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石器时代的文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8 道试题
23-24高二上·广东·期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如图是发现于江苏连云港的藤花落古城遗址,其存在年代距今约4300年至4100年前左右。古城具有内城和外城双重城墙。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A.家国同构的治理模式B.逐渐进入了阶级社会
C.神权政治的政权性质D.成熟的城市营造技术
2024-01-20更新 | 18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山西柿子滩遗址属旧石器时代晚期,发现了鸵鸟蛋皮串珠和蚌壳饰品,鸵鸟蛋皮来自本地,蚌壳来自山东沿海。据此可知(       
①柿子滩人萌生审美意识               ②当时已经产生贫富分化
③不同地区之间联系加强               ④柿子滩人进入文明阶段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我国古代文献记载:商族的始祖契是简狄吞食玄鸟卵而生,周族的始祖母姜嫖在野外践“巨人迹”感而生弃。这些传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氏族公社的某些特征。下列文化中具有上述特征的是(       
A.龙山文化B.良渚文化C.二里头文化D.仰韶文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山西兴县碧村遗址是在晋陕大峡谷东岸发现的规模最大的一座史前石城聚落遗址,城内遗存面积达75万平方米。4000多年前的碧村先民们以种植粟为主、黍为次的小米类农业为生,并养殖猪、牛、羊等。碧村遗址还出土了大量鬲、斝、蛋形瓮、高领罐等黑色陶器。这些考古发现反映了(     
A.母系氏族社会的风貌B.龙山文化的社会特征
C.黄河流域文明的起源D.古老城市国家的出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考古人员在内蒙兴隆洼遗址清理出距今8000多年前的170余座半地穴式房址,这些房址排布均匀,遗址外围以围壕环绕。考古人员在遗址内筛选出1500多粒碳化粟和黍的种子,还发现了许多石铲、石磨盘、石磨棒、陶器等器物。据此可知当时(       
A.原始人群采集狩猎迁徙不定B.聚落之间军事冲突频繁
C.居民已定居并从事农业生产D.阶级分化贫富差别明显
6 . 新石器时代晚期及铜石并用时期,长江流域的石家河文化、黄河上游的齐家文化、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等存在突然“中断”的现象,而同一时期的中原地区却持续向政治集中化、社会阶序化发展,最后出现商王朝这样的庞大政治体与复杂社会。这种现象(     
A.凸显出商朝的政治核心地位B.可用于解释早期文明的特征
C.说明了地理环境的决定作用D.可实证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
7 . 河北康保县兴隆遗址第二、第三期遗存的年代为距今8000—7150年,与时代相近的辽河流域兴隆洼文化相比,两者均以筒形罐为主要炊器,但其陶器组合不同,筒形罐的形制与纹饰差别也较大。据此可知(     
A.人们的生活方式出现革命性变化B.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
C.文明在孕育发展中具有共通之处D.父系氏族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8 . 在云南滇池地区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的泥质红陶器上,留下了稻穗和稻壳的痕迹,甚至还留下了整粒稻壳。这可用于研究(     
A.农业文明的起源B.氏族社会的形成
C.早期国家的发展D.贫富分化的出现
2024-01-15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扬州市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鲁家塬子遗址属仰韶文化遗存。遗物有尖底瓶、钵、盆、罐、陶纺轮、刀、石斧、石环及彩陶片、红陶残片。纹饰有鱼纹、几何纹、宽带纹、曲线纹、绳纹、附加堆纹。这可以用于说明当时(     
A.出现了早期文明曙光B.新石器时代生产力发达
C.已出现了早期手工业D.有强大的社会组织能力
10 . 1959年,考古学家安志敏提出:“从新石器时代到金属时代,黄河中下游一直是古代文明的中心。……这种悠久的文化传统与不可分割的联系,奠定了中华民族古代历史的发展基础。”学者强调的是(     
A.黄河中下游是古代文明的中心B.黄河中下游文化的影响
C.史前文化能证明历史的真实性D.中国历史的强大延续性
2024-01-12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