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条条大路通罗马”这句西方谚语家喻户晓。罗马在大规模的军事扩张过程中,军队到达哪里,道路就修到哪里。罗马帝国建立以前,罗马的道路绝大部分是出于军事目的修建的,它保证了罗马军团的行军、命令的迅速传达以及粮草供应。经过几百年的努力,其境内的道路网可以到达统治的所有地区。罗马从共和国末年到地跨欧亚非的罗马帝国,没有道路系统的保障是不可想象的。为了运输方便,道路一般采用直线铺设,道路的宽窄有严格规定,道路坚固耐用。每条道路上的设施完善,罗马统治者建立了完善的信息传递系统一一驿站,每隔一段距离就设立一个里程碑,碑文记载着道路名称和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距离。

——摘编自王允《浅析罗马道路建设及其历史作用》.

材料二   秦王朝以惊人的努力完成了全国范围的交通和通信网络。驰道是秦朝道路网的主干。它以首都咸阳为中心,向四方辐射,将全国各郡和重要城市,全部联通起来。“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另有一条专为抵御北方匈奴的“直道”,是由名将蒙恬指挥修筑的,全长1400余里。此外,在南方还修了到两广和西南的“新道”。这样,就在全国形成一个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秦朝驰道修筑得非常坚固,路平道宽,沿路驿站、馆舍和军事设施遍布。秦朝实现了车同轨,全国车辆使用同一宽度的轨距,就意味着车上的主要零部件都有统一标准,更换迅速方便,它适应了秦朝全国土木工程和战争等方面长途运输的需要。

——摘编自《秦朝驿站的建立》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道路与秦朝道路的共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马道路与秦朝道路修建的共同作用。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古代历史上修筑国家道路所应具备的条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秦北征匈奴以后,在新开拓的黄河两岸到阴山的广大地区内设置了三十四个县,分属各郡管辖,陆续迁徙有罪官吏与内地民众前往开发。这些措施
A.缓和了各民族之间关系B.有利于秦灭六国最终实现大一统
C.促进了华夏认同的兴起D.有利于增强边疆与内地的同一性
3 . 秦朝非常重视公文在行政管理中的作用,以法律形式将公文的使用确定下来,使公文成为各级政府机构之间传达政令、交换信息的主要载体。秦朝还在全国建立了以邮驿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以保证皇帝和中央的政令能够传送到全国各地。据此可知,秦朝公文制度
A.符合新型政治的发展趋势B.重在向全国推广规范文字
C.成为政府监察制度的补充D.折射出社会矛盾十分尖锐
2022-03-16更新 | 1758次组卷 | 2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天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数次东巡,每次都立碑刻石,下表为部分碑文节选。
秦灭六国原因《之罘刻石》:六国回辟,贪戾无厌,虐杀不已。皇帝哀熊,遂发讨师,奋扬武德。
秦王朝的统治《碣石刻石》∶地势既定,黎庶无繇,天下咸抚。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
秦始皇的形象《东观刻石》∶皇帝明德,经理宇内,视听不怠。
A.论证秦朝统治的合法性B.引导和影响社会舆论
C.强调秦灭六国的正义性D.塑造和强化政治认同
2022-03-13更新 | 982次组卷 | 17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咸林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有人认为,秦朝为华夏与四夷的交流提供了两大基础:其一谓物质基础,包括建设首都,设立郡县和修治驰道。秦吞并诸侯便将诸侯宫室仿造于咸阳,成为国家象征,起到多民族国家统一精神之作用……其二谓制度基础,包括创立法制和设置机构。云梦秦简有属邦律专门调整归属秦朝的少数民族社会关系。这反映了秦朝
A.开始从分封制向郡县制的转变B.实现了从世官制向流官制转变
C.制度的统一不利于民族的团结D.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睡虎地秦简中的《行书律》规定:“凡是命书(诏令)及紧急文件,都要立即递送;非紧急要件也要在当日送出,不得积压,否则按法律论处。”这些规定
A.开创了行政管理新模式B.加速了国家统一的进程
C.强化了中央对地方控制D.利于提高国家治理效能
2022-03-06更新 | 912次组卷 | 17卷引用:湖北省黄梅理工中等专业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文化建设与时代相适应,如图所示文化建设活动从本质上体现了
A.秦朝完成了国家的统一大业B.小篆成为秦代唯一书写字体
C.古代文字向简化的方向发展D.战国时期区域文化差异较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秦朝时凡是地方上杂居有蛮夷的,就不设郡县,而设置道。它原来有什么风俗习惯,有什么领袖都得以保存,他们甚至不用像郡县的百姓那样纳税,只要象征性地进贡一些方物特产即可。此外还有所谓的属邦,凡臣属于秦的国家,因其故俗而治,只要顺服,秦对其内部也不加干涉。由材料可知,秦朝地方管理制度
A.绝对服从中央进而加强集权B.完善了基层治理体系
C.给予道和属邦一定的自治权D.规范地方官员的行为
2022-02-24更新 | 718次组卷 | 8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所谓“周秦之变”,实际上就是秦国运用商鞅之道与韩非之术创造了秦帝国和“秦制(秦朝制度)”,此后的历代王朝,就依着这条路径在一直不停地走下去。“周秦之变”,其核心是一场由小共同体(诸侯国)本位到大共同体(统一中央集权国家)本位的转变,是为了将人们对家族的忠诚转移到作为国家代表的君主之上,以君主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通过君主专制的方式加强集权。中国历史亡秦不弃“秦制”,历朝历代其实都在效法秦政,因此,中国历史的明显特征就是它的大盛大衰。

——摘编自谌旭彬《秦制两千年》


根据材料概括观点,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对所概括的观点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论述逻辑层次清楚)
10 .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命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了河南地区(今河套平原一带)。秦始皇在此地设置了三十四个县,并从中原地区迁来大量人口。这些举措
A.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B.消除了游牧民族的军事威胁
C.阻断了北方各民族的交融D.埋下了边疆武将割据的隐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