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孔子和老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国家治理关乎民生

材料一   商周时期的统治者已经产生了“敬德保民”的认知和经验。春秋时期,政治家管仲认为“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孔子主张“为政以德”,提倡统治者应该加强修养、克己成仁,实施养民、富民、教民之治。战国时期,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力主君为民而设、统治者要推行“仁政”。

——摘编自严炳洲《从以民为本到人民至上——民本思想在中国的现代化演进研究》


(1)依据材料一、概括先秦时期民本思想的主要观点。

材料二   汉初,经济的凋敝和秦亡的教训使统治者认识到“为富安天下”,只有与民休息、尽快恢复社会经济,才是兴邦的根本出路。汉高祖即位之初,“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一”。文帝时“下诏赐民十二年租税之半”。景帝时“三十而税一也”。文景之时,先后“除肉刑”,“欲令治狱者务先宽”。

——摘编自马卫东《中国古代三大治世的历史成因》


(2)依据材料二、概括汉初统治政策的特点。结合所学说明其带来的影响。
2023-11-15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3-24高一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先秦诸子,关于政治社会方面的意见,是各有所本的。儒家,是综合自上古至西周的政治经验所发生的思想。法家,是基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形势所发生的思想。先秦诸子所想解决的,都是人事问题,而人事问题,则以改良社会的组织为其基本。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

材料二   孔子为了宣传自己的学术理想,寄希望于周游列国,却以失败告终;孟子时代,则是“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秦始皇更是实行了“焚书坑儒”的决策。虽然,汉初儒学偶有机会露面,但很快就被道、法强势逼退,至汉武帝时,这一局面才逐渐被打破。公元前134年,董仲舒在武帝举贤良对策中崭露头角,并提出“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的主张,获得汉武帝的采纳,“五经”成为法定的经典。

——摘编自钱耕森《董仲舒:儒学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

材料三   


材料四   韩愈痛感于儒学的衰弱,著《原道》一文。一方面竭力排佛,另一方面又在自己的学说中糅进了不少佛学的成果。

——ト宪群总撰稿《中国通史·隋唐五代两宋》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先秦诸子思想的共同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家和法家为解决“人事问题”提出的主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先秦至汉代儒学地位的变化,并简析这种变化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至唐代思想文化发展的特点。
2023-10-18更新 | 127次组卷 | 3卷引用:天津市双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漫画中国通史故事》


材料二

学派代表人物主要治国主张
儒家孔子             
实行“仁政”;民贵君轻
道家老子             
     韩非强调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材料三   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催生了一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这场大辩论,留下了那么多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让我们受益至今。

——摘编自易中天《先秦诸子文化》


(1)依据材料一判断漫画所反映的历史现象。
(2)材料二为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进行“治国主张”的研究性学习任务表。请你结合所学在表格①②③④处填上相应的内容。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回答,这一“跨世纪大辩论”的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是人的觉醒的时期。孔子说“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一些贵族因为种种原因往往离弃宗国,避入他邦,重新入仕,加入到异姓大夫的行列中。不仅贵族、游士弃宗族而不顾,就是普通民众也开始试图离开宗族和家长,他们积聚私财,分家另过,逐渐形成不同于大家族的小家庭。春秋时期,人们对于人性问题的探讨尚未达到哲学的高度,孔子本人也很少谈到人性问题,战国时期,则出现了“性善”、“性恶”、“性无善恶”三种代表性的观点。

——冯雪俊、高锦花《论春秋战国时期人的觉醒》

材料二   魏晋风度指的是魏晋时期名士们的那种率直任诞、清俊通脱、崇尚自然、超然物外而风流自赏的生活方式。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一书中提到,魏晋时期是“人的觉醒”时期。而这种觉醒带来的是自由,是对个性的张扬,是对自我意识的突出。宗白华先生说:“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

——吴玉娟《以“人的觉醒”为主线的阮籍玄学美学研》

材料三   唐朝统治者具有“华夷一家”的观念,与 30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友好往来。来到唐朝的各国使者、商人、教徒、艺人等络绎不绝,日本派遣的“遣唐使”就达13次。佛教盛行,景教、祆教、拜火教也在唐朝得到尊重。外国人还可以通过科举考试在唐朝入仕为官。据韩愈记载,“岭之南,其州七千……外国之货日至,珠、香、象、犀、玳瑁、稀世之珍,溢于中国,不可胜用”。唐朝在广州设置了管理对外贸易机构市舶司,并在长安、扬州等地为来华经商的波斯、阿拉伯侨民设有“蕃坊”特区,发展为繁华商业区。

——摘编自李庆新《唐代广州贸易与岭南经济社会变迁》


(1)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人的觉醒”的表现。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魏晋时期“人的觉醒”的时代背景。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对外开放的表现,并指出唐朝对外开放形成的条件。
2022-12-05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天津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