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积极投身于革命活动,并在斗争中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观察和分析中国面临的实际问题。19221月,《先驱》的发刊词指出:必须把“努力研究中国的客观的实际情形,而求得一最合宜的实际的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当作“第一要务”。同时华盛顿会议从反面给予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以实际的教育。在帝国主义的操纵下,直皖战争、直奉战争使中国政局陷入极度混乱。在这期间,中国共产党派代表出席共产国际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这次大会阐明了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理论,指明了中国“当前的第一件事便是把中国从外国的羁轭下解放出来,把督军推到”,创立一个民主主义共和国。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二   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自发实行包产到户,粮食生产获得空前丰收。对于采取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这种形式,当时党内外不少干部存在着相当大的疑虑,担心这样做会不会离开了社会主义。中央在19799月下达的文件中.还只是肯定因某些副业生产的特殊需要和边远山区、交通不便的单家独户可以实行包产到户,一般并不加以提倡。19805月,邓小平发表谈话指出,关于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的担心是不,必要的,这些地方只要生产发展了,农村的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了,集体经济不巩固也会巩固起来的。在中共中央的肯定和推动下,双包到户责任制迅速推广。

——选编自《邓小平文选》、人民版《历史》必修二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共产党求得“最合宜的实际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并分析该方案提出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特点及作用。
2021-09-03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A9协作体2022届高三暑假返校联考历史试题
2 .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面对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向西方学习以救亡图存逐渐成为近代中华文化的潮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遣使来华,清朝皇帝的回信)尔国距中华过远,遣使远涉,良非易事;且来使于中国礼仪不能谙习,重劳唇舌,非所乐闻。天朝不宝远物,凡尔国奇巧之器,亦不视为珍异。尔国王其辑和尔人民,慎固尔疆土,无间远迩,朕实嘉之。嗣后毋庸遣使远来,徒烦跋涉。但能倾心效顺,不必岁时来朝始称向化也。俾尔永遵,故兹敕谕!

——《清仁宗实录》

材料二   以下是英国使臣给乾隆皇帝祝寿的“礼单"和中国回赠给英国的“礼单”。英国礼单:天体运行仪和望远镜;座钟一架;天体仪;地球仪;奇巧椅子一对(能随意转动);毛瑟枪、连珠枪、铜炮,榴弹炮数门;军舰模型;以及英国的土特产若干。中国礼单:珐琅、珍宝、玉器、漆器、花缎、画册、鼻烟壶、扇、签、普洱茶48团、茶膏9匣和各色食品等。

——摘编自《1793年乾隆英使觐见记》

材料三   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若我炮不能及彼,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彼之放炮如内地之放排枪,连声不断。我放一炮后,须辗转移时,再放一炮,是技不熟也。求其良且熟焉,亦无他深巧耳。……盖内地将弁兵丁虽不乏久历戎行之人,而皆睹面接仗。似此之相距十里八里,彼此不见面而接仗者,未之前闻。徐尝谓剿匪八字要言,器良技熟,胆壮心齐是已。第一要大炮得用,今此一物置之不讲,真令岳、韩束手,奈何奈何!

——选自林则徐谪戍伊犁途中致友人的信函

(1)阅读材料一,指出在发展两国关系方面,中国皇帝回信与英方要求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2)材料二中“两张礼单”中的礼品有什么特点?从中可以看出中英两个国家有怎样的不同。
(3)根据材料三,指出林则徐的信关注到什么问题。以此为视角,结合学所阐述林则徐、魏源揭开“向西方学习以教亡图存”的序幕。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末清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中西文化交流的高峰时期。明末李之藻、徐光启等学者接受西学,与传教士合作翻译西方地理学、数学、农学水利等书籍.清代初年,一些学者自觉不自觉地由中学西学相通相合的看法,转向“西学中源”说,即认为西学出于中国,中国文化是西方文化之源。传救士出于其自身的目的,在利用科学技术作为传教手段之时,也有意迎合中国知识界“西学中源”的说法。“西学中源”说的产生及其流传,其着服点在于接受西学,吸纳西学,它反映了当时的学人士子对以西学为代表的外域文明一种接纳的心态,一种开放的意识, 一种融合的观念。

——摘编自黄爱平 《明清之际“西学中源”》

材料二   曾国藩在奏陈中认为:“盖翻译一事,系制造之根本”。...译书方法具体地说:“将所欲译者,两人先熟览朐中而书理已明,则与华士同译,乃以西书之义,逐句译成华语,华士以笔述之;若有难言处,则与华士斟酌何法可明;若华士有不明处,则讲明之。译后,华士将稿改正润色,令合于中国文法....洋务派领导的翻译出版活动有意识地介绍科学基础知识,以提高普通民众的科学素质为宗旨的活动为科学启蒙。

江南制造局翻译出版西方书籍一览表(部分)

目别

种数

图数(注:插图)

本数

目别

种数

图数(注:插图)

本数

兵政

43

1660

122

格致

3

160

7

船数

9

177

21

物理

10

1311

25

工程

5

169

13

化学

11

717

73

矿学

10

1383

36

医学

91

958

63

工艺

36

2856

76

合主地

218

9391

426

——摘编自李纲、倪波《试论洋务运动中的翻译出版活动》

材料三   从国际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运动轨迹中去把握党的百年历史,《火星报》创办的近三年时间里,共发表了三百多篇论述党的工作的文章。在《火星报》的宣传、引导下,列宁的建党思想深入人心。《火星报》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制定并宣传党纲的任务圆满完成.创办《火星报》,列宁行动的核心都是建党,其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立场每时每刻体现于办报活动之中,他创造性地将马克思恩格斯的办报思想与俄国实践相结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摘编自高金萍《照亮新时代的"星星之火“一列宁早期党报思想及其现实价值》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末清初出现“西学中源”说的原因。结合所学,分别列举此时学者与传教士在地图、数学、农学水利等三个领域的合作成就。
(2)根据材料二,概括洋务派翻译活动的特点,结合所学,简述其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列宁创办《火星报》的目的。从社会主义运动史的角度,阐述列宁“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及影响
2023-09-06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4 .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长期以来汉藏两族人民进行了频繁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共同创造了中华文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宣政院由国师八思巴统领,八思巴是吐蕃宗教领袖……在吐蕃有重大事变时,设行宣政院前往处置,但重大军事行动需与中央主管军事的枢密院商议……宣政院长官由帝师或宣政院推荐当地僧俗首领担任,军民通摄,僧俗并用,由朝廷授职。

——摘自《人民版必修一教师教学用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宣政院管辖的区域和职责,并概括元朝对吐蕃管理呈现出的特点。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平等诉求是彻底的,始终坚持处理国内民族问题的初心即民族平等的原则,中共在全国执政后,通过全国政协会议确定,采用民族区域自治处理国内的民族问题。1954年之后,民族区域自治更是载入历次修改的宪法之中。党把新时期民族工作的主题概括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摘编自胡岩《中国共产党处理国内民族问题的初心》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请写出西藏自治区成立的时间,指出我们党为实现“处理国内民族问题的初心”的制度保障是什么?并简述这一制度最初的法律依据及对西藏发展的影响。
2020-10-10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A9联盟2020-2021学年度高二上学期返校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外交经历了从传统的华夷秩序体系向近代西方条约体系逐步转型的过程。……抗日战争爆发后,特别是1941年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为中国最终废除不平等条约、平等参与国际事务,提供了历史机遇。中国政府积极推行抗日外交”……把外交作为国家战略的头等大事,积极参与国际首脑外交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遵循和平发展理念,全方位开展对外交往,积极参与国际事务,适时调整外交政策,努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外交工作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公正、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以上材料均摘自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项中国“抗日外交”所取得的成就。概括近代中国外交变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做出了什么调整。并指出在这一政策指导下,我国全方位外交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并用一句话概括“新型国际关系”的内涵。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每个历史时期都有自己的规律,一旦由一个阶段进入另一个阶段时,它就开始受另外的规律支配。大工业刚刚脱离幼年时期,就从1825年的危机开始它的周期循环。实际的资产者深切地感到资本主义社会充满矛盾地运动,是现代工业所经历的周期循环的变动,而这种变动的顶点就是普遍危机。与时代同步伐,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理论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状况和阶级斗争,得出了无产阶级必然进行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科学结论,成为国际工人运动的科学理论指导。

——摘编自宋士昌《科学社会主义通论》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经济结构的剧变使社会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头脑中的物质利益观念不断加强,金钱成了衡量人的主要的或唯一的尺度。在热衷于创造物质财富并依赖于物质财富的生存环境中,人对人的压迫与剥削以新的形态表现出来。这样的社会现实告诉人们:“民主”“自由”“平等”“博爱”并不存在,之前描绘的“理性王国”只不过是肥皂泡而已。可以说,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社会对文学的必然要求的结果。

——摘编自郑克鲁《外国文学史》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现代工业所经历的周期循环的变动”爆发的社会根源,并简述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的“科学结论”所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述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并概括19世纪中叶世界文化的时代主题。
2021-03-04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名校协作体2021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人文精神的发展与实践,深刻影响了人类历史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神庙设计施工的时候,通过精确的数学计算作出的特殊布置,起到了校正因为大尺度中的透视效应所必然造成的视差的效果,避免了特别是外侧立柱可能产生的外倾感,堪称精妙绝伦……雕塑是希腊神庙建筑中最主要的装饰手段。雕塑中最主要的语言是人像,表现的多是健康茁壮的肉体和从容坦然的神采,造型坚实凝重,富有建筑美。反过来在建筑中,则处处反映出人体尺度并暗含雕塑美。建筑和雕塑之所以能够于此实现完美的融合与交通,实在是因为它们事实上本是来自于一体同源的不同发展,而这个“一体”则是对人本主义的高扬推崇。由于对达两类艺术创造的审美认知都是发源于对人自身的审美体验的,此间便果然印证了那句韵味无穷的哲学格言-“人是万物的尺度”。

——摘自宇文鸿吟等《西方古建筑之旅》

材料二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如果只有一个特点的话,那就是抓住男人和女人人性的心理力量,这是自从古典时代以来无与伦比的。从多那太罗到拉斐尔再到提香这么一长串伟大艺术家留下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如此生动的证据。我们还有什么必要多费唇舌呢?他们所表现的就是一幅人的形象,虽然形态各异,但是却用视觉形式传达了人文主义者对人的尊严的信念。

——摘自(英)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

材料三   美国革命领袖一方面强调人类自由和尊严,同时又发展和保持那个每时每刻都在否定人类自由和尊严的劳动制度。这两种彼此矛盾的发展过程并驾齐驱,成了美国历史上的主要悖论。乔治·华盛顿,詹姆斯·麦迪逊,托马斯·杰斐逊,他们公开支持自由平等的主张,但却都是奴隶拥有者,私下拒绝给黑人自由,而且终身如此。人类思想史上的最大教训之一,就是在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思想后裔们精心勾画的人文社会蓝图大都成了乌托邦。这些蓝图无不是思想精英的手笔,代表着人类最高的智力水平。它们充满理想、推论严密、自圆其说……唯一的不足就是永远不能实现。

——据(美)埃德蒙·S·摩根《奴役与自由:美国的悖论》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帕特农神庙的设计是如何体现“对人本主义的高扬推崇”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人是万物尺度”命题的提出者,并用一句话概括其在西方思想发展史中的地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诉求。以拉斐尔为例,举出其一个可以作为“如此生动证据”的作品,并简析该作品是怎样传达“对人的尊严的信念”的?
(3)根据材料三的提示,结合与华盛顿相关的史实,说明“美国历史上的主要悖论”。以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为例,概括其“精心勾画的人文社会蓝图”,并指出其对理性崇拜的反思。
2021-09-02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8 . 文明是在继承与创新中累积发展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不能领会古希腊人的精神和气质的话,是绝对无法理解其建筑和美术的精义所在的; 而如果不了解古希腊的历史渊源和社会结构的话,也不可能准确把握其人民的心理状态和审美趣 味。……编年史、风俗史和艺术史,其实都是互为表里的统一发展运动进程中的一部分,是同一块 钻石的不同外切面。所以,如果仅仅将它们各自孤立起来个别研究,就会犯管中窥豹疏失,不能将 真实加以全面客观的还原。

——宇文鸿吟、何崴《欧罗巴的苍穹下:西方古建筑文化艺术之旅》

材料二   古代罗马人一个很明显的品质就是务实,他们注重实用,而不喜欢想象,他们甚至直接就 拒绝想象。罗马人的这种品质给他们的文明打上了鲜明的烙印:罗马终其历史在科学理论上没有任 何重要的创造发现,被人认为是“略输文采”,但在实用工程技术领域,罗马却达到了在古代无人能 与之比肩的程度。说他们是古代最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他们当之无愧。

——郭长刚《失落的文明:古罗马》

材料三   文艺复兴是封建主义的中世纪欧洲和资本主义的近 代欧洲之间的一段过渡时期。它的含义为“复兴”、“再生”和“新生”,诗人和艺术家们重新高扬古希腊的现世主义和罗马的个人主义…… 然而文艺复 兴成为呼唤 新时代 到来的 旗 帜……文艺复兴于中古文化死亡的喧嚣之中孕育出希望的种子。

——据马克垚《世界文明史》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提炼作者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以雅典卫城为例,概括古希腊建筑的“精义所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万神殿的建筑特色来说明古罗马人“无人能与之比肩的实用工程技术。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文艺复兴的特点。结合图片所示大教堂建筑阐释该特点。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进一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既要搞好顶层设计,又要尊重群众和基层的首创精神。在过去长期的探索实践中……我们积累了丰富的改革经验。

——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二

——摘编自网络


(1)阅读材料一,分别指出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在“顶层设计”和“群众基层首创”方面所取得的成果。
(2)分析材料二,指出我国的对外开放呈现出哪些特点?结合所学,概括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国家为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所采取的重大举措。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济之所以发展如此迅猛,一个重要的促进因素是外资企业的大幅增加。由于担心外国人会控制中国的矿产资源、铁路,以及现代工业经济,清政府设立了专门的商部和交通部,组织地方商会,并着手修订法典,保护和鼓励各项资本运作。中国的官员,有识之士以及商人急切地在这些领域成立自己的公司,从1895年到1913年间,成立的新兴企业多达549家,主要集中在缫丝、棉纺织品、食品加工、公用事业以及采矿等行业……虽然现代工商业只占中国经济总量的极小一部分,但这一时期仍可以看作是中国工业革命的开篇。

——周锡瑞《叶:百年动荡中的一个中国家庭》

材料二1895年的甲午战败震动了整个士林……当新兴的维新在京、沪受阻时,湖南成了维新的中心。例如,熊希龄出身于湘军将领之家,此前完全是在传统教育的浸润下成长,还沉迷在湘军的辉煌功绩中。但他在甲午战败后慷慨上书朝廷,“与其坐而待亡,孰若革新庶政,与列强比埒,乃为上策……吾愿为爱国同仁,鞠躬尽瘁,临危就义,以拯吾国”。不料被慈禧痛批并发落回湘。从1896年到1898年,他几乎介入了湖南维新的所有活动,在当时激烈而复杂的斗争中实际站在了梁启超一边。1898年到1902年被革职。1902年至1905年,他重获起用……于1904年兴办了醴陵瓷业及学堂。

——整理自应星《新教育场域的兴起(1895—1926)》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95—1913年间“经济之所以发展如此迅猛”的原因。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熊希龄的思想在甲午战争后的变化,并指出他在湖南地区为中国社会近代化所做出的努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