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7 道试题
1 . “贵族政治”曾是古代中西方社会的重要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承殷制,王朝贵族架构的大格局是内外服:周天子有其直接控制的“王家”土地,王室中的公、三有事等执政诸侯(多称“伯”)各有封邑,是为内服,即王朝核心地区;拱卫、效力于王室的侯、男等贵族则处于王朝东部(东国)南部(南国)北部,藩篱于外,是为外服……无论内服贵族、抑或外服贵族,均有其世袭封邑,经济上自给自足,又有其宗族、臣属、军队或私家武装,故随着王室的衰微,外服诸侯及若干内服贵族日渐强大和独立。在此趋势的推动下,内外服的界限逐渐模糊。

——刘源《“五等爵”制与殷周贵族政治体系》

材料二   在以前,雅典的政体是贵族政治。贵族在政治上的特权地位不仅依靠他们的财产,丙且依靠他们世袭的贵族出身。梭伦改革对世袭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地位给以沉重的打……(他)为非贵族出身的新兴富有阶层开辟取得政治权力的途径。财产的特权代替了世袭的特权,富人的政治代替了贵族的政治

——吴于廑《古代的希腊和罗马》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要分析“内外服”的格局对西周统治的影响,并归纳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
(2)根搦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梭伦如何从经济层面改变雅典的“贵族政治"?“财产的特权代替世袭的特权”指什么措施,该措施有何局限性?
2021-02-05更新 | 268次组卷 | 5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   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经济模式?这种经济发展模式有何特点?
(2)材料二中,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其泛起“微澜”的表现。
2021-01-12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恩格斯曾说:“国家和旧的氏族组织不同的地方,第一点就是它按地区来划分它的国民……这种按照居住地组织国民的办法,是一切国家共同的。”因此,任何一个国家,除非版图特别狭小,必然要将国土分成有层级的区域——这些区域就是各级行政区划,并在相应各级区域中设置地方政府,才能对国民进行施政治理。除了极特殊的情况,很少有由中央政府直接管理国民之事。

——周振鹤《地方行政制度志》

材料二

自蒙古国初起,经成吉思汗、窝阔台汗、蒙哥汗以来七十年的征讨,完成了旷古未有的大一统。在统一的过程中,因军事政治行动的需要,而在各地设置行中书省。
完成大一统的第二年,则有行省六。六行省以外的地区,直属于中书省。七省的幅员大小相去悬殊,基本上是由军事行动的过程和路线所形成,同一次行动或同一条路线所占领的地区即划为一省,这就与和平时期的行政管理需要很不合拍,因此到元中期逐渐调整为一中书省与十行中书省的格局(见右图)。

                         元中期十一省图

材料三   明代15省到清代18省变化表

明代京师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南京湖广浙江福建江西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清代直隶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湖北湖南浙江福建江西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注:18省的区划从康熙年间一直维持到光绪时期,长达200年而无所更张。

——上述材料均整理自周振鹤《地方行政制度志》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与旧的氏族组织相比,国家进行施政治理的不同之处。以秦朝为例,运用相关史实,对材料一中加着重号部分的内容加以简要阐释。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元朝行省的特点,概述其设置与调整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简述元朝行省制度创立的主要意义。
(3)根据材料三,指出清代在明代省级区划基础上做出的调整,结合所学,分析这种调整对国家疆域奠定的影响。
2024-02-04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A卷)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臣所居建宁府崇安县开耀乡有社仓一所,系昨乾道四年乡民艰食,本府给到常平米六百石,委臣与本乡土居朝奉郎刘如愚同共赈贷。至冬收到元米,次年夏间,本府复令依旧贷与人户,冬间纳还。臣等申府措置,每石量收息米二斗,自后逐年依此敛散。至今十有四年,量支息米,造成仓廉三间收贮,已将元米六百石纳还本府,其见管三千一百石……系臣与本乡土居官及士人数人同共掌管,遇敛散时,即申府差县官一员监视出纳。以此之故,一乡四五十里之间,虽遇凶年,人不阙食。

——摘选自《晦庵先生朱文公集》

材料二   清代备荒仓储不仅在制度上较为充分地吸取了前代经验,其成效亦大大超过从前。在基本完成全国统一的17世纪末,清朝即以常平仓为主体,展开了大规模的仓储建设。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从18世纪初到19世纪中叶的一百多年时间里,清朝始终维持着年均储量在3000多万石以上的备荒仓储系统。在很大程度上,这个系统保障了一个前现代农业国家对同时期世界上最为庞大人口的粮食供应,对于中国这个多民族国家的长期稳定具有不容低估的意义。

——摘选自朱浒《从一尊到多元:晚清社会救济机制的结构性演变及其意涵》

材料三   2013年以来,水稻、小麦、玉米三大谷物自给率保持在98%以上,我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自产粮食已成为安邦定国的“压舱石”。2012年开始实施“粮安工程”,粮食仓储物流设施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2017年全国各类粮食企业标准仓房完好仓容61676.9万吨,与当年粮食产量基本相当。……当前我国粮食行业供需之间矛盾突出,粮食供需不匹配并非全是数量和品种等生产领域的问题,也有加工不精、品质不优、营销不活、品牌不响、物流不畅等流通领域的问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柔性精准的现代化粮食流通体系,需要从“产购储加销”全链的角度加以解决。

——摘选自陈倬、单初《粮食供应链脆弱性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社仓的主要功能和组建的主要力量,分析政府在其中所起的作用,用一句话概括这种社仓运作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清代能“始终维持着年均储量在3000多万石以上的备荒仓储系统”的原因,并指出其作用?
(3)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粮食行业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存在的问题。综合材料一、二、三、概括指出历代政府在经济治理中表现出的一致性。
2024-02-01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舟山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制针不仅形成了专业化生产,还派生出许多部门,而这些部门中的大多数工作也同样是专门的职业。一个人抽铁丝,一个人拉直,一个人切截,一个人削针尖,一个人磨圆,另一端以便装上针头。如此一来,制针的流程就包含了大约18项操作。平均下来每人每天产针4800枚。假如让他们在没有经过全程职业技能培训的情况下独立工作,別说一天造20枚针,恐怕连一枚也造不出来。

分工使同样人数的劳动者得以完成远超从前的工作量,其原因有三:第一、每一个特定环节的工人技能得到提升;第二、免除了在不同类型工作之间来回转换耗损的时间;第三、大量精减劳动的机械的发明,使一个人能够胜任多个人的工作。

——摘编自【英】亚当·斯密《国富论》

材料二   想要建设任何一个前所未有的持久社会和政治结构,必须首先要完成一种长期有效的工作。……要保持经济的高效运行,就要建立一种应用货币的科学;要让这个社会里生活的人都能够和平地主张他们的权益,就要建立一种管理政府和集体的科学;为了让全人类能够处于一种共同体之中,保证他们的共同利益,让各民族和国家之间发生的战争及其带来的损失能够停止,就要建立一种平衡世界的科学。开创了19世纪的历史的人,正是那些将以上几种科学真正落到实处之人……世界上出现了一种新的浪潮,让人类具有新的能力,改变人们的生活,带来这种改变的,是解放了的思想投射在科学上的结果。

——摘编自【英】乔治·威尔斯等《全球通史——从史前文明到现代世界》

材料三   与工业化一起到来的是人口的大量增长、大规模移民与迅速的城市化,劳工阶层的壮大增加了对工业产品的需求。……然而,工业化有收益也有代价,它带来了无法解决的社会问题。在工业社会,家庭生活急剧变化,男人、妇女和儿童逐渐离开家庭到工厂和矿井里工作,常常面临恶劣的条件。社会主义者主张建立更为公正平等的社会,政府减轻了早期工业时代最严重的一些弊端。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写出随着“大量精减劳动的机械的发明”逐渐形成的生产组织管理形式并简述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19世纪的人们如何“将以上几种科学真正落到实处”,并指出带来“解放了的思想”的重大历史事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工人阶级为工业化付出的代价,请分别从理论和实践角度,列举20世纪前50年社会主义者为“建立更为公正平等的社会”而做的具有世界意义的努力。
2024-02-07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人类在不断的迁徙中求生存、谋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北方人民大规模的南下计有永嘉之乱、苏峻和祖约之乱、后赵败亡、淝水之战、刘裕北伐、魏太武帝拓跋焘南下瓜步、宋失淮北四州及豫州淮西之地这七次,总数约有90万人左右。简言之,在此期间,北方平均8个人中有一个南渡,南方平均6个人中有一个北来侨民。北方人民到达南方,大都举目无亲,出路之一便是依附早先来到南方的士族或地方豪强,成为被隐匿的人口。

——蒋福亚《魏晋南北朝社会经济史》

材料二被骗出洋而死于难者,每年以千百计。有半途病死者,有自经求死者,有焚凿船只者。要之,皆同归于尽。即使到岸,充极苦之劳工,饮食不足,鞭挞有余;或被无辜杀戮,无人保护,命若草芥。华民无辜,飘零数万里,而受如此之刻酷乎!          

——郑观应《救时揭要》

材料三2022年,全球各地有一亿人被迫离开家园,其中包含逃离冲突、暴力、侵犯人权和迫害的人。这一数字高于2021年的9000万人。按照国籍划分,国际流离失所者居世界前十位的难民来源国及数量分别是:乌克兰1500万,叙利亚660万人,委内瑞拉440万人,阿富汗300万人,南苏丹220万人,缅甸110万人,索马里90万人,刚果(金)80万人,苏丹70万人,中非共和国60万人。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格兰迪称,这是“一个本不该创下的记录”。

——摘编自联合国难民署发布的《2022全球趋势报告》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方人民大规模南下”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其对南方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华工出国的原因,并指出华人为美国发展作出的贡献。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当代世界难民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并分析二战以来联合国为保护难民基本人权做出的努力。
7 . 中华各民族迁徙汇聚,交流互补,交融互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华夏和夷狄虽有冲突,但就种族、血缘而言,则华夷往往存在联系。以婚姻为例,双方通婚的材料见于史载者颇多,如晋文公之母为戎女,其妻亦为狄女。在长期杂居、邻居的过程中,发达的华夏文明对戎狄蛮夷产生了很大影响,戎狄蛮夷的文化也进一步丰富了华夏文明。到春秋、战国之交,进入中原的戎狄诸部绝大部分已融入华夏族当中,曾以蛮自居的楚国也渐不再被视为蛮夷。春秋战国,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成为更加稳定和分布更广泛的族群,最终到秦以后形成了统一而有持久生命力的汉民族。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汉梗于北狄,隋不能服东夷,唐患在西戎,宋患常在西北。若元,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喻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

——《元史·地理志一》

材料三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这要求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不断为中国式现代化汇聚各民族共同奋斗的磅礴力量。

——摘编自中共二十大报告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民族关系出现的重要变化,并分析这些变化带来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汉、唐、元在西北边疆管理上的制度性举措。用一句话概括元朝在边疆管理上呈现出的特点。
(3)结合所学,写出改革开放后推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的法律性文件。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概括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宝贵经验。
2023-06-25更新 | 13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法律是国家的统治工具,着眼于防范和惩处;教化是人类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治理的工具,着眼于教育和引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礼法结合、出礼入刑构成中华法系的基本精神和中华法文化的最主要特征,其形成是以古代法律的儒家化运动为背景,通过引礼入法的方式实现。引礼入法的历史过程对中华法系自身性格的塑造具有决定性影响,故不乏积极的历史价值和意义。值得强调的是,儒、法两家在追求和维系等级政治乃至纲常伦理秩序方面并无本质的差异。儒、法之争主要体现在手段和策略不同而已,及至“德主刑辅”、礼法并用思想被奉为一尊,两家即和衷共济了。

——选自《引礼入法奠定中华法系基石》

材料二   中世纪完全是从野蛮状态发展而来的,它把古代文明一扫而光……政治和法学同其他一切科学一样,不过是神学的分支,一切都按照神学中适用的原则来处理。教会的教条同时就是政治信条,圣经词句在各个法庭都具有法律效力。

   ——恩格斯《德国农民战争》

材料三   20世纪60年代初,大庆工人吃大苦,耐大劳,坚持“三老四严”“四个一样”(即对待革命事业,要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对待工作,要有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和“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精神面貌,出色地完成石油会战,摘到了中国贫油帽子。

——《中外历史纲要上》


(1)阅读材料一概括中华法系的特点。以唐朝的律法为例,说说这一特点的体现。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述基督教在中古时期的欧洲发挥了什么样的影响?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有何突破?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说说那个年代的时代精神,并简析其形成的原因。说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现代化建设之间的关系。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以下为英国1760-1810年进出口贸易总额统计表。进口商品主要包括进口原料、粮食、小部分出口制成品,出口商品主要为棉纺织品以及其他部分出口制成品。


1760-1810年英国对外贸易表(单位:千英镑)

时间

进口

出口

1760

10719

10043

1770

12104

9287

1780

13820

10200

1790

21797

17380

1800

28740

17520

1810

31640

35050

——摘编自郭家宏《英帝国史:英帝国的转型(第四卷)》

材料二以下为两次工业革命成果一览表

时间

发明者

国别

发明成就

1733年

凯伊

英国

飞梭

1765年

哈格里夫斯

英国

手摇纺纱机

1769年

何克莱特

英国

水力纺纱机

1779年

克隆普顿

英国

骡机

1785年

卡特莱特

英国

水力织布机

1793年

伊莱•惠特尼

美国

棉机

1782年

瓦特

英国

联动式蒸汽机

1807年

富尔顿

美国

汽船

1814年

斯蒂芬森

英国

蒸汽机车

1866年

西门子

德国

发电机

1870年

格拉姆

比利时

电动机

1887年

狄塞尔

德国

柴油机

1867年

诺贝尔

瑞典

炸药

1885年

卡尔•本茨、戴姆勒

德国

汽车

1903年

莱特兄弟

美国

飞机

1837年

莫尔斯

美国

有线电报

1876年

贝尔

美国

电话机

1896年

马可尼

意大利

无线电报

——摘编自(英)托马斯·S·阿什顿《工业革命》

材料三   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在小说《双城记》中对19世纪中期的工业时代有如下描述:

那是最好的年月,那是最坏的年月,

那是智慧的时代,那是愚蠢的时代,

那是信仰的新纪元,那是怀疑的新纪元,

那是光明的季节,那是黑暗的季节,

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绝望的冬天,

我们将拥有一切,我们将一无所有,

我们直接上天堂,我们直接下地狱。

—一摘引自(英)查尔斯·狄更斯《双城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60-1810年英国进出口贸易所呈现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征。
(3)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自选角度,运用18世纪和19世纪中期的相关史实,围绕工业革命相关主题,自拟题目,谈谈您对查尔斯·狄更斯“精彩描述”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10 . 人口迁徙与动植物交流推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的航行拉开了西欧国家在美洲从事殖民活动的序幕,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洲际人口迁移……面对这种现实, 欧洲人借用土著人劳动力开发美洲的愿望化为泡影……进入 18 世纪后, 移民步伐有所加快,规模也更加庞大。更重要的是,在英属北美殖民地相继建立后,为加快经济开发, 英国人竞相推出种种优惠政策吸引移民。

——梁茂信《近代早期西欧国家人口流动的特征分析:1550—1750 年》

材料二   这些外来作物如何传入中国,学界对此作了极为全面与细致的考察……就中国而   言,也与这一时期(明清时期)以中国为中心的丝绸之路的延伸发展与地区性世界贸   易网络的存在直接相关。丝绸之路是以中国为中心的对外交流网络……在这一体系的   影响下,中国无疑是东亚及周边地区的核心,丝绸之路也成为中国联系周边地区的交流网络。……但此时期传入中国的美洲作物多是经由欧洲或东南亚(较早完成大航海的   西方国家建立的殖民地) 为跳板,而非是直接传入。

——崔思朋《明清时期丝绸之路上的中国与世界》

材料三   根据联合国难民署在日内瓦发布的最新年度《全球趋势报告》,2020 年逃离战争、暴力和迫害的人数上升至近 8240 万。这在 2019 年底已创下历史新高的 7950 万人基础上,又增长了 4%…… 2018 年至 2020 年间,有近 100 万名儿童出生即是难民。他们中的许多人可能在未来数年内仍然是难民。格兰迪说:如此多的儿童出生在流亡中,这一悲剧应当成为我们做出更大努力以阻止和结束冲突与暴力的理由。”

——根据中国网新闻整理


(1)根据材料一写出“他”的名字,并结合所学概括近代早期美洲人口迁移的特点。
(2)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外来作物传入中国的途径,并结合所学,分析这些外来作物对当时中国农业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二战后难民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概述国际社会为解决难民问题做出的相应努力。
2022-07-02更新 | 20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