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孔子和老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1 . 孔子明确地提出他所要培养的“志士”的标准是:“行己有耻,始于国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其核心是强调了将个人价值与社会紧密相连。苏格拉底也曾说道:“我若想要影响政治,那么是我一个人参与政治的力量强大一些呢,还是我所培养的人都参与政事的影响大些呢?”综上,他们都强调的重要育才理念是(     
A.德才兼备B.理性至上C.人本主义D.入世情怀
2024-05-21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第八中学高三下学期强化考试(四)历史试卷
2 . 孔子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子主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墨子主张“节俭”,这说明他们都主张(     
A.倡导社会和谐与秩序B.强调道德规范和个人品德
C.推崇节俭和反对奢侈D.提倡无为而治的政治理念
2024-05-17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九龙坡区高三下第三次学业质量抽调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之间,关于经济问题的广泛讨论,成为当时“百家争鸣”的重要内容。各学派都较为完整地提出了对经济问题的看法和主张……如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孔子主张足食与藏富于民,并指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荀子提出开源节流、节用裕民、礼义为富强之本的主张。

——摘编自韦政通《中国思想史》等

材料二:先秦之时,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甚少。汉武帝时,商贾虽可乘车,但所征税倍于常人,又以商人为主要对象征收财产税;将煮盐、冶铁视为国营事业,导致铁器物劣价昂,盐价亦高,且强迫人民购买,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民负担。公元前81年,昭帝诏有司问郡国所举贤良、文学,皆对“愿罢盐、铁、酒榷、均输官,毋与天下争利”。但这些经济统制措施,仍基本延续下去。

——摘编自《中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春秋战国时期与汉武帝时期的经济主张的不同。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春秋战国时期与汉武帝时期经济主张提出的历史背景。
2024-04-17更新 | 149次组卷 | 33卷引用:重庆市第七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学界普遍认为,《管子》是托名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管仲的一部思想巨著,大致成书于战国到西汉这段时间。以下为其部分内容摘录,由此可知,《管子》一书(     
“天道之数,至则反,盛则衰。”《管子·重令》
“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管子·霸言》
“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管子·明法》
A.集成了诸子思想之精要B.提出了天人感应学说
C.反映了大一统的时代趋势D.系统阐述了法家治国思想
2024-04-09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黔江民族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文明数千年来一脉相承,既有其一以贯之的核心内核传承延续,也有与时俱进、不断鼎新的新要素持续融入。2023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阐明中华文明的连续性时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而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体现在中华文明标志性要素的传承与发展。

摘编自叶坦《中华文明连续性考察基于以民为本理念的新视角》

结合中国古代史所学知识,任选一种“中华文明标志性要素”,自拟观点,对中华文明的连续性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阐述充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不见可欲,使心不乱……为无为,则无不治”。这段话反映思想家的主张是(  )
A.无为而治B.小国寡民C.朴素的辩证法D.崇尚自然
2023-11-11更新 | 38次组卷 | 23卷引用:重庆市朝阳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2-23高二下·黑龙江齐齐哈尔·期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孔子重视仁德在治国中的作用,曾说“子为政,延用条?子欲善,而民善矣”;老子认为“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两者对仁王之治的认识反映了(     
A.儒道思想趋同B.政治理念的相通性
C.社会秩序混乱D.阶级立场的差异性
2023-07-18更新 | 140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年高考重庆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下列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中,提出“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的是(     
A.墨子B.老子C.荀子D.韩非子
9 . 春秋时期,孔子把“重民”“恤民为德”的主张,发展成以“仁”为核心的政治思想。到了战国时期,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仁政主张。明清时期,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对君主专制的抨击,无一不体现“仁”的内核。这些思想(     
A.维护了人民权利B.发展了民主政治
C.改善了君民关系D.体现了民本思想
10 . 《论语》记载,孔子的雅言仅用于《诗》《书》和《执礼》,孔子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主张。他“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由此可知,孔子的思想及实践(     
A.适应了社会现实的需要B.体现了一定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
C.注重借鉴外来思想成果D.兼具学术研究和政治统治双重功能
2023-06-02更新 | 481次组卷 | 26卷引用:重庆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备考训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