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在对舜言行的总结中,孟子提出了其“尚贤”思想。下列项中可直接用于研究孟子“尚贤”思想的是(       
A.“尊贤使能,俊杰在位”B.“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C.“夫尚贤者, 政之本也”D.“贤者举而上之, 富而贵之, 以为官长”
2024-05-20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精诚联盟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联考(三模)历史试题
2 . 春秋战国时期,民本思想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管仲提出君主治理国家要顺应民意;孔子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些主张,反映当时(     
A.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求B.得到了统治者的积极支持
C.社会亟需政治秩序的变革D.大一统成为当时社会共识
2024-05-15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东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3 . 战国时期,为了顺应诸侯争霸的需求,墨家提出了“贤者奉而上之,不肖者抑而废之”的政治主张。下列思想中,与墨家这一政治主张相同的是(     
A.道之以德,齐之以礼B.不言而化,无为而治
C.绳不挠曲,法不阿贵D.选贤任能,任人唯贤
2024-05-14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十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儒家起于鲁,传布于齐、晋、卫;墨家始于宋,传布于鲁、楚、秦;道家起源于南方,后在楚、齐、燕有不同分支;法家源于三晋,盛行于秦。下列说法恰当的是(     
A.晋国可能孕育荀子式“隆礼重法”的思想
B.齐国采多家思想,有利于治下群众全面发展
C.儒家在鲁、齐、晋、卫等国发展存在历史必然
D.墨家、道家思想在楚国的共存关系可以用邹衍“相生相胜”理论描述
2024-05-14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5月模拟考试历史学科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关于人性善恶的问题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不可回避的争论点。下列言论属于某位性恶论的儒家代表人物观点的是(       
A.君主赏罚分明,则臣民必能守法奉令B.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
C.夫尚贤者,政之本也D.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2024-05-13更新 | 109次组卷 | 3卷引用:天域全国名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浙江卷)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多彩的内容,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不断前行最深层、最持久的力量。下列项中,属于战国时期新兴且代表下层平民利益的学派观点是(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
C.“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D.“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以下选项中,符合战国时期各国富国强兵、政令统一需要的是(     
A.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B.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C.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D.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
2024-05-05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浙东北(ZDB)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春秋战国时代的士,虽然政治主张不同,但也存在共同的特点。儒家的孔子提出“学而优则仕”的口号,孟子则称“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墨家以“兼爱”“非攻”等立场鲜明的政治学说与儒家并称显学。至于法家,更是以研讨政治权术、建立政治统治、实行富国强兵为宗旨。春秋战国时代士的“共同的特点”是(     
A.闪耀着民本思想的光辉B.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C.针对社会现实问题提出政治主张D.体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思想
2024-04-30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G5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之间,关于经济问题的广泛讨论,成为当时“百家争鸣”的重要内容。各学派都较为完整地提出了对经济问题的看法和主张……如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孔子主张足食与藏富于民,并指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荀子提出开源节流、节用裕民、礼义为富强之本的主张。

——摘编自韦政通《中国思想史》等

材料二:先秦之时,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甚少。汉武帝时,商贾虽可乘车,但所征税倍于常人,又以商人为主要对象征收财产税;将煮盐、冶铁视为国营事业,导致铁器物劣价昂,盐价亦高,且强迫人民购买,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民负担。公元前81年,昭帝诏有司问郡国所举贤良、文学,皆对“愿罢盐、铁、酒榷、均输官,毋与天下争利”。但这些经济统制措施,仍基本延续下去。

——摘编自《中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春秋战国时期与汉武帝时期的经济主张的不同。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春秋战国时期与汉武帝时期经济主张提出的历史背景。
2024-04-17更新 | 142次组卷 | 33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东阳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论及战国时期某一学派,古代有学者指出:“盖出于清庙之守。茅屋采椽,是以贵俭。……宗祀严父,是以右鬼;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是以上同,此其所长也。及蔽者为之,见俭之利,因以非礼,⋯⋯而不知别亲疏。”下列选项中,属于这一学派的思想主张是(     
A.“相生相胜”B.“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C.“以吏为师”D.“夫尚贤者,政之本也”
2024-04-10更新 | 245次组卷 | 6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高三下学期4月选考科目适应性考试(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