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孔子和老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漫画中国通史故事》


材料二

学派代表人物主要治国主张
儒家孔子             
实行“仁政”;民贵君轻
道家老子             
     韩非强调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材料三   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催生了一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这场大辩论,留下了那么多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让我们受益至今。

——摘编自易中天《先秦诸子文化》


(1)依据材料一判断漫画所反映的历史现象。
(2)材料二为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进行“治国主张”的研究性学习任务表。请你结合所学在表格①②③④处填上相应的内容。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回答,这一“跨世纪大辩论”的影响。
2 .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三代时期,理想中的天下是一个以华夏为中心的政治共同体。春秋时期,华夏大地上出现了多个政治实体并存的格局,身处乱象时代的孔子并未动摇对“天下共主”的追求,而是在规划并指点着中国历史如何重新迈向大一统。

——摘编自闾小波《共识依赖:中华政治共识之传承与更张》

材料二   迨始皇吞六国,统一宇内,统治时期虽极短促,于“古人之遗法,无不革除;后世之治术,悉已创导”。

——摘编自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代”是哪三代?身处乱象时代的孔子提出的政治主张及其政治目的分别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其影响。
2021-10-14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将体育视为一种礼仪活动,并将这种“礼”作为人的体育活动中道德的界限和行为标准,而古代教育中宣扬的体育思想以及提倡的体育活动则是孔子实施“仁”教的一种手段,目的是把教育者变成理想的“仁”人。射礼作为一种实践“礼”与“仁”的手段和途径仅是为了“明君臣之义”、“明长幼之序”。

——摘编自于修涛《儒家思想对我国古代传统体育的影响》

材料二   汉代社会的各种力量、各种组织和各种活动都被置于中央政府的统治和管理之下,体育活动和体育组织当然也不例外。体育活动也多与健身和军事有关……当时,边境部队经常举行秋射,不仅提高了将士的射艺,而且也推动了体育活动的发展。汉初,各家学术思想非常活跃,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促进了体育活动的发展。70多年后,“射、御、数”的体育教育被从“六艺”中剔除,竞争性和对抗性强的体育活动也逐渐变成了传习封建礼节、宣传封建道德的手段。东汉时期,讲求呼吸守意的习禅方法与养生健体相互结合,也为体育活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摘编自钱文军《汉代体育文化发展的历史背景与思想基础》

(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体育思想。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代体育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思想领域的变化对体育发展的影响。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材料一   齐国地近渤海,拥有山海渔盐之利的优越条件。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姜姓,齐氏(其祖先原为吕氏),名小白。春秋五霸之首。他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齐国逐渐强盛。他还是历史上第一个充当盟主的诸侯。当时中原华夏各诸侯苦于戎狄等部落的攻击,于是管仲提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北击山戎,南伐楚国,他成为中原霸主,受到周天子赏赐。

——摘编自宣兆琦《图说管子》

材料二   面对乱世,孔子提出“仁”的主张。关于“仁”的基本含义,孔子没有下过明确定义。他曾说“仁者爱人”,并将管仲辅助齐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的行为称之为仁;孔子的“仁”也有推己及人的含义,就是要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还将“仁”作为人生追求的最高理想,强调“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钟永圣《管子选讲》


(1)根据材料一,指出齐桓公称霸的原因。
(2)结合孔子的生活时代,简析孔子将管仲辅助齐桓公称霸的行为称之为“仁”的主要原因。依据材料二理解孔子“仁”的含义。
2022-10-08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孔庙的历史沿革

产生公元前478年,鲁哀公将孔子三间旧居改作庙堂,这是中国第一座曲阜孔庙,当时是集“家庙”与祭孔合一的建筑。
初建汉初,汉高祖亲临曲阜孔庙祭孔,首开帝王祭孔先河;东汉汉桓帝任命由国家管理孔庙的行政长官,使孔庙成为“国庙”。
发展唐初,唐高祖下诏国学立孔庙,“四时致祭”,显示出“庙学合一”的功能;贞观年间唐太宗下诏:“天下学皆各立周、孔庙。”自此孔庙遍及全国。
我国现存孔庙中始建于宋的占70%,如苏州的文庙、南京的夫子庙等。
鼎盛明太祖下诏全国的孔庙必须遵守共同的规则,至清初孔庙成为享有皇家宫殿形制的建筑。清末,全国的府、州、县设立的孔庙数量达1560多处。
日本江户时代,各地建立了很多孔子庙,至今还保留了30多座仿中国式样的孔庙;按照中国的庙学模式,朝鲜普遍兴建了孔庙,历史上,朝鲜曾有362座孔庙。

——摘编自彭蓉《中国孔庙研究初探》


据材料,提取有关古代孔庙历史沿革特点的信息,并依据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说明:提取两点信息,并加以说明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