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孔子和老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不见可欲,使心不乱……为无为,则无不治”。这段话反映思想家的主张是(  )
A.无为而治B.小国寡民C.朴素的辩证法D.崇尚自然
2023-11-11更新 | 39次组卷 | 23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沛县郑集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9月学情调查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春秋战国时期,某思想家认为,如果统治者采取有为的措施,那将会使民众自以为“智”,违背道,丧失“初心”,热衷于争夺,纵欲妄为,其最终的后果将是国家大乱。该思想家最可能是(     
A.墨子B.孔子C.老子D.韩非子
23-24高一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先秦诸子,关于政治社会方面的意见,是各有所本的。儒家,是综合自上古至西周的政治经验所发生的思想。法家,是基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形势所发生的思想。先秦诸子所想解决的,都是人事问题,而人事问题,则以改良社会的组织为其基本。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

材料二   孔子为了宣传自己的学术理想,寄希望于周游列国,却以失败告终;孟子时代,则是“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秦始皇更是实行了“焚书坑儒”的决策。虽然,汉初儒学偶有机会露面,但很快就被道、法强势逼退,至汉武帝时,这一局面才逐渐被打破。公元前134年,董仲舒在武帝举贤良对策中崭露头角,并提出“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的主张,获得汉武帝的采纳,“五经”成为法定的经典。

——摘编自钱耕森《董仲舒:儒学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

材料三   


材料四   韩愈痛感于儒学的衰弱,著《原道》一文。一方面竭力排佛,另一方面又在自己的学说中糅进了不少佛学的成果。

——ト宪群总撰稿《中国通史·隋唐五代两宋》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先秦诸子思想的共同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家和法家为解决“人事问题”提出的主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先秦至汉代儒学地位的变化,并简析这种变化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至唐代思想文化发展的特点。
2023-10-18更新 | 127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调研(一)历史试题
23-24高一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5 . 以下诸子百家的观点中,与孔子观点同属一派的是(     
A.兼爱、非攻B.相生相胜,五行生克C.隆礼重法D.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2023-10-18更新 | 52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调研(一)历史试题
7 . 孔子说:“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孟子说:“夫义,路也;礼,门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也。”据此推断,两人都认为(  )
A.要以义礼维护社会等级秩序B.应以儒家道德教化为本
C.必须实现仁政与王道的统一D.需要恢复西周礼乐文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论语·八佾》中有一段话,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大意是说,周朝是借鉴于夏礼和殷礼,并在两者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多么丰富完备啊?我遵从周礼。由此可知,孔子(     
A.具有改革精神B.主张恢复周朝礼乐制度
C.反对制度束缚D.注重修正统治者的修养
9 . 文化的发展反映了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上取得如此辉煌瞩目的成就的原因,不能简单归结为这一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导致的政治、经济的深刻变革,更为重要的一点是作为这一时期学术思想文化的创造主体——刚刚以独立姿态登上历史舞台的知识分子,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自觉担当起拯救苍生的历史重任,重新构建未来社会的理想蓝图。

——摘编自周金华《从“百家争鸣”看春秋战国知识分子的个性解放》

材料二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小国寡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道德经》

王……省刑罚,薄赋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父兄,出以事其长。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孟子·梁惠王上》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废先王之教”“以法为教”。“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

——《韩非子》

材料三   “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代。诸子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形态,后来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工作。

——摘编自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作者认为“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上取得如此辉煌瞩目的成就的原因”。
(2)概括材料二涉及思想家所包含的主要思想。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百家争鸣”的意义。
10 . 孔子提出“有教无类”,老子追求返璞归真,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韩非子强调“法”“术”“势”。上述思想(     
A.是社会转型的反映B.均得到不同诸侯国重视
C.具有明显人文精神D.发展成为传统主流思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