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孔子和老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之间,关于经济问题的广泛讨论,成为当时“百家争鸣”的重要内容。各学派都较为完整地提出了对经济问题的看法和主张……如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孔子主张足食与藏富于民,并指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荀子提出开源节流、节用裕民、礼义为富强之本的主张。

——摘编自韦政通《中国思想史》等

材料二:先秦之时,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甚少。汉武帝时,商贾虽可乘车,但所征税倍于常人,又以商人为主要对象征收财产税;将煮盐、冶铁视为国营事业,导致铁器物劣价昂,盐价亦高,且强迫人民购买,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民负担。公元前81年,昭帝诏有司问郡国所举贤良、文学,皆对“愿罢盐、铁、酒榷、均输官,毋与天下争利”。但这些经济统制措施,仍基本延续下去。

——摘编自《中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春秋战国时期与汉武帝时期的经济主张的不同。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春秋战国时期与汉武帝时期经济主张提出的历史背景。
2024-04-17更新 | 116次组卷 | 33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云天化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下列言论与学派对应不正确的是(       

A.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道家B.治国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法家
C.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儒家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墨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意思是能忍受委屈的则能自我保全,能弯曲的必能伸直;低洼之地反能有所蓄积,陈旧之物反能便于更新;少取则可多获,纷繁则会迷乱。其思想最有可能出自(     
A.《论语》B.《道德经》C.《韩非子·五蠹》D.《孟子》
2024-02-18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第一中学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A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汉书·艺文志》将某一学派的主要特征概括为:“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下列选项中,属于该学派主张的是(     
A.严刑峻法,中央集权B.福祸相依,得失相伴
C.为政以德,施行仁政D.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2024-01-27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第一中学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B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5 . 德国学者卡尔·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第一次把公元前500年前后,人类文化突破的时代称之为轴心时代。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古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老子、孔子等。下列主张属于孔子的是(     
A.“道法自然”B.“相生相胜”C.“为政以德”D.“明法审令”
2024-01-23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保山市、文山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下图中的四位思想家追求的共同理想是(     
A.怀仁义以相接B.清静,无作为
C.封建中央集权D.重建社会秩序
2024-01-17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以为核心,主张为政以德。《论语》记载: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孔子认为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又主张统治者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孟子将孔子的仁爱理论发展为仁政的政治统治理念,主张将礼乐教化渗透于人民的日常生活中。

认为统治者要在纷争的战乱中取得胜利,不能单纯地凭借武力征讨,最关键的是实现民心的归向和支持。统治者要想获得民心,则必使百姓有恒产。孟子提出了大农业的概念,将林、牧、副、渔都纳入民生的范畴进行综合发展。

材料二   管子将人民对粮食的依赖性上升到国家的层面,统治者要实现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统治的巩固,那么就必须保证人民无口腹之忧。管子对农业生产条件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将土壤及其产物分为九十种,建议当地生产者因地制宜,发展生产。商鞅大力实施其农战思想。在他看来,国家之强弱的关键在于粮食的多寡。商鞅将农业和战争紧密结合,以农养战,以战促农,把全国大部分劳动力都束缚在土地上,使其成为耕作者,从事农业生产,提高粮食产量。农民平时生产,战时则从戎打仗。为配合农战的顺利推行,他还提出限制人口流动,限制士大夫所养食客数量。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向德富、赵川《先秦儒法两家重农思想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儒家和法家重农思想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法家重农思想的影响。
8 .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它因时而变,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

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说:“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当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

(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核心思想。
(2)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它对儒学的地位有何影响?为此,汉武帝在教育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3)据材料三指出朱熹的政治主张是什么?他又提出怎样的认识论?
2024-01-06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理科)期末历史试题
9 . 春秋时期,提出“仁”与“义”的学说,主张在人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的思想家是(     
A.老子B.孔子C.孟子D.庄子
2023-12-20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腾冲县猴桥镇民族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春秋时期,有一位思想家认为:“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如难和易、长和短、前和后,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位思想家是(     
A.老子B.孔子C.墨子D.韩非
2023-12-16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腾冲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九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