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琅琊刻石》 (前219年)载,列侯王鹤、关内侯赵亥、丞相王馆、卿孝斯等曾“与(始皇帝)议于海上”,没有爵位的丞相位于同为“金印絮绶”的列侯之后,甚至位于关内侯之后。这可以用来说明(     
A.秦代官僚政治尚未成熟B.新爵制改革推动了国家的统一
C.宰相制度可以制约皇权D.分封制仍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
2024-05-05更新 | 15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淮北市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2024·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秦汉时期,政府对公文的传递有着严格的法律规定,公文行至各段都需有回文,如汉简中常见的“书到言”“别书相报”等。由此可知,秦汉公文传递(     
A.提高了行政效率B.渗透着皇权意志C.保证公文时效性D.注重保障安全性
2024-04-16更新 | 19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一) 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秦汉“中国一统”,首次以单一式的“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及郡县官僚制管辖编民,将黄河中下游与长江中下游农耕区整合为一体,为汉唐文明的辉煌及辐射周边提供了必要的政治秩序及演进基础。元明清“华夷一统”囊括中土和塞外,形成了华夷多元的复合共同体。元朝肇始的制度、文化、族群复合式的“华夷混一”,到明清时期有了较成熟的“华夷一统”之实。由于元明清“华夷一统”的演进,复合式共同体的中国由“小”变“大”,多民族统一国家、中华文明结构及传统王朝序列等在新时空格局下皆得到了相应的完善升华。

——摘编自李治安《秦汉以降“大一统”秩序的华夷交融演进》

结合史实阐释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统”。(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逻辑严谨)
2024-03-26更新 | 9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据里耶秦简显示,洞庭郡迁陵县官府往来公文的接收与发出都有准确的时间记录,不仅记录了年、月、日,还精确到时辰。据此可推断,秦朝官署集中办公时段大致为地方时早上六七点至下午四五点;公文传递则是全天候状态。这说明秦朝(     
A.监察机构较为完善B.地方行政运行规范有序
C.基层管理事无巨细D.地方官吏重视行政效率
2024-03-21更新 | 422次组卷 | 8卷引用:历史(七省新高考卷02,16+3模式)-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秦始皇陵始建于公元前246年,前后历时39年,在其旁修陵劳役墓地中发现的一件瓦片墓志记录了死者的身份信息(如图)。以下推断较合理的是(     
A.由墓志瓦文可推断小篆是当时唯一通行的文字
B.由“东武”可推断该墓志不早于公元前221年
C.由“居赀”可推断秦国重视纠正经济法规弊端
D.由“不更”可推断秦国军功爵制取得成效显著
2024-02-01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为了保证公文和书信及时、迅速而准确地到达,秦王朝规定了一系列严厉的法律。秦朝的《行书律》规定,诏书和注明为急文书者,要立刻送出;不急的文书,也要当日事当日毕,不许耽搁。有耽误的以法律处置。这主要反映了(     
A.社会风气受到整顿B.三公九卿形同虚设
C.中央对郡县的控制D.专制集权得到加强
2024-01-10更新 | 18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一六八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名校名师测评卷(四)历史试题
7 . 秦简《法律问答》 中有规定:“‘臣邦人(少数民族)不安其主长而欲去反者,勿许’。可(何)谓‘复’?欲去秦属是谓复”;又规定:“擅杀、刑、髡其后予,谳(审判定罪)之”。由此可知,当时(     
A.秦王朝重视维护民族地区统治B.地方官吏继承了为政以德的文化传统
C.基层管理走向法律化和制度化D.西南地区强化了对秦王朝的政治认同
2023-10-19更新 | 303次组卷 | 7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中国)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成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材料中新皇帝推行的制度(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标志着贵族政治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C.消除了地方割据存在的基础D.创新了中央对地方基层的管理模式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大一统”理念贯穿于中华数千年文明的全过程,经过历朝历代的总结和实践,形成了一整套理论体系。“大一统”一词最早见于《春秋公羊传》,先秦时期的“大一统”强调统治权的至高无上,还表现为强调政权的正当性与合法性。从空间上看,“大一统”反映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主张中央对地方(包括四夷之地)的绝对权威,追求国家统一、民族和谐“太平世”。总体而言,“大一统”理念从秦朝到汉朝时期经历了“实践”“成熟”两个主要阶段的演进过程。

——根据李龙、刘玄龙《“大一统”理念的法学解读和时代底蕴》


提取材料中关于“大一统”理念的演进过程的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的秦朝或者汉朝知识,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秦统一后,在全国实行任官赐印制度,无论朝廷大臣还是地方小吏皆是如此。官印是官吏任职的凭证,任官授印,免官收印,印随官转。秦《法律答问》规定,丢失“官玺”必须治罪,即使寻得,也要承担一定的刑罚责任。这说明秦朝(       )
A.官印成为权力唯一凭证B.中央权力趋于强化
C.官员任免程序十分复杂D.法律制度比较严苛
2023-06-19更新 | 1074次组卷 | 8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冲刺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