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恩格斯曾说:“国家和旧的氏族组织不同的地方,第一点就是它按地区来划分它的国民……这种按照居住地组织国民的办法,是一切国家共同的。”因此,任何一个国家,除非版图特别狭小,必然要将国土分成有层级的区域——这些区域就是各级行政区划,并在相应各级区域中设置地方政府,才能对国民进行施政治理。除了极特殊的情况,很少有由中央政府直接管理国民之事。

——周振鹤《地方行政制度志》

材料二

自蒙古国初起,经成吉思汗、窝阔台汗、蒙哥汗以来七十年的征讨,完成了旷古未有的大一统。在统一的过程中,因军事政治行动的需要,而在各地设置行中书省。
完成大一统的第二年,则有行省六。六行省以外的地区,直属于中书省。七省的幅员大小相去悬殊,基本上是由军事行动的过程和路线所形成,同一次行动或同一条路线所占领的地区即划为一省,这就与和平时期的行政管理需要很不合拍,因此到元中期逐渐调整为一中书省与十行中书省的格局(见右图)。

                         元中期十一省图

材料三   明代15省到清代18省变化表

明代京师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南京湖广浙江福建江西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清代直隶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湖北湖南浙江福建江西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注:18省的区划从康熙年间一直维持到光绪时期,长达200年而无所更张。

——上述材料均整理自周振鹤《地方行政制度志》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与旧的氏族组织相比,国家进行施政治理的不同之处。以秦朝为例,运用相关史实,对材料一中加着重号部分的内容加以简要阐释。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元朝行省的特点,概述其设置与调整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简述元朝行省制度创立的主要意义。
(3)根据材料三,指出清代在明代省级区划基础上做出的调整,结合所学,分析这种调整对国家疆域奠定的影响。
2024-02-04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A卷)
2 .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经历了多次调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的地位一落千丈,出现了“大臣太重,封君太众,上逼主,下虐民”的局面,秦朝对周朝的封建制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后,决定采用郡县制。秦国作为分封最晚的诸侯,地处西北,“戎俗,尚武勇,故其民风大近于质朴无华,不尚文礼之一途”,较少受到周朝带有封建性的礼仪制度的影响。秦朝建立后,疆域包括大量少数民族居住的边远土地,这些“化外之地”也必须要由强有力的组织机构来管理,并且要由中央直接控制。所以,采用郡县制是必然的选择。

——摘编自黄栋法等《秦国、秦朝实行郡县制的原因探析》

材料二   秦汉以来,地方行政区划大抵依山川地形的自然地理界限来确定,客观上容易被地方长官当作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元代分省建置,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这样朝廷就比较容易控制了。岭北、辽阳、甘肃等行省的设置,以廪养或防范蒙古诸王为主要使命。陕西、四川、云南、河南四省的设置,则以军事襟要的镇遏控制为重心。江浙、湖广、江西三省,大抵以镇压新征服区域和搜刮财赋为基本宗旨。各行省的财赋支用权在成宗以后被规定在一千锭以下,司法方面,行省不得擅行诛杀,各地戍兵布置、调遣也始终由朝廷直接掌握。

——摘编自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实行郡县制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西汉初年在地方行政制度上作出的调整。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元代行省制的特点。结合所学,简述行省制的历史作用。
3 . 社会治理是国家的基本职能之一,中国古代各王朝通过制定各种制度来实现社会治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战国时期,各国通过变法运动,已经分别确立了君主集权的官僚制政治形态,它与西周以来的宗法分封体制有着本质区别。随着全国统一,这种新的政治形态也自然为秦王朝承用,并在某些方面有进一步的创新。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中国古代历朝都把对官员的考课(考核)作为治国治吏的重要措施。唐朝初年建立完善的考课制度,其考课标准主要有“四善二十七最”等。“四善”即德、慎、公、勤,是对全体官员的品德要求;“最”是对官员任职才能和工作绩效的要求,按官员职务与职责分为“二十七最”,如“铨衡人物,擢尽才良,为选司之最”“扬清激浊,褒贬必当,为考校之最”等。四品以下官员的考课由吏部考功司掌管,三品以上须报呈皇帝亲自裁决。所有官员每年都需行一小考,每三年或四年一大考,据“善”“最”综合考察分为三等九级,以等级定升降和赏罚。唐中期以后,考课渐流于形式。

——摘编自高元庆《中国古代官员政绩考课制度》等

材料三   明代的黄册以里甲为单位编造,它先标明户别,如军户、民户、匠户、灶户等等,户别一般不能更改;再登记各户人口情况;然后登记土地、房屋、牛具等财产情况。每户的人口、田粮,都以“旧管、开除、新收、实在”四项列明,号称“四柱”。“旧管”,是指原来造册时的情况;“开除”,是指在上次登记后,人口死亡、田产减少情况;“新收”,则指人口、田产增加情况;“实在”是“开除”与“新收”相抵之后,现有人口、田产的情况。

——摘编自王洪源《管理臣民的户籍制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与西周“分封体制有着本质区别”的制度的名称、主要内容和影响。
(2)依据材料二,概括唐初考课制度完善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黄册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实施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