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和西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商朝前期的占卜由贞人(负责占卜的巫官)与商王共同完成,贞人负责向神灵询问吉凶祸福,王则是问卜后的发布者或决断者。商后期出现了大批没有记刻贞人名字的卜辞,甚至帝乙和帝辛还亲自担任贞人之职。这一变化说明(       
A.商人的认识水平提升B.史官取代巫官的职能
C.文字的载体发生变化D.神权与王权逐渐合一
2024-06-03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考前测试历史试卷
2 . 西周铜器最简单的铭文中,通常只刻画有作器者的名、其祖先之名,或者只有一族徽(如图1)。较长的铭文中,作器者常记载自己或祖先的功绩,以及因此受赏的荣耀,铭文经常以“子子孙孙永宝用”结尾(如图2)。据此可知,西周贵族(     

A.铸器的目的在于保持家族地位B.通过铜器铭文来传承家族记忆
C.利用铜器强化与周天子的联系D.致力于维护周文化的独特地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诸侯大亚”是周人对居留在王畿内的外服诸侯亲族的统称。有学者考证,“诸侯大亚”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指居留畿内担任王朝卿士的诸小宗之族长子:另一类是诸侯安置在畿内替自己服侍王室,监管诸侯在畿内财产的代理人。据此可知,“诸侯大亚”的设置(     
A.加强了王室对地方的垂直管理B.拓展了西周的政治版图
C.密切了中央与地方的联系纽带D.削弱了家国同构的特质
2024-05-25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新高考协作体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4 . 武王伐纣(名“受”)的誓词声讨其自作威福、拒斥众人意见:“独夫受,洪惟作威,乃汝世仇。”“肆予小子,诞以尔众士,殄歼乃仇。”而武王对于民众却放软身段,反复检讨自己的过失,将百姓犯错的原因归之于己,“百姓有过,在予一人”。这说明当时(       
A.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B.家国一体观念形成
C.早期国家王权遭到削弱D.原始民主传统犹存
2024-04-19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高三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据考古发现,商朝青铜文明是由偃师—郑州二里岗—安阳殷墟一带向辽河流域、山东半岛、两湖及江西地区、晋陕之间的黄河两岸以及汉中、四川、两广等地传播;从西周文献和青铜器铭文中,可以发现西周政治模式和礼仪文化在各封国移植的情形。这说明商周时期(       
A.未曾受到异域文明的影响B.区域文明发展具有独特个性
C.中原文明向周边地区扩展D.中原地区积极吸纳区域文化
2024-04-03更新 | 340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北省华大新高考联盟2024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6 . 传统观点认为,西周时期的秦人过着游牧、狩猎的生活。20世纪80年代,考古学者在甘肃省甘谷县毛家坪村发现了西周时期的秦文化遗存,在其居住遗址中发现有灰坑、残房基地面等;出土陶器形态与西周陶器形态基本相似,有、盆、豆、罐等。据此可知,西周时期(     
A.民族融合进程加快
B.农业文明影响扩大
C.区域文明进程趋同
D.多元一体格局形成
2024-03-22更新 | 0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北省T8联考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7 . 龙图腾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象征,伴随时间发展,龙已渗透了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龙的形象和运用在不同的时期呈现不同的特征。
时间       史料介绍

商朝时期的龙形象主要呈现在青铜器上,商人崇拜神灵,龙是其崇拜的百神、问卜的对象之一,因此青铜器中的龙纹具有狞厉感,神秘而抽象

汉朝的龙被视为皇权的象征,在汉朝的宫廷文化中,龙的形象被广泛应用于建筑、雕塑和绘画等领域,展示着汉朝的卓越国力和强盛统治

唐朝的繁荣富强和开放包容使唐朝的龙形象更加富有艺术感和想象力。龙的头部更加夸张,眼睛大而圆,嘴巴张开,牙齿尖锐。龙的身体更加修长,线条流畅、富有动感。龙的形象也被广泛应用于节日庆典、婚礼和丧葬等场合
现代

现代中国,人们以“龙的传人”自居,很多领域的发明创造都会以“龙”命名,比如第一艘由中国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载人潜水器为“蛟龙号”
(1)题中史料是何种类型? 如果想进一步研究龙文化的演变,可以补充哪些史料? 请说明理由。 (要求:至少补充两份史料)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龙的变迁与时代发展”的角度,完成一篇小论文。 (要求:题明确,史论结合)
2024-03-15更新 | 336次组卷 | 7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襄阳市第五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尚书》中记载了一段周公东征之后的告诫,其译文为“从今以后的嗣王,应当效仿文王,不要贪图舒服,不要喜欢游玩,不要收取额外的赋税,不要像商纣王那样糊涂,倘使还是这样,不但上天会不高兴,人民更要诅咒他”。该文旨在强调西周统治者重视(     
A.德治B.礼乐C.分封制D.宗法制
2024-03-09更新 | 185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北省2024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等级性考试模拟(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据考古发现,河南浚县出土的卫国铜器、山东曲阜出土的鲁国铜器、北京琉璃河出土的燕国铜器和山西天马出土的晋国铜器等,在形制、纹饰特别是器形上,皆与西周王畿地区出土的背铜器基本相同。这反映了西周(     

A.王畿范围持续扩大B.政体的基本特征
C.青铜铸造技术高超D.文化的多元一体
2024-02-16更新 | 226次组卷 | 3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3 - 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湖北专用)
2024·甘肃·模拟预测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表示意“封”“郡”二字的字形结构演变。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

 

 

 
 

  

材料二 公元前227年,罗马建立第一个行省,之后,随着罗马海外征服的范围不断扩大,行省数目大为增加,行省制成为罗马统治海外领地的重要制度。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后,行省制度趋于完善。长期的战争以及行省需要重兵驻扎,从而为军阀的出现提供了条件。行省制的发展,破坏了罗马城邦的社会政治经济基础,即与氏族血缘关系有联系的具有闭塞性质的罗马公民集体,最终导致罗马城邦走向崩溃。……古代中国的县,出现在春秋时期。……郡大概到春秋末期才出现,秦国郡辖县制度的形成,大概要到战国末期。秦帝国建立后,废除分封制,确立郡县制为帝国的地方行政制度。

在秦汉帝国,氏族血缘关系残余被较为彻底地铲除,但罗马帝国仍存城邦时期血缘关系的残余。罗马与秦汉的专制政体有明显的不同之处。秦汉郡县的机构庞大,尽管秦汉郡县机构复杂,人员众多,但管理层次则是相当分明的,罗马行省机构则远不及秦汉帝国那样复杂。罗马行省之下为城市,由于城市具有自治或半自治的性质,所以罗马行省机构设置简单,官吏人数不多。行省主要负责税收、司法和治安等方面事务,远不及秦汉郡县管辖得那样广泛。尽管随着罗马帝国的发展,中央政府对行省控制不断加强,但罗马行省始终没有形成层次分明的管理机构。

——摘编自易宁《秦汉郡县制、罗马行省制与古代中西文明的特点》

(1)根据材料一,从表中字形结构演变来分析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主要区别。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秦汉郡县制和罗马帝国行省制建立的异同点,并分析不同的主要原因。
2024-01-26更新 | 76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2024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等级性考试模拟(五)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