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制曰:“可。”

材料二   始皇为人……专任狱吏……上乐以刑杀为威……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材料三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始皇曰:“……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以上均引自《史记》

材料四   “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欶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朕为始皇帝。后世以数计,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


(1)材料一中的“王”指的是谁?他主张“议帝号”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体现了“始皇帝”怎样的治国之道?
(3)材料三讨论了哪两种制度?结果如何?
(4)综合三则材料,概括指出中央集权制度有何突出特点?
(5)结合材料四,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秦始皇建立的皇帝制度有何特点?秦朝中央政权的基本结构是什么?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由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皇帝制度;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多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

——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秦始皇创建了前所未有的帝国体制,一个管辖全国的由三公九卿组成的中央政府,……在行政体制上,废除西周的封建制,改为中央集权的郡县制。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三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议定皇帝尊号,初建封建朝廷之后不久,秦始皇和公卿大臣们便提出了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地方行政机构的问题。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三个主要环节。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有何积极影响?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三公”分别是谁?秦始皇的“政治体系的设计”有什么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解决“问题”的措施及成效。
2023-10-06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主观题强化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发诸尝逋()亡人(逃离原有户籍而出外游食之民)、赘婿、贾人……以逋遣戍,在直抵阴山的地方置四十四县,又派遣蒙恬率兵三十万北逐戎狄。

——摘自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汉元帝竟宁元年)正月,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

——摘自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十九》

材料二:隋唐与魏晋南北朝时民族交融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没有魏晋南北朝时期那样频繁的民族迁徙,没有各族之间的争战、割据以及由此产生的各族之间的同化、融合的复杂性和曲折性;而是在统一政权下内地汉族统治阶级通过各种政令、措施,逐渐同化、融合周边各族,或周边各族与邻近汉族和其他民族的自然融合;汉化仍然是隋唐时期民族融合的主流。

——摘编自周伟洲《试论隋唐时期西北民族融合的趋势和特点》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汉时期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方式。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隋唐统治阶级加强与周边各族交融的举措。
2023-09-16更新 | 129次组卷 | 3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城县江苏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发诸尝逋()亡人(逃离原有户籍而出外游食之民)、赘婿、贾人……以逋遣戍”,在直抵阴山的地方置“四十四县”,又派遣蒙恬率兵三十万北逐戎狄。

——摘自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汉元帝竟宁元年)正月,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

——摘自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十九》

材料二   (汉)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饭、胡箜篌、胡笛、胡舞,京都贵戚皆竟为之。

——摘自范晔《后汉书·五行志》

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授,探其精奥……”

——摘自魏收《魏书·高祖纪》

材料三   隋唐与魏晋南北朝时民族交融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没有魏晋南北朝时期那样频繁的民族迁徙,没有各族之间的争战、割据以及由此产生的各族之间的同化、融合的复杂性和曲折性;而是在统一政权下内地汉族统治阶级通过各种政令、措施,逐渐同化、融合周边各族,或周边各族与邻近汉族和其他民族的自然融合;汉化仍然是隋唐时期民族融合的主流。

——摘编自周伟洲《试论隋唐时期西北民族融合的趋势和特点》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汉时期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方式。(答出2点即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民族交融的特点,并分析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隋唐统治阶级加强与周边各族交融的举措。(答3点即可)
2023-06-19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第130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始皇开创博士制度,选拔东方六国博通古今的学者充任参谋和顾问,参与政议,辅助决策。秦在继承周文化的同时,因久处西北边陲而戎化较深,其博士议政制度明显受到尚处于游牧生活向定居的农耕生活转化阶段的有原始民主制残余的西北诸戎影响。秦统一六国后,为消弭六国的反抗意识,在文化上采取特别优容的态度。从可考的博士看,其籍贯都在关东。这样看来博士是东方六国的政治代表,秦始皇吸收各国的士人担任政府设置的博士官,让他们参议朝政从而组建了参议辅政集团,创建了博士议政制度。

——摘编自夏增民《博士制度与秦朝政治转折》

材料二   廷议制度确立于秦汉时期,由秦始皇确立的朝议制度演变而来,明代更加规范和完备。明代凡遏重大事情必交廷议谈论,提出解决方案后上奏皇帝批准后执行。廷议的内容主要有议立君、议储嗣、议建都、议郊祀、议宗庙、议典礼、议封爵、议亲藩、议大臣、议民政、议漕运、议边事等。参加廷议的人员有明确的规定,包括阁臣、九卿、科道,以及与所议内容有关的文武官员等,皇帝一般不参加廷议。确定廷议时,依据所议事项的内容归六部中哪个部主管,廷议的举行就由该部尚书主持。廷议有一般固定在左阁门举行,人们称之为东阁议事、东阁会议。廷议制度作为明代中央行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后期往往沦为党争的工具。

——摘编自马静茹《明代廷议的运作研究——以俺答封贡为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博士议政制度建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代廷议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简要评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