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夷夏之辨”在春秋时期曾经是诸侯争霸的舆论利器,但在战国晚期秦与六国的兼并战争中,已经完全被遗弃了。这一变化表明(     
A.礼乐制度完全崩溃B.华夏认同观念产生
C.天下一统格局形成D.华夷文化冲突消失
2 . 据学者考证,“大禹治水”的传说最早见于春秋《诗经•商颂》,此处的“水”仅指黄河中下游的河济地区。而在战国《尚书•禹贡》中,禹不仅治水,还划分了“九州”和“五服”,其活动范围远远超越了商周之地,甚至达到了钱塘江地区。这可以说明(       
A.华夏认同观念增强B.夏统治区域范围较大
C.战国时期水患频发D.传说故事无史料价值
2023-12-16更新 | 88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如图分别是中国战国时期和秦朝的长城分布图。图中所示长城分布范围的变化体现出(     
A.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B.各地区之间的交流频繁
C.战国时期社会动荡D.秦朝尊奉法家严刑峻法
4 . 春秋时期的外交“辞令”多是群策群力,战国时期的外交“辞令”则多为个人随机应变、有的放矢,还出现了专供辩士学习与取用的虚拟游说文辞资料。这一变化是当时(     
A.礼乐制度强化的结果B.列国纷争激烈的反映
C.王室衰微加速的表现D.华夏认同增强的体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西周至春秋时期,“公”主要指国君、祖宗,“私”主要指卿大夫,“公”“私”的价值色彩不浓:到战国时期,“公”则主要指国君和朝廷,以及公平、公正之义,“私”则主要指百官和普通民众,以及私心、私欲等。“公”“私”的指向和价值内涵的变化反映了(  )
A.社会经济不断发展B.汉字含义日渐丰富C.君主专制逐渐确立D.宗法分封日趋瓦解
2023-10-05更新 | 267次组卷 | 7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2-23高一上·广东深圳·期末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如图是先秦不同时期文献记载的大禹治水区域范围的变化。据图可知,先秦时期(     
   
A.国家统一成为历史的必然B.华夏文明的影响不断扩大
C.大禹治水传说向史实贴近D.儒墨两家的思想趋于融合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战国七雄的名臣名将,绝大多数都不是君主近亲,他们往往来自下层贵族或平民,完全凭借自己的能力被擢拔而受重用。这说明(     
A.分封制度日益趋向衰落B.官吏选拔制度尚未出现
C.任人唯贤取代任人唯亲D.贵族世袭特权已被废除
8 . “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A.生产力的发展B.争霸战争频繁
C.思想文化繁荣D.社会动荡变革
2022-12-07更新 | 279次组卷 | 29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左传》记载桓公五年:“(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部将)射王中肩。”这一事件反映了(     
A.武王克商B.平王东迁C.王室衰微D.万邦林立
2022-10-11更新 | 90次组卷 | 64卷引用: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线上考试历史试题
10 . 春秋时,孔子提出“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内诸夏而外夷狄”的主张。战国时,孟子则逐渐以是否行仁义、知礼仪,是否接受华夏文化来区分华夏与夷狄。这反映出(     
A.统一多民族国家已经形成B.传统华夷观念已被突破
C.对华夏文化的认同感渐强D.孟子背离孔子的民族观
2022-08-19更新 | 2791次组卷 | 30卷引用:四川省达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