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980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中世纪时,西欧社会下层往往认为教育是浪费时间和金钱的,不愿意去为了受教育而占用劳作时间。然而,16世纪以来,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受教育的阶层扩大了。这一变化反映了英国(       
A.资产阶级革命高涨B.近代自然科学兴起
C.启蒙思想广泛传播D.教育平民化的趋势
今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押题卷历史试题
2 . 新兴经济体是21世纪初在世界政治经济中出现的一个新词。“金砖四国”“基础四国”“新钻十一国”等这些新词所指的国家都是与新兴经济体有关的发展中国家。据此推知,新兴经济体的崛起(       
A.实现了南北经济合作B.加速了多极化发展方向
C.改变了世界经济中心D.加剧了经济发展不平衡
今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押题卷历史试题
3 . 明代巡抚初为中央所派监察地方的官员,事毕还朝。明中后期,巡抚已经“总领一方,凌驾三司”,职权扩大到军政、民政各项事务。朝廷也逐渐允许巡抚开府建衙常驻地方。这一变化反映了(       
A.巡抚职能由监察转向行政B.地方政府权力扩大
C.巡抚对地方的监察力增强D.中央集权受到威胁
今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押题卷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圩镇是中国特有的经济现象,历史上它对于推动商品经济发展、沟通各地经济联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挥了巨大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广西多山,交通不便,清代前期,广西圩镇大多濒河而建,越靠近河流两岸,圩市越多。19世纪80年代后,广西被迫对外开埠通商,龙州、梧州、南宁相继成为通商口岸,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产品通过轮船大量运输到广西各地销售,广西各地的土特产品也通过轮船运销到世界各地。随着轮船运输的增多、木帆船使用的减少,决定圩镇地位的关键因素在于是否具有优越的船舶停靠条件和深广的市场腹地。民国时期,广西公路运输业兴起,随着公路网的出现,圩镇排布有向陆路交通线转移的趋势。但在近代广西公路、铁路运输形式出现较晚,发展时间短、路况差、车辆少、运费昂贵,一般平民难以使用,以致“广西之商品仍十九惟航运是赖”。

——刘文俊:《广西近代圩镇分布特点对发展流域经济的启示》

材料二   刘圩镇位于广西首府南宁市近郊,位于101103省道交汇处,是链接南横(南宁—横县)、南灵(南宁—灵山)、邕浦(邕宁—合浦)等交通要道的枢纽,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和保障。刘圩镇自古以来就有兴儒学重教育的传统,文化积淀深厚,素有“文化之乡”的美称;还有享誉区内外的“刘圩香芋”“刘圩香米”等名优特产,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的独特优势和巨大潜力。党的十九大以来,刘圩镇政府出台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各部门积极支持配合,加大乡村旅游投资力度。目前,全镇以桑蚕、蘑菇、香米等“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已经初具规模。依托刘圩镇斑山书院举办诗词创作、诗词竞赛、书画展览等一系列文化活动,以传承刘圩的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扩大刘圩的文化影响力。

——黄璐:《乡村振兴战略下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开发研究——以广西南宁刘圩镇为例》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代至近代广西圩镇分布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圩镇的发展成就并说明原因。
今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押题卷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两税法是以资产和田亩来征收户税和地税,根据田亩多寡为依据,田产多者多征税,反之少纳税。户税依据资产来征税,不过资产与土地联系紧密,所以“户税只是依据土地征税的变象”。据此可知,两税法(       
A.减轻了百姓徭役负担B.改变了资产为主的标准
C.抑制了地主土地兼并D.适应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今日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押题卷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元代,汉族移民沿着交通线深入云南,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随之在云南得到推广。《元史•食货》记载,云南行省纳粮曾高达27万余石,远超同期的辽阳、四川、陕西等行省。据此可知,元代(       
A.移民是云南发展的首要因素B.因地制宜模式收效明显
C.边疆与内地一体化趋势加强D.南北经济发展差距拉大
今日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押题卷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1875—1877年清政府为塞防共投入4200万两,年均1400万两,1885—1894年10年间北洋水师的经费约2300万两,年均229万两,仅为塞防年度投入的六分之一。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沿海的重要性不如西北地区B.政治腐败状态日渐加剧
C.洋务运动实现了海防现代化D.清政府对海防认识不足
今日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押题卷历史试题
8 . 宋代城市空间较前代有了较大扩展,“打墙侵街”“接檐造舍”随处可见,商铺建筑发展迅速。商业市场也有新的发展,形成了城市、镇市、草市(或墟市)三级金字塔形结构。这表明宋代(       
A.城市治安较为混乱B.坊市结构荡然无存
C.商品市场相当活跃D.商品经济体制形成
今日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押题卷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1925年4月30日中共中央通告指出:“在秘密行动之下,本党的印刷物传布到党的群众和深入党外的群众中去,是非常重要的工作,等于人身上的血脉,血脉之流滞,影响于人的生死。”由此可见,此时的中国共产党(       
A.面对复杂凶险的革命形势B.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C.认识到农民力量的重要性D.坚持践行俄国的革命道路
今日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押题卷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经济政策推行之初,党内外很多人都质疑:恢复市场、商品自由贸易等措施,会不会导致资本主义复辟?会不会冲击社会主义?列宁清醒地意识到存在这样的危险,他指出,新经济政策的实质主要是:(1)国家掌握土地;(2)也掌握生产资料方面的一切命脉(运输等等);(3)小生产领域中的贸易自由;(4)在吸收私人资本(租让和合营公司)意义上的国家资本主义。

——摘自刘军等《关于列宁新经济政策的三大误读与正解》

材料二   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宏伟的五年计划。欧洲大多数人士认为,这一计划是不切实际的,注定要失败的。然而,30年代初期,大多数观察家意识到,改变前俄罗斯帝国的政治和社会的剧变是世界上发生的大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建立是对自由社会的价值和制度的挑战,并且似乎表明了它作为社会和政策体系的可行性,甚至部分追求进步的人们,奏响了一曲访苏交响曲。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宁回应党内相关质疑的依据,并简述新经济政策实施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人士对“苏联模式”态度转变的原因。
今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押题卷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