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孔子和老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中华文化主张和而不同,西周末年史伯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认为不同事物之间彼此配合才能达到平衡。孔子和孟子则提出了“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思想。这反映了(     
A.求同存异是中华文化的根本B.传统的道德准则形成于西周
C.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D.传统文化突出共性否定个性
2023-04-17更新 | 343次组卷 | 44卷引用:辽宁省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苛政猛于虎”语出《礼记·檀弓下》,意思就是统治者的暴政比吃人的老虎更加可怕。《礼记》中这一故事的引入,主要是说明了孔子(     
A.“以德服人”的理念B.“有教无类”的思想
C.“克己复礼”的要求D.“为政以德”的主张
2023-01-03更新 | 294次组卷 | 20卷引用:云南省丽江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春秋时期,孔子重新诠释了周礼,他并未将礼制规范强加于人,而是引导人们以血缘亲情为基点,推己及人,以此构建和谐有序的社会关系,将礼从外在的等级制度和社会规范转化成人们内在的道德意识。据此可知孔子(     
A.淡化了礼制中的等级观念B.试图推动宗法制度的复兴
C.努力使礼制与时代相适应D.对墨家思想的吸收与转化
2022-10-25更新 | 222次组卷 | 73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云天化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老子认为,“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孔子则说,“不学礼,无以立”,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反映出,当时他们
A.反思西周的礼乐文化B.迎合封建贵族政治诉求
C.主张维护夏商周制度D.得到统治者的积极支持
2021-06-13更新 | 16507次组卷 | 129卷引用:宁夏银川市银川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是1980年11月20日我国发行的《中国古代科学家》第3组的纪念邮票。

写出该套纪念邮票4位科学家的推荐理由;或参照该套邮票,推荐我国古代史上其他类别人物的4位候选人组成一套新的邮票,写出邮票的主题、候选人姓名并阐明推荐理由。
6 . 孔子是我国古代大教育家,他的教育目标不仅要把学生培养“成人”,而且还要培养成“君子”。以下各项属于孔子培养“君子”目标的有
①“道不同不相为谋”②使学生举止合乎礼数
③“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④将言与行完美地统一起来
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③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老子认为“道"是先于天地生成的,是天地万物之源,宇宙间的切,包括人在内都是天地万物的一部分,主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材料体现了老子
A.“无为而治"的治国主张B.“物极必反"的朴素辩证法
C.“隆礼重法”的学术观点D.“天人合一”的朴素唯物论
9 . 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追求天人合一。孔子主张“仁”,主张统治者顺应民心,“为政以德”。两者思想都
A.主张无为而治B.倡导战胜自然C.蕴含和谐理念D.提出仁者爱人
2021-01-26更新 | 1055次组卷 | 25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为私学兴起、文化下移和教育对象的扩大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下列思想主张能够体现“教育对象扩大”的是:
A.为政以德B.相生相胜C.有教无类D.无为而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