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史学家钱穆先生将战国到秦定义为“历史之大变”,此种定义的主要视角是
A.思想文化
B.社会政治
C.民族关系
D.生活方式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西周分封的各诸侯国之间存在大片森林草原,故各诸侯国之间没有明确的疆界。春秋战国时期,伴随土地开发,各诸侯国逐步树立了明确的疆界观念。这一变化
A.导致了周天子权势的下移B.标志着地方割据的形成
C.为“大一统”提供了条件D.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形成
3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从后来的历史看,秦帝国废弃了早先在诸王国发展起来的写法众多的语言文字,代之以全中国都能理解的统一文字。由于这种文字所共有的性质,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且持久的统一的粘合剂。这说明秦帝国统一文字
A.有利于秦中央集权的建立B.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C.对中国后来的民族统一影响深远D.有利于国家统一的实现
2018-01-23更新 | 2553次组卷 | 51卷引用: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宰”和“相”是封建贵族的家臣,到秦汉变成了政府的执政官,再后来宰相失职,又有另一批皇帝内廷私臣变成了正式执政官。这表明
A.宰相制度起源于西周
B.中国古代家国一体
C.官僚政治不断发展
D.权力中心由政府转向皇室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火烧阿房宫”的真假在历史上素有争论,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认为“阿房宫未成”,杜牧《阿房宫赋》则写道“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对阿房宫遗址进行了“地毯式”的全面考古勘探,得出结论是“阿房宫只是一个‘半拉子’工程,并不存在”,据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凡是史学大家司马迁的作品均值得信任
B.史学作品的价值一定高于文学作品
C.双重证据法是史学考证的重要方法之一
D.考古太费劲,找到原始记录即可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郭沫若曾评价说:“……秦始皇的书同文字,是废除了大量区域性的异体字,使文字更进一步整齐简易化了,这是在文化上的一大功绩。”郭沫若所以高度评价秦始皇的书同文字措施,主要是因为书同文字
A.使隶书更加规范使用B.为汉字的艺术化奠定基础
C.使文字简洁明了实用D.促进中华文化交融和进步
7 . 《后汉书》记载:马严,字威卿。拜御史中丞,赐冠帻衣服车马。严举劾案章,申明旧典,奉法察举,无所回避,百寮惮之。由此可见,马严
A.掌公卿章奏,纠察百官,权力颇重B.职权上属于地方官员,与刺史互补
C.其官位在东汉位列三公,位高权重D.其监察职权能左右皇帝的决策大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