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漫画通常以含蓄、隐晦的方式评说世事,具有趣味性和形象性,耐人寻味。对如图解读最正确的是(     
A.传统政治秩序遭到破坏B.宗法制逐渐瓦解
C.周王的权力名存实亡D.诸侯之间纷争不断
2023-12-20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卓越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夷夏之辨”在春秋时期曾经是诸侯争霸的舆论利器,但在战国晚期秦与六国的兼并战争中,已经完全被遗弃了。这一变化表明(     
A.礼乐制度完全崩溃B.华夏认同观念产生
C.天下一统格局形成D.华夷文化冲突消失
3 . “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A.生产力的发展B.争霸战争频繁
C.思想文化繁荣D.社会动荡变革
2022-12-07更新 | 279次组卷 | 29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金乡卫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左传》记载桓公五年:“(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部将)射王中肩。”这一事件反映了(     
A.武王克商B.平王东迁C.王室衰微D.万邦林立
2022-10-11更新 | 90次组卷 | 64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桐庐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春秋时,孔子提出“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内诸夏而外夷狄”的主张。战国时,孟子则逐渐以是否行仁义、知礼仪,是否接受华夏文化来区分华夏与夷狄。这反映出(     
A.统一多民族国家已经形成B.传统华夷观念已被突破
C.对华夏文化的认同感渐强D.孟子背离孔子的民族观
2022-08-19更新 | 2791次组卷 | 30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建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材料

结论

A

禹死后,其子继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建立

B

安阳、济南分别出土过商朝青铜铲、青铜镰刀商朝广泛使用青铜农具

C

甘肃灵台的春秋早期墓中出土了人工冶炼的铁剑春秋时期,我国已能够生产铁器

D

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王拒绝。熊通“乃自立,为(楚)武王”分封制度消亡
A.AB.BC.CD.D
2022-07-18更新 | 619次组卷 | 24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二十一世纪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题
7 . 下图为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形势图,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商朝时期,方国林立B.西周时期,王室衰微
C.春秋时期,诸侯争霸D.战国时期,七雄初现
8 .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葵丘会盟时,参加会盟的诸侯国只有齐、鲁、宋、卫等七国,周王派代表参加。到了公元前632年,晋文公践土会盟时,参加的诸侯国增加到九国,周王也被晋文公“召”来参加会盟。这反映出
A.血缘关系对政治的影响力减弱B.宗法分封制逐步遭到破坏
C.君主专制体制逐渐趋向于成熟D.天下一家的理念日益强化
9 . 公元前841年,周厉王贪财好利,为政暴虐,引发了“国人”暴动。周厉王出逃:公元前771年,西北游牧民族犬戎乘乱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
A.镐京B.洛邑C.平城D.新郑
10 . 1988年,在太原市南郊区金胜村发现了春秋晚期晋国卿大夫赵简子墓。赵卿基共出土三套“升鼎”,显然墓主人享用了诸侯之礼。这一发现可以佐证春秋晚期
A.礼崩乐坏B.分裂割据C.诸侯争霸D.王权衰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