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1 .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奋斗历程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和非凡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材料一   所谓“大一统”观念,就是主张华夏族和四方的“五方之民”在一个统一的政权下共同生活,共同发展。战国时还实现大一统,但成书于战国时期的许多著作都讨论了“大一统”这个课题。《禹贡》、《周礼》等主张中国、四夷“四海会同”,统一由“王”来集权专制治理,并借用周代许多“设官分职”的成法制定出统一集权的官僚体制。

——《礼记》

认识到中国、蛮、夷、戎、狄五方之民各自都有其居、住、吃、穿、用使用器物的特点,这是不同的经济、文化、习俗造成的,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所以,治理各族人民要尊重他们的民族特点,不要随便地改变他们的习俗。

——摘自中国国家博物馆编《文物中国史》

材料二   在皇权高度集中的背景下,汉武帝主导的文化建设迅速推及全国各地,并对各地的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俞伟超先生曾经指出,从考古学发现来看,西汉初年各地都存在形态各异且独立发展的文化特质,这些文化特质直接继承自战国时代的六国文化。到了武帝时期,各地文化开始趋同,渐形成一个整体,而六国文化基本消失,真正意义的汉文化出现了。

——马孟龙《大一统王朝的确立:秦汉》


(1)依据材料,概括战国时期“大一统”观念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观念产生的历史影响。
(2)依据材料和所学分析汉武帝时期出现“真正意义的汉文化”的原因。
2 . 进入战国之后,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
2023-10-13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西周时期,各诸侯国之间存在大量无主的土地和田野,并无明确的边界,直至春秋战国时期,边界的概念才逐渐形成。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政治秩序的规范B.铁犁牛耕的出现
C.分封制度的强化D.争霸战争的频繁
6 . 历史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会留下特殊印记,并成为历史见证。下列信息按先秦、汉、唐、宋等时期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隶书、中朝、水排、《神农本草经》
理学、柳词、三衙分权、四监司
雕版印刷、曲辕犁、禅宗、藩镇
刀形币、何尊、田氏代齐、铸刑书
A.④①③②B.②③①④C.④①②③D.①④②③
7 .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后,中国历史进入东周时期。东周的两个阶段是(     
①春秋   ②战国   ③前秦     ④后秦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8 . 我国历史上诸侯争霸、礼崩乐坏的局面出现于(     
A.商代后期B.西周后期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
9 . 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实际上反映了(     
A.新兴地主与奴隶主贵族的斗争B.奴隶主阶级内部的斗争
C.原始社会走向瓦解D.奴隶和平民与奴隶主的斗争
10 . 春秋时期最典型的政治特点是(     
A.周王室被诸侯重视B.贫富分化严重,阶级产生
C.“井田制”形成D.诸侯争霸,分封制崩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