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战国时期的货币呈现出新特点,天然货币和实物货币减少,金属铸币占据了主要地位,表现出更小、更轻、更简的发展趋势。这一变化反映了(     
A.商品经济的发展B.长途贩运贸易频繁
C.赋税制度的优化D.国家分裂势力加剧
2024-01-25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战国时期各国大多先于边地设郡,齐国却始终没有设郡,而是将全国划分为五都;各国的官僚机构基本都走上了“官分文武”的道路,但楚国仍沿袭春秋旧制,以令尹为最高官职,其他官职设置更加五花八门,异多于同。这一现象反映了各国(     
A.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B.求同存异谋发展的趋势
C.民族交往交融程度不一D.封建政治体制开始产生
3 .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出现了社会大动荡、政治大变革、经济大发展、文化大繁荣、民族大融合,其根本原因是(     
A.铁犁牛耕的出现B.争霸战争的影响
C.变法运动的兴起D.国家统一的趋势
4 . 春秋战国各诸侯国纷纷变法,魏国李悝、秦国商鞅等先后出台一系列成文法令对各阶层的行为进行明确界定和规范。这些法令的出台主要
A.结束了分封制度B.体现了中央集权的趋势
C.有利于平民参政D.削弱了世袭贵族的实力
2021-11-04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杨村一中、宝坻一中等八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王同学的历史小论文中有“从争霸到兼并”“从世袭到流动”“从贵族到民间”等标题,据此推断,他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春秋战国时期的阶级变化B.青铜文化与礼乐文明
C.春秋战国时代的社会变动D.豪强士族与中央集权政府之矛盾
2023-11-03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四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春秋初期,诸侯国家有兵车“百乘”,已是“大国”标准。战国时期,“千乘之国”已是普遍状况,以七雄为代表的区域性强国,军力甚至可达“万乘之国”的规模。这一变化突出说明(     
A.时局变化影响战争规模B.兼并战争日益激烈残酷
C.各国普遍重视扩充军备D.集权体制发挥强大效能
7 . 西周时实行“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的井田制;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的个体农耕逐渐发展起来。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公田变为私田B.生产力有进步C.国家走向统一D.封建制度确立
2023-10-09更新 | 206次组卷 | 127卷引用:天津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西周时期,各诸侯国之间存在大量无主的土地和田野,并无明确的边界,直到春秋战国时期,边界的概念才逐渐形成。这一变化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     
A.土地兼并加剧B.郡县制度普及
C.均田制推行D.铁制农具应用
9 . 下列材料探究的主题,最为恰当的是(     
政局动荡不安诸侯国之间兼并战争不断
农业继续发展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
各国进行变法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商鞅变法成效最大
A.夏商周的更替B.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C.华夏族的认同D.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2023-08-27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

——《左传》

材料二   县大约于春秋中叶在楚国产生,当时楚灭掉其北部若干小国,将其改置为县,设县尹、县公进行统治。县尹、县公虽用贵族担任,但却非世袭之职,国君可随时对其任免调遣。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三   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中央集权化体制,也是秦始皇最具历史意义的创制……中央集权的帝国体制取代地方分权的封建体制,其历史意义无论如何估价,都不嫌过分。以后中华帝国历史上虽然出现过封建体制的反动——逆潮流而动,但都没有好下场。

——樊树志《国史概要》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政治制度及其实施的目的和特点。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反映的政治制度在用人方式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取代地方分权的封建体制”的具体措施,并写出秦朝建立后巩固统一的其他措施以及秦朝统一的意义。
2023-10-18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双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