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据学者考证,“大禹治水”的传说最早见于春秋《诗经•商颂》,此处的“水”仅指黄河中下游的河济地区。而在战国《尚书•禹贡》中,禹不仅治水,还划分了“九州”和“五服”,其活动范围远远超越了商周之地,甚至达到了钱塘江地区。这可以说明(       
A.华夏认同观念增强B.夏统治区域范围较大
C.战国时期水患频发D.传说故事无史料价值
2023-12-16更新 | 88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联考(12月)历史试题
2 . 西周至春秋时期,“公”主要指国君、祖宗,“私”主要指卿大夫,“公”“私”的价值色彩不浓:到战国时期,“公”则主要指国君和朝廷,以及公平、公正之义,“私”则主要指百官和普通民众,以及私心、私欲等。“公”“私”的指向和价值内涵的变化反映了(  )
A.社会经济不断发展B.汉字含义日渐丰富C.君主专制逐渐确立D.宗法分封日趋瓦解
2023-10-05更新 | 267次组卷 | 7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友实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在《史记·五帝本纪》中,司马迁认为颛顼、帝喾、唐尧、虞舜都是黄帝的子孙;《史记·秦本纪》中说秦人是颛顼的后代;《史记·楚世家》中说楚人是颛顼的后代;《史记·匈奴列传》中说匈奴是夏后氏之苗裔。司马迁的这种记史传统
A.强化了华夏认同的思想观念B.表述矛盾但有证史价值
C.冲击了尊卑贵贱的等级秩序D.标志儒学正统地位确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