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孔子和老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春秋时期,孔子重新诠释了周礼,他并未将礼制规范强加于人,而是引导人们以血缘亲情为基点,推己及人,以此构建和谐有序的社会关系,将礼从外在的等级制度和社会规范转化成人们内在的道德意识。据此可知孔子(     
A.淡化了礼制中的等级观念B.试图推动宗法制度的复兴
C.努力使礼制与时代相适应D.对墨家思想的吸收与转化
2022-10-25更新 | 223次组卷 | 73卷引用:云南省昆明一中2018届高三第二次双基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孔子的理想社会是西周殁西周以前的时代,他一生都在为重建西周时期的社会和政治而努力。他认为如果以“仁”和“礼”为核心的价值和美德能够恢复,那么西周这样的理想社会就能重建。在孔子所设想的社会中,A与A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家庭内部关系,比法律更为重要。如果社会中人人都对己坦率,与人仁爱,这就是一个好的社会。作为理想社会的统治者,光有粮食和军队是不够的——成功的统治者必须还要树立某种道德楷模供臣民模仿。

——摘编自傅乐成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理想国》一书包含了柏拉图对理想社会的看法。首先,他相信人类只有在城邦内才能实现自我价值。其次,柏拉图相信人的灵魂由三部分组成:理性、欲望和激情。灵魂的每一部分都在柏拉图的理想社会中有着对应的阶级:军人代表着激情的部分;人数最多的“生产者”(手工业者和商人)代表着欲望的部分;而理性部分则更多地表现在“护卫者”(统治阶级)身上。如同在一个和谐的个体中那样,在一个和谐的城邦中,所有组成部分必须一起起作用,但理性部分必须控制其他两个部分。“护卫者”应由一个“哲学王”来领导,因为他们“具有知识”,接受过专门训练,经历过特殊社会生活。

——-摘鳊自(美)沃尔夫《夫人物和大问题:那些影响历史的人和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和柏拉图理想社会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和柏拉图理想社会观念产生的背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去在任仅八十余日的彭泽县令;李白傲睨权贵,发出“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呼声,他一生狂放不羁,隐逸行乐。二人的人生价值和处世准则明显受到(  )
A.老庄哲学的影响B.孔孟之道的影响
C.韩非思想的影响D.墨家学说的影响
2021-04-15更新 | 315次组卷 | 35卷引用:云南省普洱市2018届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二 高三历史
4 . 东周时期,《春秋》等经传动辄将违反政治、文化礼仪的诸侯斥为蛮夷,就连卫、郑、晋、鲁等国也不例外,而一些边缘部族却因为做了符合周礼的事而被赞许为华夏。这反映了当时
A.民族、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B.思想文化高度繁荣
C.儒家维护礼乐秩序的愿望
D.统一的条件基本成熟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孔子和柏拉图所追求的理想社会可分别称为“仁——礼社会”和“理想国”;关于理想社会的秩序及其个体品德,他们的观点惊人相似。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古代圣贤孔子和著名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观点中有那么多的相似之处,不免叫人惊讶。……两者都不支持民主自治政府,但却都相信 绝对的道德真理的存在,并且相信人们居住在和平与和谐中的可能性。……两人都相信只有那些已经具有美德的人才能创建一个井井有条、和睦的政治社会。
——(美)肯•沃尔夫《大历史视野》
材料二 人们按照自己的物质生产的发展建立相应的 社会关系,正是这些人又按照自己的社会关系创造了相应的原理、观念和范畴。
——马克思《哲学的贫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揭示两位先哲的观念中关于社会秩序和个体品德方面的共同性;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的“礼”和“仁”在构建“仁一礼社会”秩序中的不同作用,并列举柏拉图理想国中各等级的品德。
(2)按照材料二的思路,概括两位先哲观念相似的原因,并以具体社会背景加以说明。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极为倡导仁人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已、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已以安人”,“修已以安百姓”。
(1)材料一中,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德?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的政治抱负。
材料二 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已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教之。
近世,号为通经者,大都皆口耳之学,无得于心,既无心得,尚安望其致用哉?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2)材料二中,顾炎武提倡的治学目的是什么?他的学术实践在当时有何意义?
(3)上述两位思想家的主张有何共同点?结合当今时代,谈谈你的认识。
2019-01-30更新 | 1594次组卷 | 22卷引用:云南省广南县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9月份考试历史试题
7 . 在人类文明史上,许多思想家对后世产生影响常常是通过教育的途径。下列思想家中通过私学培养人才的有
①孔子                 ②韩非               ③朱熹                 ④亚里士多德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19-01-30更新 | 1274次组卷 | 23卷引用:【校级联考】云南省楚雄州2019届高三五校联考(11月份)历史试题

8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道(治理)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足食,足兵,民信之矣。”“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

材料二   城邦以正义为原则。由正义衍生的礼法,可凭以判断(人间的)是非曲直,正义恰正是树立社会秩序的基础。要使事物合于正义(公平),须有毫无偏私的权衡;法律恰恰正是这样一个中道的权衡。法治应该包含两重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订良好的法律。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孔子的治国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主张没有被当时统治者采纳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亚里士多德建立有序社会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他提出这些主张的政治背景。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应怎样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

2018-11-12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新平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孔子和柏拉图是古代东西方伟大的教育家,对世界教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有教无类,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材料二   理性的训练是柏拉图教学思想的主要特色。在教学过程中,柏拉图始终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最终目标的。在《理想国》中,他多次使用了“反思”和“沉思”两词,认为关于理性的知识唯有凭借反思、沉思才能真正融会贯通,达到举一反三。感觉的作用只限于对现象的理解,并不能成为获得理念的工具。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心思凝聚,学思结合,从一个理念到达另一个理念,并最终归结为理念。教师要善于点悟、启发、诱导学生进入这种境界,使他们在“苦思冥想”后“顿开茅塞”,喜获“理性之乐”。

材料三   孔子主要讲授《诗》《书》《礼》《乐》,进而使学生们的举止符合礼教;阿卡德米学园的课程却是算术、几何、天文学等。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柏拉图和孔子的教育思想有哪些相似之处。
(2)根据材料三,归纳孔子和柏拉图教育内容侧重点有何不同。
(3)孔子和柏拉图是如何实现其教育思想的?有什么意义?
2018-09-12更新 | 66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元江民中2018-2019学年高三9月份考试 高三历史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古代东西方先哲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生活在社会大变革的时代,都希望提出一套救世良方。何为良政?如何实现良政?这是他们孜孜以求其答案的命题。

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论语》

材料二   除非哲学家变成了我们的国王,或者,我们称为国王或统治者的那些人能够用严肃认真的态度研究哲学,使得哲学和政治这两件事结合起来,而把那些只搞政治而不研究哲学和只研究哲学而不搞政治的人排斥出去,否则我们的国家就永远不会安宁,全人类也不会免于灾难。……正义就是占有自己的东西干自己的事情。国家的正义在于三种人各做各的事情。……如果所有的人都服从法律,国家就会昌盛。

——柏拉图《理想国》

材料三   在今天,我们任何人都承认,法律是最优良的统治者,法律能作出最适当的判决……法治应该包括两重含义:已经订立的法律受到普遍的服从,大家所服从的法律本身是良好的法律。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1)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孔子和柏拉图心目中理想的统治者应具备的最主要的素质是什么。
(2)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孔子和柏拉图分别追求怎样的理想国家。其实现手段有何不同?
(3)据材料二、三分析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的思想有什么发展。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孔子与两位西方先哲的治国理念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