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先秦时期孕育的天子与诸侯、王畿之臣的关系,以及诸侯与隶属诸侯国官员关系中商议国事的治政方式,在秦朝真正确立为君臣共同参与的朝议制度。当国家面临重要事情及君王遇到难断之事时,皇帝便会召开聚集三公九卿及相关官员的会议,商谈解决方案,最终决断仍归皇帝所有。这种制度使皇帝可以听取更合理的方案,减少失误,对封建社会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朝议有廷议和集议的区别。皇帝在殿堂听政,百官按例朝见,有事皇帝口头提出,有争议的当朝议论,谓之“廷议”;有些事皇帝不在朝会中提出,而“下其议”于一定范围的官员,如“九卿会议”“王大臣会议”,然后再将意见上奏,谓之“集议”。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确立朝议制度的原因。
(2)有学者认为“朝议制度体现了一种专制集权政体下的民主”。你是否赞成这一观点?请说明理由。
2023-10-11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含沧州市大数据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隶书出现在秦代,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说:“是时秦烧灭经书,涤除旧典,大发隶卒,兴役戍,官狱职务繁,初有隶书,以趋约易。”据此可知,隶书在秦代的出现(     
A.受到“书同文”政策的影响B.是基于政治形势和实用的需要
C.是基于其特有的审美价值D.是文化专制政策的必然产物
3 . 如图反映的状况(     
A.降低了市场交易的成本B.激化了不同地区的矛盾
C.根源于自然经济的发展D.反映了治国思想的变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战国后期,秦国一方面将秦民迁到新占土地上居住,另一方面又采取优惠措施吸纳六国之民到新占领的土地上从事农耕。秦国此举(     
A.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B.促使秦朝富国强兵战略得以推行
C.为秦统一全国提供了有利条件
D.说明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5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中国)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成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材料中新皇帝推行的制度(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标志着贵族政治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C.消除了地方割据存在的基础D.创新了中央对地方基层的管理模式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属邦是秦针对境内少数民族设置的管理机构,秦统一前,在属邦之下由“臣邦君长”统辖“臣邦人”,袭用原有的统治方式。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之后,境内原有属邦基本实现了郡县一元化。材料中少数民族地区管理机构的变化(     
A.使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B.促进了中央机构的完善
C.推动西北地区融入版图D.加强了对民族地区管辖
7 . 下表秦始皇东巡所立碑刻石部分记述表中有关秦灭东方六国之举的叙述,旨在(       

名称

记述

《峄(yì)山刻石》

“讨伐乱逆,威动四极”“经时不久,灭六暴强。”

《之罘(fú)刻石》

“六国回辟,贪戾无厌,虐杀不已。皇帝哀众,遂发讨师,奋扬武德。义诛信行,威燀旁达,莫不宾服。”

《东观刻石》

“圣法初兴,清理疆内,外诛暴强。武威旁畅,振动四极,禽灭六王。阐并天下,甾(zāi)害绝息,永偃戎兵。”

A.谋求统一全国的合法依据B.强化对秦王朝的政治认同
C.解释秦能统一六国的原因D.宣扬“大一统”的价值观
2023-09-02更新 | 369次组卷 | 16卷引用:宁夏银川市贺兰县景博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郡县制

材料一   “郡县制”的横空出世与发展巩固,乃是我国古代社会第一次大转型的明显标志之一。春秋战国时期,“县”作为新的社会组织结构和新的行政管理体系,开始在各地区像春笋一样破土而出,其产生方式和建设途径主要有五种(见表)。

春秋战国时期县的产生方式和建设途径

把那些被武力消灭的诸侯国变成建制县

在武力震慑下,通过相对和平的外交手段逼迫邻近诸侯国成片割让土地,然后将其改制成建制县

把一些由“世家”“大夫”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大贵族食邑改造成建制县

调整传统的行政区划,把原来层层分封的版土面积和人口规模都比较小且分散凌乱的“都”“邑”合并成新的建制县

人口向边远地区扩散迁移,新垦土地上往往不再推行分封,而是大多都直接将这些新的开发区设置成新县

“郡”的设置,稍晚于县且多在边远之地或近敌之处,具有守疆保主的职能,故县级长官为“令”,而郡级长官却称“守”。郡制与县制逐渐配套,形成“以郡管县”的两级地方行政管理的制度格局。春秋中后期,一些诸侯国充分利用郡县这一新机制做了三件大事:一是推行按田亩征收赋税;二是确立了农民的重要社会地位;三是实行严密的户籍制度。

在这400多年的转型期间,郡县制与分封制一路同行,又逐步后来居上,显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自秦皇汉武以降,再到蒙元、朱明、满清时代,郡县制穿越了多个王朝的时光隧道,其影响所及以至于今日。

——摘编自宋亚平《郡县制度: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的坚实基石》

材料二   郡县制的部分相关记述

记述

出处

海内之郡县,法令由一统。……县集而郡,郡集而天下。郡县治,天下无不治。

司马迁《史记》

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荡灭前圣之苗裔,靡有孑遗者矣。

班固《汉书·地理志》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

王夫之《读通鉴论》

吾人敢断言郡县制度之成立也,断非由于一二先知先觉的政治理论家事先立说创制于前,然后始有郡县者。换言之,则郡县之起源,势必由于人类社会生活逐渐演变之结果。唐德刚《中国郡县起源考——兼论封建社会之蜕变》
(1)围绕“第一次大转型”,概述郡县制创立的历史条件。
(2)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郡县制历史意义的理解。
9 . 下表是秦汉时期部分竹简的记载。据此可知,秦汉时期(       
内容出处
“早(旱)及暴风雨、水潦、(螽)、群它物伤稼者,亦辄言其顷数。近县令轻足行其书,远县令邮行之,尽八月□□之。”睡虎地秦简《田律》
“马牛误职(识)耳,及物之不能相易者,赀官啬夫一盾。”睡虎地秦简《效律》
“县道已豤(垦)田,上其数二千石官,以户数婴之,毋出五月望。”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田律》
A.严刑峻法得到推崇B.政府重视农业生产
C.文书制度渐趋成熟D.官员考核侧重政绩
2023-07-10更新 | 26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黄石市、鄂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代中国的“大一统”理念包括以下内容:“大一统”的地理观——天下观,“大一统”的政治观——政治一统,“大一统”的思想观——思想一统,“大一统”的民族观——华夷一统。它不仅是汉民族的共同理念,而且是历史上各少数民族的共同理念。在封建王朝两三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无论是统一还是分治时期,“大一统”理念长期存在于各民族中。尽管在分治时期地理上的“大一统”不复存在,但思想和文化上的大一统依然存在于各分治区域之中,形成了一种无形而强大的向心力。

——摘编自何星亮《“大一统”理念与中国少数民族》


从材料中选一角度,自拟论题,并运用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23-07-10更新 | 17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资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