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西周时期,只有周天子才有权力发动战争,或者赐予诸侯发动战争的权力。春秋时出现“春秋无义战”、“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现象。这一变化反映出周朝(     
A.中央集权明显削弱B.传统的政治秩序被破坏
C.兼并战争日益激烈D.民族关系出现重大变化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春秋时吴国贵族虽自称是太伯之后,但在西周之后很长时间内却并未表现出亲近华夏的一面。而在春秋时期他们开始强调自身的华夏血缘,则并非偶然。吴国毗临楚国,通过强调与华夏的血缘关系,吴国获得了华夏(如晋国)的支持,增强了吴国与楚国等同抗衡的实力。由此可见(     
A.政治利益影响华夏认同B.血缘联系保证华夏认同
C.接受华夏文化推动融合D.楚国排斥在华夏族以外
3 .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列国“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国异政教,各自制断;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兵革不休,诈伪并起”。由此可见,当时(     
A.礼乐制度彻底消亡B.华夏认同观念得到加强
C.分封制度遭到破坏D.中央集权体制加强巩固
4 . 西周至春秋时期,“公”主要指国君、祖宗,“私”主要指卿大夫,“公”“私”的价值色彩不浓:到战国时期,“公”则主要指国君和朝廷,以及公平、公正之义,“私”则主要指百官和普通民众,以及私心、私欲等。“公”“私”的指向和价值内涵的变化反映了(  )
A.社会经济不断发展B.汉字含义日渐丰富C.君主专制逐渐确立D.宗法分封日趋瓦解
2023-10-05更新 | 267次组卷 | 7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友实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周平王东迁后,“妾如后”“庶如嫡”“臣擅命”“都如国”,此四事在王室和诸侯国中屡屡发生,引发了诸多政治动乱。这反映了这一时期(     
A.礼乐崩坏扩大贫富差距B.土地资源日益集中
C.宗法破坏加速社会转型D.等级制度彻底瓦解
2023-09-29更新 | 112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友实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春秋后期到战国前期,一些诸侯国的卿大夫掌握了实权。经过长期纷争, 许多中小诸侯国消失后形成了七个大国, 史称“战国七雄”。下列诸侯国均属于“战国七雄”之一的是(     
A.齐、楚、燕、晋B.韩、赵、楚、秦
C.齐、鲁、楚、秦D.韩、赵、燕、晋
7 . 中原各国认为自己比周边民族先进,自称为“华夏”, 周边民族被称为“夷”,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这种现象始于(     
A.夏朝时期B.春秋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D.三国时期
8 . 《论语·季氏》中记载孔子对春秋时期的政治形势的分析:“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孔子的“道”与老子思想一脉相承B.孔子认为天下无道的责任在诸侯
C.孔子意在维护周天子的地位权力D.反映出春秋时期周王室地位衰落
9 . 观察上面两幅图,回答:

(1)春秋到战国时期有何变化?
(2)春秋战国时期,民族关系出现什么变化?综上所述,春秋战国时期,有何历史趋势?
2023-03-22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仁寿第一中学校(北校区)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唐朝孔颖达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连称,本义指衣冠华美又重礼仪。华夏作为族群、文化、国家政权,被周边民族所认同,是在(     
A.中华文明的起源时期B.诸侯纷争与变法时期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时期D.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时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