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孔子和老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孔子和苏格拉底分别是某一时期东西方思想领域的最杰出代表人物,下列有关他们思想相同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研究重点都是人类社会B.都重视道德的作用
C.都推崇君主权威D.都强调知识的作用
2 . 孔子关于做人、处事和立国的名言早已深入人心,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他的下列主张中对当今构建和谐社会最有借鉴作用的是
A.“仁者,爱人”B.维护周礼C.贵贱有序D.有教无类
2020-08-08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日喀则市第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题
3 . 下列人物中,理学的集大成者是
A.孔子B.黄宗羲C.朱熹D.老子
2020-08-08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日喀则市第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理)试题
4 .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A.孟子B.荀子C.孔子D.老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孔子治学主张“博学”,即”多闻”“多见”,掌握广博的知识,成为多才多艺的人。他说:“好仁不好学,其弊也愚;好知不好学,其弊也荡;好信不好学,其弊也贼;好直不好学,其弊也较;好勇不好学,其弊也乱;好刚不好学,其弊也狂。”据此可知,孔子倡导“博学”的重要目的是
A.增长人的才艺B.树德立人C.培育政治人才D.改造社会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春秋战国时代当时的诸子站在不同的思想立场、依据不同的政治信念来批评孔子,在他们眼中,孔子成了一个繁饰礼乐、崇尚无用的仁义、扰乱人心、败坏人的自然本性而祸乱天下的罪魁祸首。
帝制中国时代尽管在某些时期或个别思想家那里,孔子偶尔会遭到问难、菲薄和批评,但总的来讲,帝制中国时代的孔子乃是人们心目中的一种拥有绝对权威而历久弥尊的政治文化偶像。
近代变革或现代转型期孔子的观念和形象在近世中国人的心目中发生了日益深刻而难以弥合的急剧裂变和根本转换。洪秀全将孔子塑造成一个跪在上帝面前苦苦哀求认错的妖魔,康、梁维新一派极力推尊孔子为托古改制的至圣素王和神明教主,最终,在新旧思想不断“互相搏激而异论日起”并不断走向“激进化”的过程中,孔子形象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反孔”浪潮中被彻底打倒。
全球化时代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正面评价和充分肯定孔子、儒学和中国文化价值的声音和热情日趋高涨。

——摘编自林存光《孔子形象的历史变迁与时代转换》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19-07-24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三下学期四模文综历史试题
7 . 在人类文明史上,许多思想家对后世产生影响常常是通过教育的途径。下列思想家中通过私学培养人才的有
①孔子                 ②韩非               ③朱熹                 ④亚里士多德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19-01-30更新 | 1260次组卷 | 23卷引用:西藏拉萨市拉萨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8 . 在年届七旬之际,孔子与苏格拉底的人生都出现了一个重大的转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大约在70岁左右,孔子终于回到了鲁国。三年后,73岁的孔子告别了这个世界。……在最后的三年时间里,“鲁终不能用孔子,孔子亦不求仕”,……根据《史记·孔子世家》中的记述,孔子在这个时期的文化活动主要包括:

(1)整理古代的典籍:《诗》《礼》《乐》《书》《易》《春秋》;

(2)晚年孔子还在教育方面花费了较多的精力。《史记》上说:“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那是公元前399年的春天,70岁的苏格拉底被人控告。原告……控告苏格拉底犯有两项罪行:一是渎神或慢神,二是蛊惑败坏青年。为了审理这个案件,雅典城邦依法组织了一个包括501人的审判官团队。……对苏格拉底做出了有罪判决。……判处苏格拉底死刑。……按照当时的惯例,苏格拉底原本可以免除一死。……这位70岁的老人没有做出其他选择,而是选择了死亡。

——喻中《七旬圣贤的境遇——自由的孔子与不自由的苏格拉底》


阅读上述材料,从中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2018-12-21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西藏林芝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材料孔子认为,礼乐制度的松弛、崩坏,导致社会动荡,极力主张“道(导)之以德,齐之以礼”,重建社会秩序。孔子曾把重建礼乐秩序的希望寄托在统治者身上,称:“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他一度入仕为官,以求实现其治国理想。他还提倡“学而优则仕”,其弟子亦多有入仕者。孔子认为一个人要成为完美的人,必须用礼乐规范个人的言行举止。个人“不学礼,无以立”,在言行上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摘编自王钧林《中国儒学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关于礼的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关于礼的主张。

2018-11-28更新 | 2221次组卷 | 26卷引用:西藏山南市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和谐社会是对某种以人为本的彼此合作宽容而没有冲突的社会形态的溢美称谓,也是人类社会一直竞逐不息的理想追求。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我同盟会所主张者,有三民主义:一民族主义,二民权主义,三民生主义。今民族民权以达目的,惟民生问题尚待解决

——孙中山《在国民党成立大会上的演说》

材料三:(一)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含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二)民权主义……详言之,则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三)民生主义:……其最重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

——《国民党一大宣言》

材料四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的反动统治,使中国人民的生产力获得解放,这是革命,所以革命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材料五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闻,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1)材料一两位东西方先哲为建设理想社会分别提出了什么主张?这些主张对当时社会关系的认识有何明显缺陷?

(2)根据材料二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为解决民生问题提出了怎样的主张?其主张未能实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结合材料四和五谈谈与古代先哲和孙中山相比,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的解决民生问题的主张有何显著不同?谈谈你对这种不同的认识。

2018-06-07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自治区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新疆分校2017-2018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