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石器时代的文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表所示为河北邓槽沟遗址发现的四个阶段的文化堆积层风貌。该遗址的发现反映出(     
距今8000年左右既有新的考古学文化因素,又体现出发源于内蒙古兴隆洼文化的风貌
距今6500年左右与河北地区的后岗文化相一致
距今5100年左右与河套地区仰韶文化晚期文化极为相似
距今4200—4000年发现起源于山东地区的龙山文化晚期的石城
A.早期文明的发展与成熟B.新石器时代部落战争激烈
C.多元文化的碰撞与交融D.食物生产有了突破性进步
2024-06-07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综合测试(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59年,三峡地区的大溪遗址发掘出74座墓葬。每个墓中随葬品数量不一,多者达58件,有的则没有随葬品。每个墓中的随葬品组成情况也不一样,有以石器为主的,有以陶器为主的,还有以骨器为主的。据此可知该遗址所处时代(     
A.已经出现阶级差异B.财产私有广泛存在
C.手工业技术水平高D.早期国家形态出现
2024-05-27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东莞东华高级中学等二校高三下学期三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学者通过对山东沭河上游遗址中史前人骨的碳氮同位素分析发现,靠近遗址中心位置的陵阳河人骨中C₄植物(包含黍、粟、高粱等)的百分含量为24.6%,C₃植物(包含小麦、稻米、榛果等)的百分含量为75.4%;同一时期围绕在其周围的,如小朱家村人骨中C₄植物的百分含量为65.1%,C₃植物的百分含量为34.9%。由此可推知,当时该地区(     
A.国家的初始形态已经具备B.作物种类丰富且技术较发达
C.文化发展具有多元性特征D.已出现社会阶层分化的现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距今约五六千年的陕西临潼姜寨一期遗址出土石斧150件、石铲127件、骨铲122件。石斧体形厚重,石铲通体磨光,二者刃部锋利。姜寨遗址还出土了相当数量的石刀、陶刀、磨盘等。据此推知当时该地区(     
A.农业成为食物的主要来源B.农业手工业完成分工
C.已经具备了早期国家形态D.进入了农耕定居时代
2024-05-17更新 | 16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高三下学期5月大联考(三模)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甘肃庆阳的南佐遗址距今约5000年,是一处都邑性质的聚落。考古学者在遗址宫城的祭祀区发现了数百万粒炭化水稻,几乎不见粟和黍,而宫城其他区域出土的绝大多数都是粟、黍。南佐先民用当地少见的水稻献祭神祇祖先反映了他们(     
A.自南方地区迁居而来B.注重精耕细作的生产
C.对祭祀礼仪高度重视D.以水稻为主要的作物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下图展示的玉龙龙首向前,张口露齿,口内穿孔并呈环形齿状,鼻微凸,“臣”字形眼,圆睛微凸,宝瓶形双角后伏,身躯与龙尾弯卷,呈两重内外并列圆弧蟠状。据此判断,该玉龙(     

出土于汉南安阳殷墟妇好墓的商代玉龙
A.表明了时人尚武的风气B.反映了手工业技艺精湛
C.显示了民众厚葬的观念D.体现了王权的至高无上
2024-05-15更新 | 382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佛山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表为新石器时代晚期青海乐都柳湾的齐家文化遗址的氏族公共墓地随葬品统计表

墓地

随葬品

170号

仅有灰罐1件,粗双耳罐2件

176号

仅有小垂罐、侈口罐各1件

197号

共66件,其中有斧、锛、凿等生产工具,有罐、壶等彩陶

243号

彩陶壶1件、侈口罐1件及一残陶器底部
据此可知(     
A.阶级分化初步出现B.氏族内部分工明确
C.中华文明多元一体D.农耕文明特色明显
2024-04-23更新 | 329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大湾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联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广西顶蛳山贝丘遗址,以各种水生动物遗骸为主要堆积物并包含大量的陆生动物骨骸;有相同类型的器物组合,还有磨制石器、蚌器、骨器等,蚌器有蚌刀、蚌铲等。这反映出当时顶蛳山地区(     
A.盛行渔猎生产模式B.民众社会生活丰富
C.原始农业得到发展D.部族间的冲突不断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距今约6000年的安徽凌家滩文化与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并称为“中国史前三大玉文化中心”,该遗址发掘出土玉器、边角料和玉料等1100余件、石器500余件,玉石器技术有切割、打磨、镂雕、钻孔、抛光等,其中玉龙(见如图)被称为“中华第一龙”。这些玉石器(     

A.代表了世界玉器制作的最高水平B.反映出不同区域文明的密切交流
C.标志着国家初始形态的基本具备D.为研究中华文明提供了实物例证
2024-04-11更新 | 408次组卷 | 10卷引用:广东省乐昌市第二中学2024届高三保温测试(5月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山西陶寺遗址是中华文明古国阶段晚期代表性遗址。考古发掘出土了彩陶、漆木器、玉器等器物,其中鼍鼓、石磬、土鼓等在大墓中随葬的数量、组合和布设位置都是固定和统一的。即使几座大墓的入葬时间至少相距百年,上述规制也无明显变化。据此可知(     
A.神权在陶寺社会中占据主导B.中原核心的文明格局基本形成
C.古国阶段晚期初步形成礼制D.陶寺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征
2024-04-10更新 | 368次组卷 | 8卷引用:广东省2024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四)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