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孔子和老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轴心时代的先哲提出了深刻的思想命题。春秋末期的左丘明言“声一无听,物一无文,味一无果,物一不讲”,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又曰“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两者均(     
A.主张“和而不同”B.倡导“崇德尚贤”
C.崇尚“道法自然”D.重视“以人为本”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汉代史学家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谈及某一学派,“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法无法,因时为业。有度无度,因物与合。故曰“圣人不朽,时变是守。虚者道之常也,因者君之纲也'。”下列言论出自该学派的是(     
A.“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C.“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D.“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儒家思想在体育活动中强调思想以礼、义、仁为核心,在六艺之教中强调礼乐的教育,强调文武并重,在孔子思想中,仁、武二者并行不悖,武是行仁的前提,仁是行武的归……孔子对射礼推崇备至,《礼记·射义》记载,孔子曾对围观射礼的民众提出要求:不忠不孝者不得入内,尊老爱幼和好学上进者可以就坐。

——据薛文传《从先秦时期体育思想史演进视角看中国体育文化发展》等改编

材料二   讲教育者,其事常三宗:曰体育,曰智育,曰德育,三者并重……盖生民之大要三,而强弱存亡莫不视此:一曰血气体力之强,二曰聪明智虑之强,三曰德行仁义之强……夫如是,则中国今日之所宜为,大可见矣。

——据严复《原强》(1895年)等文章整理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六艺”中的体育项目,并概括儒家体育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严复的教育思想,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影响其教育思想的因素。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政体(政府)以一人为统治者,凡能照顾全邦人民利益的,通常就称为“王制”(君主政体)凡是政体以少数人,虽不止一人而又不是多数人,为统治者,则称“贵族(贤能)政体”。……以群众为统治者而能够照顾到全邦人民公益的,人们称它为“共和政体”。……僭主政体以一人为治,凡所设施也以他个人的利益为依托;寡头(少数)政体以富户的利益为依托;平民政体则以穷人的利益为依托。三者都不考虑城邦全体公民的利益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材料二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材料三法律是最优良的统治者。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1)根据材料一,说明亚里士多德对“政体”分类执行的标准。
(2)根据材料二、三,分别概括孔子和亚里士多德的治国主张。
(3)结合所学,指出他们在思想和教育方面的相似点,教育内容的不同点。
2018-10-15更新 | 188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东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