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石器时代的文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四处遗址出土的玉器对比表

遗址查海遗址兴隆洼遗址裴李岗遗址贾湖遗址
属地辽宁阜新内蒙古敖汉河南新郑河南舞阳
质地闪石类闪石类绿松石绿松石
器形块、匕形器、玉斧、管状珠块、匕形器、斧、锛棒形饰、方形坠饰、三角形坠饰、圆形穿孔饰等
时间公元前56125530公元前60324159公元前62304940公元前63355500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考古学中碳十四年代数据集》等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遗址所处历史阶段及依据,并简述其阶段特征。
2023-11-26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非一级达标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长江文明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长江文明都引领着中华文明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图

从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末,陆续发现了以玉器为主要随葬品的良渚文化大墓,琮、璧等玉礼器以及墓葬等级的差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发达程度。2007年发现良渚古城,2015年确认水利系统,这些都将良渚文化推到了国家文明的高度,2019年良渚古城遗址被列为世界遗产。如果没有对良渚80多年的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中国在距今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已经存在如此成熟发达的文明社会。通过再现良诸文明的历史,可以发现它对其他新石器时代文化乃至后世中华文明,均产生了礼制、艺术、文化等各方面的影响,这一过程同时见证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演进历程。

——摘编自刘斌《良渚与中国百年考古——被低估的中国新石器时代》

材料二 魏晋时期开始,我国北方黄河流域长期存在混乱局面,社会生产力受到严重破坏。相对地说,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则比较安定,北方的劳动人民大量向南迁徙。这不但为此后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而且带去了农业、手工业的先进生产技术。自唐朝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宋元时期,江南地区已经取代中原成为新的经济中心。

——孟庆远等《中国古代史常识》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石器时代长江流域文化遗存的主要代表。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80多年良渚发掘考古和研究工作的历史价值所在。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用宋朝相关史实论证“宋元时期,江南地区已经取代中原成为新的经济中心”这个观点。
2023-11-25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金七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使国人和全世界炎黄子孙得以了解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阅读相关专家学者研究成果,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考古工作者在江西仙人洞、吊桶环遗址,湖南玉蟾岩遗址发现了水稻遗存,距今约1.2万年;在浙江上山遗址发现了炭化稻米,距今1万年左右。新石器时代早期河南贾湖遗址证实,中国早在距今9000年时已有礼制活动。仰韶文化时期,开始出现礼器并形成相应礼制。中国象形文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甚至更早。河南贾湖遗址的龟甲刻符,提供了8000年前早期先民开始探索文字的线索。在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腹地不断发现仰韶文化时期的丝织品,这表明中国先民早在5000多年前已开始育蚕制丝。

——摘编自袁广阔《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重大贡献》

材料二   大约距今5000年前,黄河上游地区就接受了起源于西亚地区古文明的制作铜器、栽培小麦、饲养黄牛和绵羊等新的技术。与此同时,起源于史前时期中国的稻、粟、黍的栽培也向西亚和其他地区传播。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中华文明在接受了西亚地区传来的冶金术后,对其加以消化吸收,大约在距今4300年前的黄河中游地区发明了泥范铸造铜铃乃至青铜容器的技术。到了夏、商朝,青铜容器制作工艺技术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形成了在世界上首屈一指的青铜文明。

——据王巍《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揭示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

材料三   2004年以来多家单位合作对甘肃省张家川县马家塬战国墓地进行了考古调查发掘,出土了罕见的金、银、铜、铁、玻璃、豪华二轮马车等殉葬器物,经过多学科联合攻关,揭示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为研究西戎文化、秦戎关系、古代北方民族史、中国科技史以及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演进历程等提供了新的实物证据。

——据杨维军《探索文明起源需要多方发力》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则材料对研究中华文明的史料价值并说明你的依据。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意义。
2023-11-20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部分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今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自施昕更先生于1936年发现良渚遗址以来,良渚四代考古人栉风沐雨,历经84载春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经发掘研究,良渚古城内外的结构层次分明、布局有序,核心区由内而外分别是内域(包括宫殿区、墓葬区、作坊区和仓储区等)、城墙、外郭城,城外还有郊区的祭坛墓地和多条水坝构成的大型水利系统。

——摘编自宋妹、刘斌《良渚古城:中华5000多年文明史的实证之城》

材料二   司马迁著《史记》利用的文献史料,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石室金匮之书”,印皇家所藏图书档案。第二,古诸侯史记。秦朝焚毁了官藏史书,而民间藏书却不能尽毁。司马迁整理了这些材料。第三,歌谣诗赋,俚语俗谚。《史记》中共收录乐府诗赋15条,儿童歌谣8条,俚语俗谚38条,共计61条.现已考证出,《史记》共引用了106种古书。这些古书部分尚存,部分亡佚,部分残缺。其中有六经及训解书23种,存16种,亡6种,残1种;诸子百家及方技书52种,存16种,亡30种,残6种;历史地理及汉室档案23种,存2种,亡20种,残1种;文学书7种,存3种,亡3种,残1种⋯⋯司马迁20岁南游江淮,后又奉命出使巴蜀等地,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对许多地方风土人情的描写都来源于自己的感受。他的调查,包括战国故事、汉初故事、古战场形势、人物遗事等。他的亲身体验,使《史记》中许多场景十分生动,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摘编自吕昕娱《试析司马迁<史记〉与希罗多德<历史>的史料来源及其在(文献学)教学中的价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良渚古城发掘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司马迁《史记》史料来源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搜集史料应遵循的原则。
2022-11-16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我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广泛,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写出新时器时代两种典型的文化遗存。(北方、南方各一处)
(2)有学者认为:“二里头文化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围绕此观点,对下表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发掘成果做出相应评价。(任选四项)
类别考古发掘评价
宫城宫城规划成“九宫格”的宏大格局:祭祀区、宫殿区和官营作坊区恰好在“九宫格”的中路,宫殿区位居中心,呈四合院式中轴对称布局,为多进院落宫室建筑群。
祭祀宫城北区有最早的大型国家祭祀区,祭祀权利被上层贵族垄断。
墓葬墓葬从规模和随葬品规格上分成多个等级:既有最高等级墓葬中的玉质礼兵器;又有一般墓葬中的陶制礼器。
作坊南部的大型作坊区主要为绿松石作坊与青铜器作坊,且外有围墙。
龙形器绿松石龙形器,龙身体附着菱形花纹,由绿松石片侧立而制,龙身上着一铜铃,形象生动传神。

——摘自江昊然《公共考古视野下的夏文化》

(3)二里头遗址是否为夏朝都城,研究者还存在争议。如确认这一结论,你认为还需补充什么证据?
21-22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阅读原始社会两个分布图,指出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旧石器时代的代表遗存、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的代表遗存。
(2)结合示意图分析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
2022-08-19更新 | 365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桃源县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洲一处(新石器时代的)斑纹陶文化聚落复原图


——摘编自【美】布赖恩·费根《世界史前史》

材料二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以后,由于剩余产品的增多以及交换的经常化,部落首长和家族长便利用担任公职的便利条件,在对内分配产品和对外交换中,把一部分集体物品据为己有,从而出现了私有财产。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以后,生产劳动日益个体化,出现了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从而进一步瓦解了氏族部落的公有制,使父系大家族公社日益走向解体,个体家庭逐步成为社会基本经济细胞。这种父系氏族、父系大家族的公有制,逐步过渡到个体家庭所有,使私有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到这时,私有制终于基本形成。

——摘编自朱寰主编《世界上古中古史(上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该文化遗址中呈现的经济和生活信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当时社会发生变化的原因。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史大事年表

时间事件
距今约170万年中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古人类元谋人
距今约70万一20万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的北京人
距今约1万年中国进入新石器时代
距今约700D5000黄河中游地区进入仰韶文化时闭,黄河下游出现大这口文化,长江下游有河姆渡文化
距今约500中国进入新石器时代晚期,黄河中下游有龙山文化,辽河上游有红山文化,长江下游有良渚文化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文化遗存的特点,由此谈谈你对中华文明的认识?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确定一个时间跨度为秦到元的历史研究的主题,并列出需要研究的具体问题。
2022-03-02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距今二三十万年前,进入人类学上的“古人”阶段。“古人”阶段相当于考古学上的旧石器时代中期。我国境内的古人化石和遗存较为丰富,特别重要的有大荔人、许家窑人、丁村人。许家窑人和丁村人生存的环境差不多,周围湖泊河流和岸边浅水中生活的鱼、蚌、螺等是其重要的生活资料来源,他们过着渔猎兼采集的生活。许家窑人和丁村人遗址出土的石器多用打击碰撞法制造。他们在打制石器时,两石对击冒出火花,或在砍砸树木时,较长时间的摩擦生热而引起燃烧,这样就导致了人工取火方法的发明。这种方法,到古人时代大概已应用在实际生活中。古人阶段,人类排斥了血亲婚配,盛行族外婚,这大大加快了人类自身体质向更健康、更完善的方向发展。

材料二 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延续了几千年,当社会生产力更进一步发展时,男子的劳动在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等主要的生产部门中作用得到大大加强,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距今5000年左右,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的众多氏族部落,先后转化为父系氏族公社,在考古学上相当于新石器时代的后期。父系氏族社会时期,几个氏族公社组合成一个部落,以后发展为部落联盟。部落有部落的首领,部落联盟有共同的首领,传说中的尧、舜、禹就是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到后来,私有制不断发展,贫富分化日益严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古人阶段人类的社会生活状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社会发展的新变化。
10 . 阅读下列材料:

在我们韶关市曲江县城马坝镇狮子岩的洞穴里,当地农民在采挖洞中的堆积物作肥料时,发现了一个中年男性的头骨化石和一批动物化石,考古学家如获至宝。经鉴定,那个头骨化石是13万年以前的原始人类,因为这个头骨化石是在马坝发现的,考古学家便将之命名为“马坝人”。马坝人把石块打制成粗糙的石器,把树枝砍削成木棒作为工具,艰难地掀开了珠江流域光辉历史的扉页。

──据《韶关历史》改编


(1)从生产工具的发展水平来看,马坝人生活在什么时代?
(2)马坝人的生活状况与我们学过的哪一古人类最相近?
(3)材料说马坝人的生活非常艰难,你能想象一下马坝人的生活情景吗?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