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孔子和老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汉晋时期有多种文本记载,帝尧之时,“天下太和,百姓无事”。有老者“击壤”而戏,围观者称颂帝尧。老者歌云:“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地而食,帝何德于我哉!”上述记载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最接近(       
A.孔子B.老子C.韩非D.墨子
2022-06-16更新 | 11780次组卷 | 75卷引用:重庆市万州区万州纯阳中学2023届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题(A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老子认为,“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孔子则说,“不学礼,无以立”,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反映出,当时他们
A.反思西周的礼乐文化B.迎合封建贵族政治诉求
C.主张维护夏商周制度D.得到统治者的积极支持
2021-06-13更新 | 16320次组卷 | 129卷引用:重庆市实验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谈及个人的政治抱负和所心仪的时代,孔子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下列各项中,与孔子“从周”相关的是( )
A.“封建亲戚,以蕃屏周”B.“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2022-06-14更新 | 8027次组卷 | 56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023·重庆·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弟子中不乏出身社会下层者。墨子则进一步主张以“匹夫徒步之士”为教育对象,以先行劳苦服役为入学条件。故《墨子》载:“翟以为虽不耕织乎,而功贤于耕织也。”这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     
A.儒家倡导人人平等B.劳动教育开始普及
C.墨家重视生产技艺D.平民阶层得到发展
2023-12-02更新 | 2593次组卷 | 21卷引用:2023年高考重庆历史真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孔子认为“身正”是为政者的重要品质,“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韩非子主张立法者“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他们这是倡导统治者
A.推行仁政B.以法治国C.规范行为D.监督民众
2021-09-12更新 | 5559次组卷 | 72卷引用:重庆市忠县中学2022-2023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023·山东青岛·一模
6 . 孔子说:“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韩非子说:“今轻刑罚,民必易之。犯而不诛,是驱国而弃之也;犯而诛之,是为民设陷也……则可谓伤民矣!”这表明两者(     
A.重视民众的治理B.轻罪重刑的策略
C.外儒内法的思想D.以刑辅德的理念
7 . “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
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
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
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
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
2018-06-09更新 | 9332次组卷 | 137卷引用:重庆市普通高中2019-2020学年(高二)学业水平合格性模拟考历史试题
22-23高三上·陕西渭南·开学考试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如表为孔子的一些经济思想。由此可见,这些思想的基本要义是(     
治民观赋税观节俭观生态观诚信观货值观
居敬行简敛从其薄宁简毋奢取物有节无信不立待贾而沽
A.天下为公B.以民为本C.克己复礼D.中庸之道
2022-08-27更新 | 1824次组卷 | 21卷引用:2023年高考重庆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表明孔子
A.主张严格社会等级B.重视社会道德构建
C.认同社会贫富分化D.反对百姓追求富裕
2019-06-21更新 | 4921次组卷 | 74卷引用:重庆市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10 . 文化的发展反映了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上取得如此辉煌瞩目的成就的原因,不能简单归结为这一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导致的政治、经济的深刻变革,更为重要的一点是作为这一时期学术思想文化的创造主体——刚刚以独立姿态登上历史舞台的知识分子,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自觉担当起拯救苍生的历史重任,重新构建未来社会的理想蓝图。

——摘编自周金华《从“百家争鸣”看春秋战国知识分子的个性解放》

材料二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小国寡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道德经》

王……省刑罚,薄赋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父兄,出以事其长。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孟子·梁惠王上》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废先王之教”“以法为教”。“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

——《韩非子》

材料三   “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代。诸子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形态,后来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工作。

——摘编自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作者认为“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上取得如此辉煌瞩目的成就的原因”。
(2)概括材料二涉及思想家所包含的主要思想。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百家争鸣”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