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部落到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神话的内容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当时自然与社会的真实状况,神话的传播反映了时人的精神愿望。对于缺乏文字的历史时期,今人通过考古实物和遗址的发现来推测远古人类的生活生产方式和习俗,而神话故事同样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先民的生活。在文字产生以后,通过前人对于神话传说的追记以及对同一神话故事不同版本内容演变的溯源,我们可以推知重大事件的概况、了解先民的思想情感和愿望。神话的类型大致可以分为洪水神话、创世神话、感生神话、帝王神话等。

洪水神话,以女娲补天为例,《论衡·谈天篇》中所载:“儒书言:共工与颛顼争天子,不胜,怒而触不周之山,使天柱折,地维绝。女娲销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天不足西北,故日月移焉;地不足东南,故百川注焉。”

符命神话,以《宋书·符瑞志》为例,符命神话或者表现为以帝王身体为载体的感生、相貌异象、异事等帝王神话,或者表现为以自然异象或谶言为载体的一般符命神话。《符瑞志》以刘歆的新五德终始说为理论依据,以神化历史时期重要文化、政治人物为手段,旨在论证“禅让” 是历史演进、王朝更替的合理选择,进而证明出生寒门却取代东晋的刘裕所建的皇朝具有历史合法性。

——摘编自吕晨晖《浅谈中国神话传说的史料价值》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阐释文中两则神话传说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神话传说产生与传播的原因。
2024-05-14更新 | 267次组卷 | 3卷引用:押第17题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辽宁、黑龙江、吉林适用)-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辽宁、黑龙江、吉林专用)
2 . 早期中华文明,有两个学习要点;一是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特点;二是中国早期国家的特征。前一个点需要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来认识,即需要知道考古学家对我国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文化遗存所作的区系划分,以及主要区系各自的特点。后一个点是指夏、商、周三个王朝的统治特征。从石器时代到西周,文献资料缺乏,考古材料的作用非常突出,但如果没有传世文献的帮助,考古材料的价值也就无法充分发挥。下列项中,对此叙述的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由于文献资料缺乏,考古材料成为了解和认识早期中华文明特征的唯一路径
B.对于研究早期中华文明而言,考古材料与传世文献其史料价值相当
C.传世文献往往出于后人的追述和概括,史料价值不高
D.考古材料与传世文献相结合,是了解上古历史的基本途径
2023-10-31更新 | 255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01
3 . 古史相传中国历史从三皇五帝开始。尹达在《衷心的祝愿》中写道,“在这些疑说纷纭、似是而非的神话般的古史传说中是否有真正的社会历史的素地(素地:基础)……(考古学的发展)已经充分证明这些神话的传说自有真正的史实素地,切不可一概抹煞"。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三皇五帝历史上确有其人,史书记载真实可信
B.古史传说都带有神话色彩,古史传说未必可信
C.三皇五帝来源于文献史料,史料价值高于实物
D.实物史料与古史传说印证,互证成功价值可信
2021-10-10更新 | 215次组卷 | 6卷引用:史学素养选择题题型03史学原则、方法、史料研究意义-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命题分析及备考指导与演练
4 . 有学者发现,商代晚期铭文中的一些文字在构型上与二里头文化遗址中出土的器物形状相似(如图),这一发现(     
A.体现了实物史料可信度更高B.推前了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
C.印证了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D.提供了早期文字研究的新佐证
2023-11-01更新 | 140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为学生进行“中华文明起源”研究性学习收集的史料,下列选项中史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史料结论
A位于河南省舞阳县的贾湖遗址,发现了距今8000多年的七音孔骨笛原始社会已经产生礼乐制度
B龙山文化时期的许多遗址都发现了大量的陶器堆群个体手工业大量出现
C良渚古城核心区分为宫庙区、王陵及贵族墓地区、行政管理区和贵族居住区等高等级功能区已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D二里头文化遗址发现钵、豆、鼎、鬲、尊、盆、器、盖、杯缸等器皿已进入青铜时代
A.AB.BC.CD.D
2023-09-21更新 | 351次组卷 | 17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6 . 如表所示是与中国古代农业相关的史料。据此得出的历史结论最合理的是(     
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未;未耨之利,以教天下《周易》
古者垂作耒耜,以振民也《说文解字》
后稷,播时百谷《尚书》
弃为儿时,屹如巨人之志。其游戏,好种树麻、菽,麻、菽美。及为成人,遂好耕农,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穑焉,民皆法则之《史记》
A.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B.中国农耕文明植根于悠久的历史传统
C.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人工栽培农作物的国家
D.原始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原始农业的兴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某同学在研究“夏朝标志着早期国家诞生”这一课题时,使用了《左传》等文献史料。目前,在研究该课题中,他还可以使用的史料是(       
A.良渚遗址古城墙B.甲骨文的记载
C.二里头遗址资料D.何尊及其铭文
2023-04-13更新 | 447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东省高中名校2024届高三12月统一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本《竹书纪年》于西晋年间盗掘战国时期魏襄王的墓葬中发现出土,记录了从夏代至魏襄王二十年的历史。该书记述“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舜放尧于平阳。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后稷放帝朱于丹水。后稷放伴子丹朱”。

——摘编自吴璐瑶《试论《唐虞之道》与古本《竹书纪年》对于古史禅让记述完全相悖的原因》

材料二 《唐虞之道》编著于战国中后期,是儒家论述禅让制度较为完整的文献,将神让制推崇极至,认为只有禅让制才能化民成俗,禅让的典范就是尧舜之行:“尧舜之行,爱亲尊贤。爱亲故孝,尊贤故禅。孝之方,爱天下之民。禅之传,世亡隐德。”此后,禅让思想成为了传世千年的主流思想。

——摘编自叶达《<唐虞之道>禅让问题再思考》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竹书纪年》和《唐虞之道》有关禅让记述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史料运用应遵循的原则。
2023-05-06更新 | 410次组卷 | 4卷引用:(主观50题)主题01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超燃历史一轮课件帮好题帮(新教材)
9 . 《国语》《墨子》《竹书纪年》《史记》都有关于夏朝的记载,但殷墟数十万甲骨文片中都没有提到夏朝,而“二里头文化遗址,又明确了商朝之前还有一个朝代,只是没有带文字的文物出土证明是“夏”,经综合考证,考古学家认为,可以证明夏朝的存在。这说明(     
A.史料的多元性有助于推动史学研究的发展B.文献史料由于其主观性影响对历史的解读
C.历史研究需要实物史料佐证才具有科学性D.科学地进行考古研究一定能证明夏朝存在
2022-12-16更新 | 925次组卷 | 16卷引用:2023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历史分项汇编—专题15史学研究
10 . 关于禹死后的权力继承,有不同的说法。《史记》记载禹晚年将王位禅让于益,“启(禹之子)与友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成书于战国的《竹书纪年》则记载禹传王位于启,“益干启位,启杀之”。要对这两则史料进行辨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竹书纪年》的时间比《史记》早,其说法更可信
B.《史记》的内容都按照儒家思想修改过,不真实
C.《竹书纪年》在宋代散佚后重新搜集整理,不可信
D.需要搜集更多的史料,与这两则史料进行比较研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