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石器时代的文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文明产生于金石并用时代和青铜时代,经过夏、商、西周三代的连续发展,到春秋时期进入铁器时代。春秋战国之后,继续向秦汉时期的更高阶段发展。公元4、5 世纪,中原地区发生过的民族移动及以少数民族为最高统治者的诸政权,本质上都只是朝代的分合或更替的问题。此后,在元代和清代两度出现的少数民族成为全国最高统治者的皇朝,本质上也是各族上层统治者的联合政权。所以,中国作为政治实体在历史上从未被外力所中断。在文化史上,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传统也从未中断。与其他先后消亡的古代文明相比,中国文明具有不断自我更新、 自我代谢的能力,历尽危机而未消残壮志,屡经考验而能活泼泼地生存下来。

——据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导论》整理

材料二:孝文帝所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涉及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措施得力,成效显著,不仅推进了北魏国家和拓跋鲜卑等少数民族社会属性的封建化,也促进了北魏各少数民族同汉族的民族融合。有学者统计, 自魏晋到南北朝,少数民族融入汉族的总人口数多达千万,其中绝大多数是在南北朝时期完成民族融合历史进程的。孝文帝所推行的汉化改革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北朝民族大融合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摘编自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三: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上首先把武装斗争的立足点放在农村,领导开创井冈山根据地,而且从理论上逐步对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作出明确的说明:在1928年11月写给中共中央的报告中,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1930年1 月,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进一步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同年5月,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和“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重要思想,表现了开辟新道路、创造新理论的革命首创精神。……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思想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四:2013~2021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6.6%,大大高于2.6%的同期世界平均增速,也高于3.7%的发展中经济体平均增速,经济增长率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2020年,面对新冠疫情严重冲击,我国经济增长2.2%,是主要经济体中唯一保持正增长的国家。2013~2021 年,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38.6%,超过 G7国家贡献率的总和,是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三》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文明发展连续性的主要表现以及支撑这一连续性的深层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如何体现中华文明的统一性与包容性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新道路开辟的历史意义。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当代中国能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的优势。
2024-03-30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月考(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据最新发掘结果和测年数据显示,普定穿洞遗址在早年发掘的地层之下发现新的地层,年代跨越旧石器时代中期末段、晚期和新石器时代,将普定地区古人类活动史推至5.5万年以前。这一发现不仅丰富了贵州地区人类活动史,对重新认识约5.5万年前的“穿洞人”和研究贵州高原旧石器时代中晚期的文化面貌和格局,探讨现代入起源、中国西南地区早期人类适应性策略的转变、史前文化交流等学术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这说明(       
A.历史记载的可靠与否须通过考古发掘加以核实与鉴别
B.不断发现的史料可以丰富人们对已知历史事实的认知
C.考古研究的最重要价值在于能够推翻原有的历史研究
D.最新科技的应用能够让史学研究立足现实,以古鉴今
3 . “百年百大考古发现”证明了中华民族璀璨悠久的文明,更见证了一代代中国考古人执着的探求精神。考古项目反映了中国考古学在人类起源、农业起源、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和发展、中国早期国家诞生、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等重要学术研究的成果,都在各自领域解决了重大的学术问题,实现了新突破。请根据所学,回答以下四组问题。

第一组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旧石器时代的部分考古成果

北京周口店遗址周口店遗址历经百年发掘,发现了近10万件“北京人”制作和使用的石器、数百种哺乳动物化石和丰富的用火遗迹。尤其是周口店遗址发现的用火证据是世界同时期古人类遗址中最具有充分说服力的,发现的灰烬层最厚处约达6米,这个重要发现把人类用火的历史追溯到距今四五十万年前,成为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河北阳原泥河湾遗址群经过100年,尤其是最近30年来考古工作者的辛勤耕耘,马圈沟、小长梁、东谷坨、许家窑—侯家窑、虎头梁等数百处古人类活动遗址,记录了东亚人类近200万年来的连续演化历史,被誉为“东方人类的故乡”。
山西襄汾丁村遗址丁村遗址作为中国人第一次独立主持发掘研究的旧石器遗址,开创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方向,对中国旧石器考古学的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和持久影响,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旧石器考古事业的发展,对于构建中国旧石器文化的发展序列起到了关键作用。
宁夏灵武水洞沟遗址水洞沟遗址不仅标志着我国旧石器时代文化研究的开端,也是我国旧石器时代最有代表性遗址之一,在东西方旧石器文化对比研究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1)请您根据表格内容及所学知识,概括旧石器时代考古发掘的特点(提示:从发掘地址、发掘成果等方面思考)。并分析考古学的发展对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意义。

第二组曾随之谜在今天湖北境内,传世文献没有记载过周代一个叫曾国的诸侯国。1978年,曾侯乙墓的发现却证明历史上湖北的随州确实存在着一个姬姓曾国。文献记载与考古发现的不一致,引发了学者们关于“曾国”和“随国”两个国名关系的争论。直到2019年,这场争论才得以平息。考古学家在湖北随州枣树林发现春秋中晚期的曾国墓葬群,三组大墓的墓主人分别为曾公求及其夫人渔、曾侯宝及其夫人芈加、曾侯得,三组大墓均出土有编钟,同一墓葬均出土带有周文化和楚文化两种不同文化因素的铜鼎。

以下为曾侯宝夫人、楚王女儿芈加墓出土的部分文物及其铭文

铭文:楚王媵随仲芈加
大意为:楚王嫁女儿芈加到随国的陪嫁。
铭文:伯括受命,帥禹之绪,有此南洍。余文王之孙,穆侯元子,出邦于曾……以长辞夏。
大意为:伯括受命,遵循大禹的功业,被分封到南土,在曾地建邦。我是周文王的后裔,穆侯的长子,通过统治曾国,光大“夏”的功业。
(2)指出解决“曾随之谜”的主要方法。此次考古发现可以印证周代的哪些史实?

第三组秦朝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建立

材料1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更名民曰“黔首”。……一法度衡石丈尺。
材料2   铭文:“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 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材料3 文字:迁陵洞庭郡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湖南里耶秦简博物馆藏
(3)分别指出材料1和材料2的史料类型,结合文字内容分析它们的史料价值。

材料4   关于秦始皇陵工程用工人数,历史文献记载说法不一。参考古代文献记载,并结合考古学者调查测定数据,可知秦始皇陵陵丘土方数量。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胡亥即位,“九月,葬始皇郦山”;秦二世元年(前209年)四月,二世宣布“郦山事大毕”,可见秦始皇陵复土工程施工时间不超过236日。云梦睡虎地秦简《徭律》记载“水雨,除兴”,排除土方工程遇雨被迫停工等情形,可以进一步推知施工日期。成书年代比较接近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载有土方工程应用算题,其中可以看到当时“土功”不同工种的劳动定额。综合以上材料可以推知秦始皇陵工程用工人数应如《史记》记录,大致在“七十余万人”左右。

——摘编自王子今《秦始皇陵考古与秦统一历史意义的新认识》


(4)在推算秦始皇陵用工人数时,请举例说明学者用到了哪些类型的史料?

第四组西汉海昏侯墓园的考古发现。

材料1在南昌海昏侯墓葬中出土的“昌邑九年造”漆器,……刘贺被册立为昌邑王十三年后,赶上昭帝去世。在霍光的主持下,朝臣迎立刘贺,继承大汉王朝的帝位。但仅仅即位二十七天之后,就以“行淫乱”的罪名,废除其帝位,赐归敌国。至宣帝元康三年四月,宣帝下诏,降封为海昏侯,移居豫章郡。
材料2在海昏侯刘贺墓主椁室中出土了双折式的孔子像漆衣镜,因上面绘有世界最早的孔子像而备受关注。墓中所出简本《易》《春秋》《诗》系于王吉,《诗》《礼》又见于王式的情形,可以修正“汉博士皆专经教授”的成见。
材料3海昏侯墓出土了10余吨、约200万枚五铢钱,以1000枚为一串,首次以考古形式证明“千钱一贯”的货币校量制度最迟起源于西汉中晚期。
材料4考古在刘贺遗骸腹部发现了尚未消化的“香瓜子”。海昏侯墓发现随葬的“水稻、粟、大麻、甜瓜、梅等五种可食用植物遗存”。
材料5海昏侯墓园5号墓,墓主可能为刘贺长子刘充国。清理时发现随葬多种玉器,“约240件加工成器中,约70%为和田玉”。“青藏东部缘边地带和中原内地的虫草贸易”。
(5)根据提供的5则材料,分别简析其从侧面反映了西汉社会发展哪些状况。
2022-10-13更新 | 206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第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西亚,从农业发生到进入以农业为主的农业社会拖了很长的时间。中国在农业起源阶段停留的时间校短。从考古学来看,在六七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已有较高水平的农业。

——摘编自邹德秀《中国古代农业与中国社会发展》

材料二


——摘编自普通高中历史(必修)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三   调查结果显示,欧盟15国在1990~1994年间,服务业一直是最主要的就业增长领域,而农业和工业的就业量均为负增长。另据美国统计局统计的数据,1982~1988年间美国服务业就业人数已占总就业人数的40%,高居各行业就业人数的榜首;而1991~1997年间,服务业吸纳的就业人数高达52%。

——摘编自袁志刚       宋京《知识经济与就业变动——来自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研究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原始农业起源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英国就业人口结构的变化及其根源。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就业人口结构的新变化及其主要原因。
2022-03-08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鸡西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据林华东先生统计,良渚文化玉器的品种至少有61种之多,按其功用可分为:礼器、装饰品、组装件和杂器。陶器,以夹细砂的灰黑陶和泥质灰胎黑皮陶为主,一般器壁较薄,器表以素面磨光的为多,少数有精细的刻画花纹和镂孔。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A.良渚文化呈现早期国家特征B.长江下游地区出现了最早的私有制
C.原始民主政治遭到严重破坏D.良渚文明手工业技术发展水平较高
2024-03-26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镇原县三岔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联考历史试题
6 . 如表是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考古发掘情况统计。这可用于印证新石器时代(     
分布区域遗址名称考古学文化具体发掘情况简介
黄河下游山东济南月庄遗址后李文化在2个灰坑浮选出共28粒炭化稻,很可能为栽培稻
淮河流域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裴李岗文化在9个样品中发现大量水稻硅石,以粳型栽培稻为主
黄河上游甘肃庆阳遗址仰韶文化研究样本中有炭化稻米2720粒、碎米约2000粒、炭化稻谷187粒
黄河下游山东滕州庄里西遗址龙山文化在5个灰坑中浮选出280余粒粳米
A.农业聚落的规模较为庞大B.稻作农业的中心移至北方
C.人类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变D.区域文明间的交流与渗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下表为己发掘的史前城址的粗略统计。
地区数量
华北平原15座
河套平原4座
四川盆地5座
两湖平原5座
钱塘江流域1座
该表最适合用于说明(     
A.黄河流域文明领先长江流域B.早期文明多源发展的特征
C.生产力进步推动城市的产生D.区域文化交流的日益加强
2024-02-18更新 | 18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等七地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8 . 据考古统计,距今5000年前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史前文化遗址,出土了许多与祭祀有关的玉器(如下图);而同时期黄河中游地区的大型墓葬中随葬品很少,且极少见玉器,没有显示出浓厚的原始宗教色彩。这表明(     

A.南方的文明程度显著高于北方B.文明进程呈现多元一体特征
C.区域文明的发展特征存在差异D.南北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下表为新石器时代中期至夏商周三代因治水而导致的黄河改道情况统计。据此可知(     
时间(距今)路线中原地区文化区代表海岱地区文化区代表
6500-4600年由河北平原入渤海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
4600-4000年由淮北平原入黄海河南龙山文化山东龙山文化
4000-2220年由河北平原入渤海商周青铜文化商周青铜文化
A.中原地区开始成为早期文明中心B.洪水治理促进早期文明发展
C.农业经济发展推动地理环境改造D.部落联盟难以适应时代需要
10 . 如表为龙山时代陶寺遗址墓葬情况统计,据如表可推知,陶寺文化遗存(     
墓葬规模在所有墓葬中所占比例墓内随葬品
大墓1.3%有木棺,棺内撒有朱砂,随葬品多达一二百件,棺外还放置有炊具、乐器、玉石器及彩绘漆器
中墓11.4%一般有木棺和较多随葬品
小墓87.3%绝大多数无任何葬具和随葬品,或仅有两三件随葬品
A.处于母系氏族社会发展阶段B.是中华文明的最早起源
C.已形成了贵族和奴隶的对立D.已具备明显的阶级分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