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孔子和老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周武王能听到百姓们的心声,及时得到施政的反馈进行调整,采诗官起了巨大的作用。到春秋时期,采诗官采撷到的诗歌已多达三千余首,孔子整理出305篇,是为“诗三百”,成为后人研究历史的载体。由此可见,《诗经》(     
A.系孔子所作史书B.集风雅颂于一体C.见证了民本传统D.借助了仁政思想
2 . 《论语》记载,孔子的雅言仅用于《诗》《书》和《执礼》,孔子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主张。他“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由此可知,孔子的思想及实践(     
A.适应了社会现实的需要B.体现了一定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
C.注重借鉴外来思想成果D.兼具学术研究和政治统治双重功能
2023-06-02更新 | 488次组卷 | 26卷引用:湖北省黄石市有色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复习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春秋时期,音乐是贵族教育中的重要的项目,一切典礼里都有音乐。当时孔子听了韶乐曾经“三月不知肉味”,他的教程“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讲音乐和前人不同之处在于他特别注重音乐的感化力,他确信音乐不独可以陶冶个人的性灵,并且可以改变社会的品质。为尽量发挥音乐的道德功用,他有两种主张:第一,音乐要平民化,他的门人子游做武城宰,便弄到满邑都是弦歌之声。第二,音乐要受国家统制,低劣的音乐要被禁绝,当时郑国的音乐最淫荡,所以他倡议“放郑声”。

同时期的雅典知识分子也十分重视音乐教育。柏拉图认为,音乐教育比其它教育都重要,音乐能滋润人的心灵:“外观之美,音韵之和,能深印于儿童之心。其所引入者为善,则其将来发表于外者也为善。所引入者为恶,则其发表于外者也为恶。凡音乐上得良好之学问者,则其辨别美恶,仿佛出于天性”。亚里士多德也在《问题篇》中指出:“音乐在本质上是令人愉快的,在和谐的乐调和节奏之中,仿佛存在着一种和人类心灵切合或血缘关系”。

——摘编自张荫麟《中国史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古代中西方对音乐教育的相同认识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指出孔子提倡的音乐教育与古希腊的不同,并结合所学予以简评。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要谈谈你对孔子“放郑声”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在孔子整理的典籍中,《易》记载:“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诗》包含有大量虫鱼、鸟兽、草木,以及天文、地理、农业生产等知识;《礼》中有农业与季节相关的知识。这说明(     
A.诸子百家思想已经融汇贯通B.先秦儒学孕育了中国传统科技
C.孔子重视培养博学多才之士D.传统文化与科技发展相互促进
2023-01-21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孔子曾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并认为不读《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还说读《诗》可以“多识鸟兽草木之名”。可见在孔子看来,熟读《诗经》可以(       
A.加强道德自律B.丰富文化素养C.推动礼乐复兴D.增进人际和谐
2022-05-08更新 | 219次组卷 | 4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柏拉图认为,文艺可以使青少年的性格变得高尚、优美,善于辨别美丑,从而指导自己的行为;孔子提出了“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基本原则,认为诗、礼、乐是人们进行以“仁”为中心的道德修养的几个必经的阶段。据此可知
A.中西思想家重视文艺对个人的影响B.雅典公民拥有更多自由权利
C.人文主义精神影响古希腊文艺发展D.儒家重视个人多方面的修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春秋时期,贵族在会盟、祭祀、宴请等国事活动中都把“赋诗”作为重要的政治手段。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把“诗教”作为重要的政治教化活动之一。据此可以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A.文学素养成为春秋时期选官制度的标准
B.古代文艺作品创作追求政治教化功能
C.《诗经》可作为研究春秋时期政治的史料
D.儒学思想成为春秋时期社会主流思想
8 . 孔子和柏拉图是古代东西方伟大的教育家,对世界教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有教无类,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材料二   理性的训练是柏拉图教学思想的主要特色。在教学过程中,柏拉图始终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最终目标的。在《理想国》中,他多次使用了“反思”和“沉思”两词,认为关于理性的知识唯有凭借反思、沉思才能真正融会贯通,达到举一反三。感觉的作用只限于对现象的理解,并不能成为获得理念的工具。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心思凝聚,学思结合,从一个理念到达另一个理念,并最终归结为理念。教师要善于点悟、启发、诱导学生进入这种境界,使他们在“苦思冥想”后“顿开茅塞”,喜获“理性之乐”。

材料三   孔子主要讲授《诗》《书》《礼》《乐》,进而使学生们的举止符合礼教;阿卡德米学园的课程却是算术、几何、天文学等。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柏拉图和孔子的教育思想有哪些相似之处。
(2)根据材料三,归纳孔子和柏拉图教育内容侧重点有何不同。
(3)孔子和柏拉图是如何实现其教育思想的?有什么意义?
2018-09-12更新 | 66次组卷 | 2卷引用:2019年3月1日 《每日一题》人教选修——东西方的先哲——柏拉图
9 . 关于孔子教育成就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教育目标是培养“文质彬彬”的君子                           
②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办私学打破官府的垄断
③孔子的教育也有政治功能,如“学而优则仕”体现了积极入世的思想主张
④孔子讲授的主要是《诗》《书》《礼》《乐》《易》《论语》的内容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