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今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自施昕更先生于1936年发现良渚遗址以来,良渚四代考古人栉风沐雨,历经84载春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经发掘研究,良渚古城内外的结构层次分明、布局有序,核心区由内而外分别是内域(包括宫殿区、墓葬区、作坊区和仓储区等)、城墙、外郭城,城外还有郊区的祭坛墓地和多条水坝构成的大型水利系统。

——摘编自宋妹、刘斌《良渚古城:中华5000多年文明史的实证之城》

材料二   司马迁著《史记》利用的文献史料,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石室金匮之书”,印皇家所藏图书档案。第二,古诸侯史记。秦朝焚毁了官藏史书,而民间藏书却不能尽毁。司马迁整理了这些材料。第三,歌谣诗赋,俚语俗谚。《史记》中共收录乐府诗赋15条,儿童歌谣8条,俚语俗谚38条,共计61条.现已考证出,《史记》共引用了106种古书。这些古书部分尚存,部分亡佚,部分残缺。其中有六经及训解书23种,存16种,亡6种,残1种;诸子百家及方技书52种,存16种,亡30种,残6种;历史地理及汉室档案23种,存2种,亡20种,残1种;文学书7种,存3种,亡3种,残1种⋯⋯司马迁20岁南游江淮,后又奉命出使巴蜀等地,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对许多地方风土人情的描写都来源于自己的感受。他的调查,包括战国故事、汉初故事、古战场形势、人物遗事等。他的亲身体验,使《史记》中许多场景十分生动,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摘编自吕昕娱《试析司马迁<史记〉与希罗多德<历史>的史料来源及其在(文献学)教学中的价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良渚古城发掘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司马迁《史记》史料来源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搜集史料应遵循的原则。
2022-11-16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下表为良渚古城遗址发掘的随葬品一览表。据此可以推知,当时(     
随葬品情况墓主身份
百件以上;以玉器为主,无生产工具神王
几十件左右;玉器多于陶、石器宗教显贵或军事权贵
几件至十几件;少玉器,多陶、石器上层平民
一件或几件;只有陶、石器普通平民
A.手工业技术较先进B.社会阶级分化明显
C.初具早期国家形态D.中原文化得到扩展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我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广泛,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写出新时器时代两种典型的文化遗存。(北方、南方各一处)
(2)有学者认为:“二里头文化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围绕此观点,对下表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发掘成果做出相应评价。(任选四项)
类别考古发掘评价
宫城宫城规划成“九宫格”的宏大格局:祭祀区、宫殿区和官营作坊区恰好在“九宫格”的中路,宫殿区位居中心,呈四合院式中轴对称布局,为多进院落宫室建筑群。
祭祀宫城北区有最早的大型国家祭祀区,祭祀权利被上层贵族垄断。
墓葬墓葬从规模和随葬品规格上分成多个等级:既有最高等级墓葬中的玉质礼兵器;又有一般墓葬中的陶制礼器。
作坊南部的大型作坊区主要为绿松石作坊与青铜器作坊,且外有围墙。
龙形器绿松石龙形器,龙身体附着菱形花纹,由绿松石片侧立而制,龙身上着一铜铃,形象生动传神。

——摘自江昊然《公共考古视野下的夏文化》

(3)二里头遗址是否为夏朝都城,研究者还存在争议。如确认这一结论,你认为还需补充什么证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图所示是河南省伊川县白元乡土门遗址(前4005年~前2780年)出土的圈足彩陶碗。器表施有黑陶衣,其上用橘黄色颜料绘制叶子、弧线、点、几何形图案等。据此可知,该遗址(     
A.处于旧石器时代B.是良渚文化北传的产物
C.有仰韶文化特征D.反映了龙山文化的成熟
5 . 考古发现证明,距今5300年到4000年期间,中华各地区的文明化进程都有了很大发展。各地人们在相互交流中逐渐形成共同的信仰。在此过程中,中原地区汇聚了各地先进的文化因素。这(     
A.表明五千年中华文明史是可信的B.说明中原地区善于汇聚各地文明
C.展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D.促进了中华民族治理模式的形成
2022-11-14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6 . 1965年5月,地质工作者在元谋县大那乌村发现了元谋人的左右中门齿,还发现了17件石器制品。在同一地层中还发现了大量的炭屑和一些被烧焦的骨头。据此可知,元谋人(     
A.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B.已进入父系氏族社会
C.开始大规模饲养家畜D.会打制石器和使用火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1921年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在河南某地开挖了17个发掘点,发现这些实物以磨制石器与彩绘陶器为主要特征,这一文化遗存是(     
A.大汶口文化B.仰韶文化C.牛梁河遗址D.陶寺遗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的陶器,在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内蒙古东部和东北地区的后红山文化及甘青地区的齐家文化均可找到相似的器型。这说明(     
A.中华文明具有多元的特征B.大汶口文化影响最为广泛
C.不同文化区存在交流联系D.陶寺文化的手工业水平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三星堆遗址无疑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从其出土器物来看,铜牌饰、铜铃、陶益、牙璧形器等与中原夏文化的典型器物相同;早期的陶蚕与二里头早期的陶蚕,除了陶质和大小以外,几无区别。这反映出(     
A.中华文明呈现多元一体特点B.四川地区与中原往来频繁
C.古蜀先民青铜铸造技术高超D.中原器物因实用而应用广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四川三星堆文化的部分青铜器,在题材和文化内涵上与河南殷墟出土的青铜器较为相似;象征王权的玉璋、玉戈等玉器,在河南、陕西、山东以及广大的华南地区都有发现,这可以用来佐证(     
A.商代是青铜文明鼎盛时期B.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一体
C.统一多民族国家已经形成D.商朝控制区域延伸到西部
2022-11-10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