄河中游地区由于多样的地形条件和粟黍稻豆等构成的农作物种植系统,使该区域的文明进程得到进一步发展。据此可知(     
A.自然环境决定了人类文明史B.食物生产影响人类文明进程
C.物种多样与否左右文明演进D.中华文明具有生生不息特征
2023-06-27更新 | 260次组卷 | 7卷引用:【好题汇编】专题05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在红山文化遗址中,发现了数量众多的祭祀遗存,包括祭坛、女神庙和积石冢群等,出土了各种人物塑像、事神玉器以及造型奇特的彩陶遗物。这表明红山先民(     
A.原始生活受神权影响B.完善了宗教治理体系
C.把神权与王权相结合D.阶级分化的程度加深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良渚文化距今5300年至4000年之间,主要分布在浙江北部和江苏南部太湖周围地区,其少数墓葬中出土了数量很多的玉礼器,造型优美,雕琢精细,其中饕餮纹开启了商周青铜器饕餮纹的先河。良渚文化古城是目前中国同时代最大的城址,被誉为“中华第一城”。据此可知良渚文化(     
A.成为多元文明的核心B.形成了较大的部落和部落联盟
C.推动青铜文明的发展D.标志中国已跨入文明社会门槛
2023-05-02更新 | 95次组卷 | 6卷引用:【好题汇编】专题03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7大核心考点+60道高频选择题)(江苏专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大汶口遗址的墓葬中普遍盛行随葬獐牙的习俗,葬式以仰身直肢葬为主,有的还随葬猪头、猪骨以象征财富。大汶口晚期的墓葬中随葬的精美工艺品和日常器物多达百余件,有的墓却一无所有。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社会分工十分鲜明B.国家形态初具规模
C.多元一体格局形成D.阶级分化已经出现
2023-04-18更新 | 562次组卷 | 8卷引用:【好题汇编】专题03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7大核心考点+60道高频选择题)(江苏专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仰韶文化晚期的青海柳湾遗址墓葬中,82座男性墓中随葬石斧、石锛、石凿、石刀等生产工具的有48座,随葬石球、石镞的有2座;71座女性墓中随葬石斧、石锛、石刀者仅8座,随葬骨锥的有38座。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A.原始农业逐步发展B.贫富分化日益加剧
C.社会组织形式转变D.早期国家逐步形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