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孔子和老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之间,关于经济问题的广泛讨论,成为当时“百家争鸣”的重要内容。各学派都较为完整地提出了对经济问题的看法和主张……如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孔子主张足食与藏富于民,并指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荀子提出开源节流、节用裕民、礼义为富强之本的主张。

——摘编自韦政通《中国思想史》等

材料二:先秦之时,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甚少。汉武帝时,商贾虽可乘车,但所征税倍于常人,又以商人为主要对象征收财产税;将煮盐、冶铁视为国营事业,导致铁器物劣价昂,盐价亦高,且强迫人民购买,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民负担。公元前81年,昭帝诏有司问郡国所举贤良、文学,皆对“愿罢盐、铁、酒榷、均输官,毋与天下争利”。但这些经济统制措施,仍基本延续下去。

——摘编自《中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春秋战国时期与汉武帝时期的经济主张的不同。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春秋战国时期与汉武帝时期经济主张提出的历史背景。
2024-04-17更新 | 155次组卷 | 33卷引用:山东省桓台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孔子认为“立于礼”,才能向于善而至于仁,提出“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荀子主张“礼义教化”“化性起伪”,提出“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恶……,制法度,以矫饰人之情性而正之,以扰化人之情性而导之也。”两者(     
A.对人性的认识一致B.达仁至圣的途径相同
C.政治立场基本一致D.塑造人格的作用相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孔子提出“为政以德”,强调“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老子说:“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这反映出两者旨在(     
A.恢复稳定社会秩序B.变革人才选拔标准
C.迎合封建贵族诉求D.规范统治阶级行为
2023-11-16更新 | 229次组卷 | 2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西周分封制下,诸侯国君爵位由高到低称为公、侯、伯、子、男。楚国先祖在西周初被封以“子男之田”。春秋时期,楚国国君自称为王,称霸中原,争当华夏盟主,孔子编撰《春秋》,仍坚持称楚王为“楚子”。孔子此举目的是(     
A.实录历史事实B.提升周王权威
C.维护等级秩序D.强调文化差异
2023-06-10更新 | 9399次组卷 | 64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明德学校(山大附中实验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论语》记载,孔子的雅言仅用于《诗》《书》和《执礼》,孔子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主张。他“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由此可知,孔子的思想及实践(     
A.适应了社会现实的需要B.体现了一定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
C.注重借鉴外来思想成果D.兼具学术研究和政治统治双重功能
2023-06-02更新 | 490次组卷 | 26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第四中学2023届高三4月段测(二)历史试题
6 . 《礼记》中有“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道德经》中有“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墨子》中有”君臣不相爱,则不惠忠。父子不相爱,则不慈孝。兄弟不相爱,则不和调”。从中看出三者均主张(     
A.关注社会,倡导和谐B.具有民本思想
C.关注社会,倡导统一D.推行仁政理念
2022-09-27更新 | 228次组卷 | 16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2022届高三12月联合质量测评历史试题
7 . 孔子和老子、百家争鸣
(1)春秋:孔子和老子(礼崩乐坏,社会动荡)

派别

代表

主张

儒家

孔子

政治:仁者爱人,为政以德;秩序:__________
教育:创办_____,有教无类;文化:整理五经;
言论:《论语》

道家

老子

唯物论:道为本原,天人合一;
辩证法:事物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对立统一的矛盾;
政治主张:__________,小国寡民

(2)战国:百家争鸣(诸侯争霸,社会变革)

派别

代表

主张

性质

影响

儒家

孟子

人性本善,提倡“_____

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领域内的反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为新兴的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影响深远

荀子

人性本恶,隆__________

道家

庄子

崇尚逍遥自由

阴阳家

邹衍

五行之间相生相胜,是对自然界朴素的科学认识

墨家

墨子

代表平民,提倡__________、非攻,用人尚贤

法家

韩非子

主张法治,控制臣民,中央集权

2022-09-21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2023届山东省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有学者指出,先秦时期有包含士冠礼、士昏礼、乡射礼、公食大夫礼、特牲馈食礼等诸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礼仪,在内容与形式中贯通了尊卑、上下、长幼等伦理和政治、文化、教育宗教等观念,从而起到了维护秩序和制度的作用。该学者意在表明当时(     
A.神权政治色彩浓厚B.儒家学说地位上升
C.国家一体局面形成D.礼制与政治相结合
2022-08-05更新 | 1257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东省淄博第五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先秦时期,孔子认为“宽则得众”,老子认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这反映了先秦时期的思想家
A.认识到黎民百姓的重要性B.给予人民自由生存空间
C.注重规范统治者的行为D.以民为重强调民生关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老子说:“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卫灵公向孔子询问排兵布阵的方法,孔子回答说:“俎豆(古代盛肉食的器皿,用于祭祀。)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这反映出他们
A.主张维护西周礼乐制度B.迎合新兴地主政治诉求
C.反对诸侯不义攻伐战争D.关注民众生命与财产权
2022-03-17更新 | 831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