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孔子和老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孔子门人及其后学者均推尊孔子。门人中以子贡为代表,他对孔子赞美备至,奉如天人……墨家对于儒家学说非议颇多,批评孔子的“述而不作”,主张“述而且作”,批评孔子和儒家的繁琐礼仪。……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对孔子个人颇为尊重,但他认为孔子学说不合时宜。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先秦时期对孔子的评价及当时的文化背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统治者对孔子的态度。

材料二   根据西方学者的研究,从世界经济发展史的规模看,15世纪(明中叶)到1820年,中国是世界经济发达的国家。1750年,中国工业产值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32﹪,而全欧仅占23﹪;直到1820年,中国的GDP仍占世界总量的32.4﹪,居世界第一位。在1750年,中西方的差距并不大;到了1850年,双方的差距不啻天壤之别。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经济总量长期居世界第一位的中国没有成长为世界经济的中心?并概括推动1750~1850西方文明突飞猛进的因素。
2024-05-15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统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孔子希望通过仁爱的方式恢复宗法制度下的身份等级秩序;自董仲舒始,儒学采用阴阳五行学说为儒家伦理纲常赋予神秘色彩;宋明理学则将儒学提升到哲学的高度。由此,你认为如下观点中更为准确的是(     
A.儒学的演变与时代发展需求紧密相关
B.儒学的产生来源于中央集权相应需求
C.儒学的发展与人们认知进步紧密相关
D.儒学影响因自身内涵不断丰富而深远
2024-04-24更新 | 192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部分区高三质量调查(二)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礼乐文化在森秋以前一直占主流,春秋季世崩坏,周天子大权旁落。孔子作为三代文化的继往开来者,以复兴礼乐为己任,一方面“述旧”,继承三代礼乐文化; 另一方面因革损益,创立“仁学”,建立仁、礼合一学说,纳仁入礼,将三代文化提升到哲学高度。由孔子开创的儒学。不但在“轴心时代”确立了显学地位,而且在两千多年的中国文化大流中一直占据主流地位,影响十分深远。 为适应文化下移,孔子公开收徒讲学,提出 “有教无类”主张。相传孔子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晚年修订六经,使三代文化得以流传后世。

——摘编自宋云生《论孔子对三代文化的继承与提升》

材料二 欧洲启蒙运动时期, 正当法国进步思想家们从旧的神人关系向新的人人关系过渡,而急切寻求新的思想、新的视野的时候, 中国文化恰恰被传教士们介绍过来,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文化开始了对法国的传播, 为启蒙思想家们在政治上反对专制和特权,在思想上反对宗教神学,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料和极其有力的思想武器。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中通过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中便引用过孔子的格言“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搞编自吴星杰《中法文化交流与儒学在法国的传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孔子在中华文化发展方面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华文化传入欧洲的原因及其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时代社会剧烈变动,各派政治力量大分化大改组,社会中不尽如人意的弊端暴露无遗,思想家们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出于对现实的不满,他们不是向前看而是向后看,复古与怀旧成为一股思潮,孔子便是这种思潮的代表。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汉初奉行黄老思想,无为而治,最大的贡献是培养国力,但不适合于统一大帝国的治理。为了从意识形态方面维护中央集权体制,汉武帝采纳儒家出身的官僚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   当历史向前演进,有识之士不能不想到,本土思想与佛教相比,自身有一些弱点、不足,例如.佛教讲祖统,禅宗最讲祖师法裔继承关系,而中国儒家没有这样的统绪。中国儒家谈“人道”,着重于人的道德实践,但缺少应有的抽象哲学理论。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提出的“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有哪些,分析其思想遭到冷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治国思想变化的原因,并简要评价这一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家思想存在的缺陷,儒学家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孟子思想对于儒家学说的最大发展在于开始探讨人性问题,并提出了“性善”论的主张。孟子认为“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在于具有道德意识,他称之为“四端”,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因为这种道德属性是善的,所以人性是善的。因此他肯定:“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他所提出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观念更是后代志士仁人所遵循的道德标准。

——摘编自《中国古代史》(北师大出版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从哪些方面发展了儒家学说,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小国寡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道德经》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废先王之教”“以法为教”。“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

——《韩非子》


(2)概括材料二涉及思想家所包含的主要思想。

材料三:二程把“理”规定为三个不同的层次。一个是宇宙本体之“理”,这是“形而上”者;一个是万物、万事之“理”。如程颢说:“天下万物,皆可以理照,有物必有则,一物需有一理。”这个“理”,就是“形而下”者。再一个是伦理道德之“理”。“人伦者,天理也。”

——赵吉惠《中国传统文化导论》


(3)指出材料三中对“天理”的认识具体是指哪三个层次?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理学形成的政治、经济背景。
2023-10-15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