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341 道试题

1 . 中国的红色革命始于嘉兴的一条船,这条船到过井冈山,到过遵义,到过泸定桥,从辽沈划到了平津,从西柏坡划到了天安门,最终染红了整个中国。

1.将下列历史事件与其意义相匹配。(     
A.遵义会议                    B.七届二中全会             C.新中国成立
事件意义
(1)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2)为党夺取全国胜利和建设新中国,作了政治上和思想上的准备
(3)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2.中国共产党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有(     )(双选)
A.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B.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
C.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D.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陈独秀任书记
3.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思想,是在(     )(单选)
A.中共三大B.八七会议C.遵义会议D.古田会议
4.从中心城市暴动到向农村进军,是中国革命具有转折意义的新变化。这个变化始于(     )(单选)
A.中共二大上海召开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
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D.红军三大主力长征胜利
5.抗日战争时期,针对国内存在的“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毛泽东在延安发表了一篇演讲,论证了上述认识的错误,这篇演讲是(     )(单选)
A.《论联合政府》B.《论持久战》
C.《论十大关系》D.《论人民民主专政》
6.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八路军取得的军事胜利有(     )(双选)
A.淞沪会战B.平型关大捷C.徐州会战D.百团大战
7.解放战争中基本上摧毁国民党主要军事力量,为中国革命在全国胜利奠定基础的是(     )(单选)
A.孟良崮战役胜利B.千里跃进大别山
C.战略决战的胜利D.百万雄师过大江
8.它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是新中国建立初期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国家根本大法,是“中国历史上首创的临时宪法”。“它”是指(     )(单选)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昨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青浦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2 . 1923—1932年间,日本作家村松梢风(以下简称“村松”)曾多次到访中国。1924年他发表的小说《魔都》,不经意间发明了“魔都”这一上海的代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3年村松首次抵沪后的撰文中,上海洋人遍地,有着“斑斓多彩的颜色,喧嚣鼎沸的人声”,繁华超过东京;但“踏进它的内部”便能发现此地“猖獗着所有的犯罪行为”。

1.材料一描述的上海都市景象,其出现时间当不早于(     )(单选)
A.清军入关B.康乾盛世C.上海开埠D.抗战爆发

材料二   日本人在沪所办报纸《大陆新报》从1943年7月起举办以“归还租界与今后的上海”为题的系列研讨。其中讨论的题目有“再建上海的觉悟——一扫‘魔都’的恶名”等。20世纪中叶以后,上海“魔都”一称逐渐销声匿迹。

材料三   “魔都”一词至20世纪80年代又逐渐重新回归公众舆论视野,如1986年日本方面出版《上海魔都文学》,90年代推出相关动画剧集中亦称上海为“魔都”等,都表现出了对“魔都”一词的“再用”。21世纪初,“魔都”一词开始在中文互联网上流行。

材料四   学者熊月之在《魔都上海的魔力与魔性》一书中认为:“魔都”的魔力,即上海行为文化,包括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交往方式;魔性,即观念文化或曰精神文化。同时,“魔都”上海这一国际都市的形成,也不是人为事先设计、规划的结果,而是在社会演进中逐渐形成的。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你如何理解材料四关于“魔都”内涵及其变迁的论述?
昨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青浦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3 . 小鑫在阅读历史杂志时看到:“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形成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并在数千年来屹立在世界的东方,都与中国文化的传统、中国文明的多源性有密切关系。” 小鑫试图进行进一步探究“中华民族经久不衰的生命力”。

1.针对“统一”,小鑫知道中国古代第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是(     )(单选)
A.周朝B.秦朝C.汉朝D.唐朝
2.中国文化中很多成语往往都涉及到历史典故。小鑫在探究“走马观花”、   “金榜题名”这些成语时,与下列哪项制度有关(     )(单选)
A.察举制B.三省六部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3.小鑫认为,中华民族经久不衰的生命力也来自于源远流长的学术文化。小鑫制作了一条时间轴,请帮助他完成相应时空的配对 (相应序号填写字母)
A.程朱理学                  B.心学                    C.孔子
D.《黄帝内经》            E.韩非                    F.《农书》

4.如果从“多源”角度来看,小鑫认为中华民族是经过长期民族交流、融合而形成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有过一次较为深入的民族融合进程,按照小鑫的格式协助他完成资料卡
事件名称(全称):①____
措施:1.自平城迁都至②____;2.鼓励胡汉通婚;3.改汉姓、说汉语……
影响:促进了北魏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③____。
举一反三——列举一件我国古代促进民族交流交往的史事:1.汉朝昭君出塞;2.④____;3……
5.根据探究,小鑫认为“多源和一统的格局,此二者铸就了中华民族经久不衰的生命力”。从“多源”和“一统”的角度出发,谈谈你对小鑫所得结论的理解。
7日内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敬业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以日期命名时事,是历史概念的重要来源,镌刻着深刻的时代烙印。以下是小黄同学在搜集“历史上的今天”相关资料时,找到一些以日期命名的史事:

①“八·一三事变”   ②“七七事变”   ③“九·一八事变”   ④“一二·九运动”

1.请按照发生时的时序先后,对上述史事排序(     )(单选)
A.③①②④B.③④①②C.③④②①D.③①④②
2.请将下列历史评说与史事一一对应(填写字母)。
A. “八·一三事变” B. “七七事变”   C. “九·一八事变”   D. “一二·九运动”
(1)中国全民族抗战由此开始                                                       
(2)中国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                                                       
(3)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高潮               
(4)国民政府奋起反抗,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     
3.请依据以上史事提炼一个主题

自邮票问世以来,举凡政治的、经济的、科学的、文化的、军事的重大事件等,几乎在邮票上都有反映,故人们称邮票是“连续不断的历史记录”和“微型博物馆”,在历史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以下是小黄同学收集的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发行的三枚邮票。

4.请指出上述纪念邮票中的“双十节”、“八一五”和“双十二”分别代表的历史事件。
5.请依据邮票上的日期或主题,判断上述三枚邮票发行的具体年份。
① A.1945年                 B. 1946年                 C. 1948年                 D. 1949年
② A.1945年                 B. 1946年                 C. 1948年                 D. 1949年
③ A.1945年                 B. 1946年                 C. 1948年                 D. 1949年
6.请提炼三枚邮票所反映的时代主题。
7.完成时间轴的填写:_____(本题等级考考生不做)

7日内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敬业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课后,等级班学生对“近代中国政治转轨”专题颇感兴趣,并尝试通过以下环节进行探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环节一:借助时间轴简单梳理近代中国大事记

材料一:

A.八国联军侵华 B.洋务运动开启 C.戊戌变法改制 D.辛亥革命爆发

1.将上述字母所示历史事件填入时间轴中对应的横线处。(填涂字母)   
____; ②____; ④_____; ③_____

环节二:补充19世纪50至60年代的史料

材料二:自广西用兵以来,奏报军饷及各省截流筹解,已至二千九百六十三万两,各省地丁、盐课以及关税、捐输,无不日形支绌。

——(清)《文宗实录》卷97

自军兴以来,各省丁潜等款,纷纷奏留,供本省军需,于是户部之权日轻,疆臣之权日重。

—— (清)曾国藩《江西牙厘请照旧经收折》(1864 年)

注:《文宗实录》起自道光三十年(1850) 正月,止于咸丰十一年(1861) 七月

2.材料二反映了清朝政治和权力结构出现怎样的现象?   结合材料二及所学,分析导致此现象的原因。
7日内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敬业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思想解放中产生代表人物,社会变革造就领袖人物并形成重要成果。

材料一   如果同一个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个机关行使这三种 权力,即制定法律权、执行公共决议和裁判私人犯罪或争讼权,则一切便完了。

材料二   在这个国度(“黄金国”)里,人们自由自在,丰衣足食,既不会遭受迫害,又无牢狱之虞,这里有高耸入云的现代化建筑,也有摆满数学和物理实验仪器的科学馆。国王英明有作为,民众和睦相处。

材料三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1)请完成以下表格(每空填一项即可)
代表人物领袖人物重要成果
文艺复兴但丁英国革命克伦威尔《②》
宗教改革美国独立战争华盛顿《 ③ 宣言》
启蒙运动洛克法国大革命罗伯斯庇尔《 ④ 宣言》
美国内战《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2)请判断材料主张各出自哪一位法国启蒙思想家,并分别概括他的政治主张。
(3)启蒙运动被称为第二次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请写出启蒙运动的影响。
(4)对思想解放与社会变革的关系,你怎么看?
7日内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闵行分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第67页

材料二   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在19世纪30年代考察了工业革命中的英国曼彻斯特(棉纺织业中心)后,留下精彩评论:“这些巨大的建筑物,高耸于人们的住所之上,隔绝了空气和阳光;它们像不散的浓雾一样包裹着着人们。城市的这一边住的是奴隶,那一边住的是老爷;那一边属于富裕的少数人,这一边属于贫穷的绝大多数人……这里人性获得了最为充分也最为野蛮的发展;这里创造了文明的奇迹,文明之人却几乎沦回野蛮人的境地。从这里肮脏的下水道里却流出了足赤的黄金”。

(1)完成以下展板内容。

(2)托克维尔对工业革命时的曼彻斯特有什么印象?举例文中的关键词并说明理由。
(3)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工业文明兴盛”的看法。
7日内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闵行分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回忆录中的五四运动

今年适逢五四运动爆发105周年,某校开展了题为“回望五四”的纪念活动,激发了小明同学通过查阅亲历者回忆录展开探究的热情。

(一)回忆录中的五四概况

材料一:3日那一天,邵飘萍到北大作报告,说是山东问题已经失败……当场议决在第二天联合各学校发动(游行)。做了3000多面旗子,并且推我写了五四运动宣言,送到印刷所印刷了5万份。

——五四运动亲历者罗家伦《北京大学与五四运动》

材料二:1919年5月4日早晨,北京各校学生按计划在天安门广场集会,约计有3000余人,游行队伍到了东交民巷,使馆区军警林立,如临大敌。于是出东交民巷,直奔赵家楼卖国贼曹汝霖家。我们翻窗跳入,……后来又在室内点燃起大火,军警说我们杀人放火,随即开始捕人。

——摘编自五四运动亲历者许德珩《回忆五四运动》

(1)若探究“山东问题”的由来,我们应该重点关注的史事有(          )(双选)
A.辛亥革命B.瓜分中国的狂潮
C.华盛顿会议D.“中日民四条约”

(2)依据上述材料,帮助小明同学完善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及当日学生运动的概况。

(3)在罗家伦撰写的“五四运动宣言”中,最有可能提出(       )(单选)
A.外争国权,内惩国贼B.打倒列强,除军阀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D.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4)“山东问题已经失败”意指(       )(单选)
A.甲午战争日军占领威海卫B.巴黎和会拒绝讨论山东问题
C.袁世凯同意日本占有山东D.巴黎和会拒绝中国正义要求

(二)回忆录中的五四疑云

在数量众多的回忆录中,小明同学发现对五四运动的细节记载存在多处分歧。

材料三:匡互生从西院窗口将铁栅扭弯了两根,打开一个缺口,他从缺口爬进去,打开了大门。

——五四运动亲历者夏明钢《五四运动亲历记》

材料四:我身材较高,就踩在匡互生的肩上,打破天窗,第一批跳入曹贼院中。

——五四运动亲历者陈荩民《回忆我在五四运动的战斗行列里》

材料五:后来打破了一个短墙的窗子,大家爬进去。首先进去的,据我眼睛所看见的,乃是北大的蔡镇瀛,一个预科的学生和高等工业学校一个姓水的。

——五四运动亲历者罗家伦《北京大学与五四运动》

(5)依据上述三则材料,指出对五四运动的细节记载存在什么分歧?
(6)同是五四的亲历者,导致其记载分歧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三)探寻五四历史真相

(7)为了尽可能还原五四运动的细节真相,小明同学可以采取怎样的探究方法?
7日内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变革与创新

变革与创新是历史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重要原因。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在历史进程中因时而变,逐步发展。

(1)请将上述中央机构示意图与下列的朝代相对应。(填字母)
①秦朝:             ②汉朝:          ③唐朝:          ④明朝:      
(2)上述结构图中都有一个共同角色E,E处应填      (填空);从E与其它机构的关系中可以看出古代中国呈现的显著制度特征是(        )(单选)
A.君主专制B.中央集权C.民族自治D.世卿世禄

近代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仁人志士求变求新,为改造社会积极探索。

(3)请将以上近代历史人物与其改造社会的主张相匹配。(填字母)
历史人物求变求新的主张
     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宪法,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
     况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
     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
(4)依据上述材料,以上四位历史人物的求新求变主张有何异同?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砥砺前行、改革创新,成就瞩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改革创新的重大事件

序号年份事件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
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颁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6 年对农业、 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1978 年小岗村率先实行包产到户,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随后在全国各地推广
1992 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目标
(5)从上表②—⑤中任选一件事,参照示例,说明变革创新如何推动了社会进步。
示例: ①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
7日内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图片中的亚非拉历史

图片蕴含丰富的历史信息,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某校准备举办“图片中的亚非拉历史”主题展,由历史社团学生布展,并安排学习活动。

展厅一:古代亚非拉

(1)请将本展厅中的下列图片,与世界地图所示的亚非拉文明区域相匹配。(填字母)

A.敦煌莫高窟壁画里的曲辕犁B. 玛雅波南帕克神庙壁画

C.即将到达廷巴克图的商队D.《摩诃婆罗多》插画

展厅二:近现代亚非拉

(2)请依据展厅二图片中蕴含的历史信息,将其分别与合适的主题词对应。(填字母)

A.英国殖民者在非洲的野心B.桑地诺在尼加拉瓜领导抗美斗争C. 孟尼利克二世,在阿杜瓦战役中 D.埃及人民庆祝收回苏伊士运河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和新兴国家的发展(       

展厅三:当代亚非拉

(3)展厅三图片反映的史事,叙述正确的有:当代亚非拉地区(       )(双选)

A.20世纪80年代,饥饿的非洲儿童

B.“复兴号”与“和谐号”相会瞬间

C.吉隆坡街道
A.民族独立还任重道远B.现代化建设成就较显著
C.大部分已是发达国家D.面临和平与发展的任务
(4)结合以上图片信息和所学,概述亚非拉在不同时段的发展特征。
7日内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