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孔子和老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先秦时期,孔子、孟子先后周游列国,游说诸侯,分别倡导德治和仁政,但都无功而返。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儒学漠视民众切身利益B.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C.儒学不能迎合现实需求D.法家学派刻意抵制
2024-01-30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部分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春秋战国时期,处于“礼崩乐坏”的时代背景之下,重建“大一统”的社会秩序,成为摆在诸子百家面前的切实问题。孔子创建儒家学派,以复归西周礼乐文明,重构社会“大一统”统治秩序为毕生追求。孔子援仁入礼,根据时势改造西周礼乐文明,使其焕发新的活力;孔子创办私学教育,将“大一统”的思想诉求熔铸于君子人格的培养与塑造之中;孔子整理典籍,修订《春秋》,将“大一统”的政治思想寄寓其中。

——摘编自叶晓庆《先秦诸子“大一统”学术思想论略》

材料二   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第一次把进化论引入社会历史,孔子被尊奉为托古改制的改革家, “孔子拨乱升平,托文王以行君主之仁政,尤注意太平,托尧舜以行民主之太平。”外来的进化论使传统的儒术有了全新的意义,而传统的儒术又使外来的进化论取得了中国的形式。维新派的观念同西方的进化论联为一体,带来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一次革命,使一批批中国人接受了进化论思想,一批批传统士人转化为具有近代意识的知识分子。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中华民族及其文化之所以具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量,历经千年各种内忧外患而终于能够保存、延续和发扬光大,与孔子仁学结构的长处也大有关系。仁学中的人格理想,经世致用的理性态度,积极进取的实践精神,为民请命、舍身求法的责任担当……都曾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感染、教育、熏陶了不少仁人志士。

——摘编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1)根据材料一,归纳孔子为重建“大一统”的社会秩序所做的努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思想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一位历史人物及其贡献,阐述孔子思想对后人的“感染、教育、熏陶”价值。
参考示例:19世纪末,民族危机加剧,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掀起了旨在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运动,康有为的革新主张和行动折射出仁学中积极进取的实践精神。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时代社会剧烈变动,各派政治力量大分化大改组,社会中不尽如人意的弊端暴露无遗,思想家们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出于对现实的不满,他们不是向前看而是向后看,复古与怀旧成为一股思潮,孔子便是这种思潮的代表。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汉初奉行黄老思想,无为而治,最大的贡献是培养国力,但不适合于统一大帝国的治理。为了从意识形态方面维护中央集权体制,汉武帝采纳儒家出身的官僚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   当历史向前演进,有识之士不能不想到,本土思想与佛教相比,自身有一些弱点、不足,例如.佛教讲祖统,禅宗最讲祖师法裔继承关系,而中国儒家没有这样的统绪。中国儒家谈“人道”,着重于人的道德实践,但缺少应有的抽象哲学理论。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提出的“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有哪些,分析其思想遭到冷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治国思想变化的原因,并简要评价这一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家思想存在的缺陷,儒学家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4 . 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孔子在此强调的治国理念是(     
A.以刑罚威慑民众,使其不犯罪B.以德引导民众,以礼规范民众
C.统治者应多管齐下,恩威并施D.用道德和刑罚约束民众行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孔子提出“为政以德”,强调“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老子说:“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这反映出两者旨在(     
A.恢复稳定社会秩序B.变革人才选拔标准
C.迎合封建贵族诉求D.规范统治阶级行为
2023-11-16更新 | 229次组卷 | 21卷引用:广西玉林市北流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春秋晚期,儒家孔子主张“克己复礼”,恢复西周礼乐制度,道家老子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甚至退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二者的上述主张旨在(       
A.创立学术派别B.恢复天子权威
C.重建社会秩序D.反映民众心声
2023-11-13更新 | 85次组卷 | 3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儒家思想在我国历史上有重要的地位。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汉史学家班固所撰《汉书·古今人表》中的部分人物及相应等级

材料二   某老师根据儒家思想发展的历程,绘制了下图(图):


(1)根据材料一表提供的信息,指出儒家思想的基本主张,并说明理由。
(2)从材料二图四个序号中选取一个序号,说明此时儒家思想所处的地位,并分析原因。
2023-11-10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示范性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合调研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春秋战国时期创私学、兴教育最有成绩的是孔子,相传他“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下列思想中,与这一成绩的取得关系最密切的是(     
A.“道法自然”B.“相生相胜”C.“格物致知”D.“有教无类”
2023-09-09更新 | 526次组卷 | 16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民族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孔子至老年仍到处奔走宣扬礼乐之治,五十一岁时才开始在鲁国做官,可惜并未得到重用。从五十四岁到六十八岁,他又在外漂泊十四载。其间,孔子在各诸侯国一直积极求仕,推广礼乐文化,然而总是事与愿违。这反映出当时(     
A.孔子的思想严重脱离社会现实B.儒学社会影响极其有限
C.儒学不适应社会形势发展需要D.儒家思想正统地位丧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中华文化重视以人为本。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种“仁者爱人”的思想体现在政治伦理上就是民本思想。下列项中,反映孔子民本思想的是(     
A.无为而治B.“相生相胜”C.反对苛政D.“兼爱”“非攻”
2023-07-10更新 | 3112次组卷 | 36卷引用:广西柳州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