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4届湖北省新高考协作体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湖北 高三 三模 2024-05-26 18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中国古代史 、经济与社会生活、中国近现代史 、世界史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文化交流与传播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 “诸侯大亚”是周人对居留在王畿内的外服诸侯亲族的统称。有学者考证,“诸侯大亚”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指居留畿内担任王朝卿士的诸小宗之族长子:另一类是诸侯安置在畿内替自己服侍王室,监管诸侯在畿内财产的代理人。据此可知,“诸侯大亚”的设置(     
A.加强了王室对地方的垂直管理B.拓展了西周的政治版图
C.密切了中央与地方的联系纽带D.削弱了家国同构的特质
2024-05-25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新高考协作体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2. 如图为《北齐校书图》(北宋临摹本·局部)。坐在胡床上的校书人任情废礼,上半身穿着透明的纱披衫子,下半身是有些类似齐胸裙的白裙。该图(     

A.体现市民娱乐和休闲生活的情趣B.彰显社会稳定繁荣的时代风貌
C.是研究民族交融的重要历史素材D.折射出北方风俗深受南方影响
2024-05-26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新高考协作体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3. 对比《秦朝主要交通示意图》与《唐朝主要交通示意图》(如图),可知(     

A.江南经济开发助推政治重心南移B.陆海丝绸之路日趋繁盛
C.地方行政布局呈现犬牙交互特征D.民族交融趋势日益显著
2024-05-25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新高考协作体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4. 后唐灭梁后,称梁为“伪”。唐庄宗李存勖视梁为僭伪,发展出一套“尊唐贬梁”的书写规范。但在墓志这类较具私人性的文字中,前梁旧臣常用各种方法避书“伪梁”。这说明(     
A.宗法血缘关系衰落B.政治立场影响历史认知
C.儒家思想影响淡化D.正统之争决定价值判断
2024-05-25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新高考协作体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5. 有学者发现,明朝中后期“乡村”与“城市”频繁出现在士人阶层有关风俗变迁的议题中。从精神层面看,士人阶层偏爱乡村而排斥城市;从实践层面看,士人阶层却倾向于居住在城市。对这一评论理解正确的是(     
A.社会变迁影响士人观念转型B.自然经济形态逐渐走向瓦解
C.重农抑商政策呈现松动态势D.传统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2024-05-26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新高考协作体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6. 汉口开埠后,清政府设立江汉关。江汉关除承担海关业务职能,还履行其他非海关业务职能,如气象、灯塔、邮政、世博会等业务。这反映(     
A.汉口在屈辱中向近代城市转型B.海关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C.民族资本主义取得了较快发展D.洋务运动开启近代化进程
2024-05-25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新高考协作体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7. 20世纪30年代初,中央苏区通过出版卫生图书、组织卫生宣传队、创办卫生学校和《健康报》等多种方式开展卫生知识科普,在革命根据地内深入开展反陋俗运动。反陋俗运动的开展(     
A.表明党在全国有良好的群众基础B.促进国民革命运动的深入开展
C.消除了“左”倾错误的生存根基D.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影响
2024-05-25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新高考协作体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8. 为了维护中苏之间的西北国际运输通道,1939年5月12日,新疆省政府提出“完成全省公路建设,巩固国防后方”的口号,开展“筑路即是抗战”的文化宣传。新疆的抗战动员(     
A.确保了中国抗战取得最终胜利B.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C.使中国抗战得到国际广泛关注D.唤起民众保家卫国的坚定信念
2024-05-25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新高考协作体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9. 1949-1952年,国营企业的职工福利制度是由国家包下来。从1953年开始,逐渐转向国家、企业、职工合理分担的模式。国营企业职工福利制度的探索(     
A.推动了计划经济体制形成B.适应了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C.增加了企业职工经济负担D.标志着现代企业制度确立
2024-05-25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新高考协作体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10. 如表为《新中国外交发展大事记》简表(如表)。这些外交事件(     
时间事件
1950年新中国的第一个体育代表团应邀访问苏联
1953年国际乒联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乒协入会
1966年参加柬埔寨金边举行的第一届亚洲新兴力量运动会
1971年中国乒乓球队参加在日本举行的世界乒乓球锦标赛,随后中国乒乓球队相继访问阿联酋、古巴、智利、加拿大
1984年在美国洛杉矶夏季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健儿实现奥运金牌“零的突破”
2008年中国成功举办第二十九届北京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2021年参加2020年东京奥运会,这是中国体育代表团境外参赛规模最大的一届奥运会
A.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B.反映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C.体现新中国外交的多元化发展D.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特征
2024-05-26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新高考协作体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1. 由于城邦没落和现实版图的扩大,希腊化时代的雅典哲学家们走向了两个极端。斯多噶派提出“人人皆兄弟”,希望建立一个由理性统治的世界国家;犬儒学派批判社会,坚持自我满足,消极遁世。这体现了(     
A.个人主义和世界主义并存的多元文化B.希腊化时代继承了古典时代哲学遗产
C.征服战争激化希腊化世界的社会矛盾D.政治权力深刻影响一定时期文化走向
2024-05-26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新高考协作体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2. 962年,德意志国王被教皇加冕为罗马人的皇帝。为了重现罗马统治基督教世界的影响,德皇经常入侵意大利,同教皇正面冲突。1356年,德皇发布“黄金诏书”,明确规定选帝侯制度,萨克森公爵可以在皇位虚悬时摄政,教皇不得兼任代理皇帝。材料集中体现了(     
A.世俗王权逐渐超过教会权力B.政教冲突加剧德意志的分裂
C.封建贵族和君主的相互制衡D.经济发展促进民族教会形成
2024-05-25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新高考协作体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3. 在欧洲某场运动前,儿童游戏被视作肉体与精神的放纵。经历这场运动后,儿童游戏被认为在训练身体、培养思维方面起到关键作用。这场运动(     
A.揭露教会腐败,弘扬科学精神B.抨击专制统治,追求民主权利
C.延续文化传统,追求自我解放D.强调独立思考,形成理性思维
2024-05-25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新高考协作体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14. 19世纪初,拿破仑帝国崩溃后,以英、俄、奥、普为首的战胜国召开了维也纳会议,会议确立了四个原则(如表)。依据这四个原则建立的维也纳体系(     
正统原则承认1789年前法国及其他各封建君主是正统王朝,恢复他们的统治权力、政治制度及所属领土
补偿原则重整版图的过程中失去领土的国家及在对拿破仑力战有功的国家均给予补偿
势力均衡原则确保在重整欧洲版图的过程中,无一国家可取绝对的优势
围堵法国原则增强法国周边国家的力量,以围堵法国,以防其扩张
A.建立起新的欧洲政治均势B.维护了弱小民族国家的利益
C.维持了欧洲列强间的和平D.构建了成熟的全球治理体系
2024-05-25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新高考协作体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5. 如图为《各类型劳动力占全球劳动力的比重》。这集中反映出(     

A.科技变革深入化B.经济结构的新变动C.全球化进程加快D.社会治理的科学化
2024-05-25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新高考协作体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二、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16. 【地图绘制的发展与演进】

材料一   康熙初年“疆域错纷,幅员辽阔……方舆地理,详略既殊,又今昔互异”,统治者因此迫切需要一份准确、详细的全国地图,为治国理政提供参考。对西学有浓厚兴趣的康熙皇帝决定任用传教士采用西方测绘方法,绘制全国地图。1708年全国性实地测量正式开始,测绘人员分赴全国各省,举凡天下山水城郭,均采用经纬度测量及三角测量法。到1717年,除新疆及西藏部分地区外,全部测量工作结束,朝廷将实测资料编绘成总图,即《皇舆全览图》。这是我国最早根据广泛测量绘制的大型地图,达到当时世界先进水平。

——摘编自姜倩倩《西法中用为舆图》

材料二   17世纪,欧洲地图制作的中心转移到荷兰。许多制图师竞相为商业公司提供地图,帮助他们发展海外贸易。世界的边界被重新清晰界定,有市场和原材料开放潜力的地方被一一进行了标注。阿姆斯特丹的地图制作,从木刻转到铜版雕刻,印刷机器的诞生使得地图市场价格出现下降趋势。制图业是阿姆斯特丹的一大特色,大量的印刷机构都专注于地图信息的收集、整理、制作、印刷、出售。一批制图家和制图家族脱颖而出,他们多才多艺,既是勘测员、制图员,也是风景画家,将艺术、知识和地图很好地结合起来。

——摘编自徐永清《地图简史》

材料三   近代中国绘制地图(部分)

地图出版、编著者时间备注
《海国图志》魏源1842既延续了中国传统的图志体例,又树立了“五大洲、四大洋”新的世界史地观
《钦定大清会典图》清政府1886-1899采用传统“计里画方法”,绘制了省、府两级地图,并绘制了具有切圆锥投影技术的全国总图
《大清邮政公署务用舆图》清政府1903绘制了送递快信邮路,以及电报局的分布等,各类要素的表示均已符号化
《民国重要矿产分布图》《申报》1912呈现了中国各地重要矿产资源的基本分布状况

——摘编自陈潮《中国近现代地图出版概况》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康熙时期中国与17世纪荷兰地图测绘的差异。
(2)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地图绘制的新发展。
2024-05-26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新高考协作体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17. 【近代企业的官利制度】

材料一   官利制度作为一种利润分配方式,在中国近代如“合伙”“合股”等经济组织中长期普遍存在。“官利”又称“官息”,与“余利”“红利”对应称呼。官利制度的存在,是近代中国资本较为缺乏,高利贷盛行所决定的。众所周知,传统中国社会的资金流向是土地、高利贷、旧式商业和房地产业。金融机构和民间的放款利率都很高,而且这种高利贷现象并非存在一时一地,而是近代中国较为普遍的现象。

——摘编自朱荫贵《从大生纱厂看中国早期股份制企业的特点》

材料二   轮船招商局在其发行的股票上明确刊载“当经本局议定,招集股银壹百万两,分作千股,每股银壹千两,先收银五百两,每年壹分生息”的字样。

——摘编自中国交通会计学会《招商局会计史》

1929年国民政府《公司法》第173条规定:开始营业前分派股息于股东,股息一律不得超过周年五厘。

——摘编自国民政府《公司法》《公司法施行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近代中国企业实行官利制度的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官利制度的发展特点,并说明其对中国近代企业发展的影响。
2024-05-25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新高考协作体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18. 【全球化与历史书写】

材料一   中美部分高中历史教科书“二战史”内容比较

教材版本中国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2019年版美国麦格劳-希尔版本《世界历史》2005年版
单元标题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第五单元20世纪危机(1914-1945年)
章(课)标题14课第一次
世界大
战与战
后国际
秩序
15
十月革命
的胜利与
苏联的社
会主义实
16课亚非拉
民族民
主运动
的高涨
17
第二次世
界大战与
战后国际
秩序的形成
23章战争和革
命(1914-1919年)
24章两次大
战的西
方(1914-1939年)
25
世界各地
的民族主
义(1914-1939年)
26
第二次世
界大战
19391945年)
二战史子标题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的形成
1.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德意日法西斯组织与法西斯主义
2)亚洲、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3)绥靖政策、慕尼黑阴谋
2.第二次世界大战
1)局部战争(日本侵华和中国的局部抗战)
2)全球战争(太平洋战争、苏德战争、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3.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1)雅尔塔体系
2)联合国
3)二战影响
26章第二次世界大战
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
1)日本在中国的战争
2)意大利和德国的侵略
2.全面战争:战火中的世界
1)闪电战:德国征服欧洲
2)德国入侵苏联
3)亚洲及太平洋战争
4)轴心国的失败
3.战时生活
1)占领、合作与抵抗
2)大屠杀
3)妇女与战争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外历史纲要(下)》和麦格劳-希尔《世界历史》高中历史教科书

材料二   “全球史观”的倡导者巴勒克拉夫主张,历史研究者应“将视线投射到所有的地区和时代”,建立“超越民族和地区的界限,理解整个世界的历史观”,“公正地评价各个时代和世界各地区一切民族的建树”。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每一个历史时代都有领导该时代历史潮流的力量,即中心。历史上也的确存在过“欧洲中心”或者“欧美中心”。但是“欧洲中心”的存在,并不等于非欧洲中心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历史不存在。在研究“中心”国家和地区的历史时,也应该研究非中心国家和地区对历史潮流的回应,或它们如何创造历史,不应该排斥其他地区和国家的文明和历史贡献。

——摘编自李世安《全球化与全球史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和美国教科书关于二战史书写的异同。
(2)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影响历史书写的因素。
2024-05-26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新高考协作体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三、论述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19. 【翻译的历史】

材料   东汉至唐宋期间,翻译的著作以佛经为主。从汉代开始,印度的佛教文化开始大规模传入中国。翻译家们在翻译佛经的过程中,借助西方外来语创造了“唯心”“彼岸”“刹那”“姻缘”等全新的词汇。贞观三年(公元629年),玄奘去印度求经,17年后回国,带回佛经657部。玄奘主持了更大规模的译场,用19年时间译经751335卷。此外,他还把老子著作的一部分译成梵语,是第一个把汉语著作介绍到国外去的中国人。

明末清初,欧洲传教士来到中国。明末徐光启与传教士利玛窦主持翻译的《几何原本》《测量法义》等著作掀起了译书的高潮。徐光启在《几何原本》中引入了西方几何学概念中的“点、线、面、直角、曲线”等专有名词,将中国古代传统数学理论与几何学相融合。徐光启与传教士熊三拔合译《泰西水法》,介绍了西方农耕、种植业技巧。传教士邓玉涵编译《泰西人身说概》和罗雅各编译《人身图说》,将西方先进的人身解剖学引入中国。

1842年,魏源编成《海国图志》,指出“然则欲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始;欲悉夷情,必先立译馆翻夷书始”,提出开设外语翻译学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以及与列强交涉的语言障碍,再一次促使清廷官员重视翻译人才的培养。1862年,京师同文馆创立。中国近代翻译家翻译了许多西方知名的政治思想和文学著作。严复根据英国哲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而翻译了《天演论》:林纾翻译了《巴黎茶花女遗事》。一些介绍西方历史、法律的著作,诸如《万国公法》《公法千章》《西洋史撮》等开始出现。

——摘编自欧阳丁《从中国翻译史看中国译者地位的变迁》

从上述材料中提取相关论点,运用中外史实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清楚,史论结合)
2024-05-25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新高考协作体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中国古代史 、经济与社会生活、中国近现代史 、世界史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文化交流与传播

试卷题型(共 19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15
材料分析题
3
论述题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中国古代史
1,2,4,5,16
2
经济与社会生活
3
中国近现代史
4
世界史
5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6
文化交流与传播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65分封制单题
20.65宋元文学艺术 单题
30.4水陆交通的变迁单题
40.65五代十国单题
50.4明清经济的发展与局限单题
60.65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单题
70.65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单题
80.65全国抗战的开始单题
90.65一五计划单题
100.4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70年代)单题
110.65古代希腊文明单题
120.65王权的加强  中世纪教会单题
130.65启蒙运动单题
140.4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单题
150.65社会结构的新变化单题
二、材料分析题
160.65明清科技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170.65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180.4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三、论述题
190.4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古代的商路、 贸易与文化交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